练摊中国的洋小伙

时间:2022-08-15 03:45:19

练摊中国的洋小伙

“卖发夹饰品,卖巴基斯坦工艺品!”夜幕降临时,在江苏省南京市著名的夜市马台街上,人们都能看到一位外国小伙子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卖力地向来往行人推销一些小装饰品和极具巴基斯坦民族特色的工艺品。还别说,整条街就数他的摊位前的客人最多,生意也最兴隆……这位巴基斯坦小伙子,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地到中国来摆小摊?他在中国的打拼经历,能给我们中国的打工、创业者们怎样的启迪呢?

为救父亲,洋小伙远行八千里来中国

1976年8月出生的亦农,原名叫Heera,是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信德省阿比达尼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他上有3个姐姐,全家靠经营10余亩棉花生存,生活过得十分清贫。1999年10月1日,亦农和同村姑娘丹尼尔结婚后,家里的经济情况更是捉襟见肘。

为了赚钱补贴家用,23岁那年亦农告别家人,在村子附近的卡拉奇市一家叫幕德桑(音译)的外贸公司,找到了一份商务操作的工作。

这是一家同中国和一些伊斯兰国家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外贸公司。由于亦农做事踏实,深得老板的赏识,工资也一直比别的员工高,每个月有9500卢比(相当于人民币1000元)。这对于亦农全家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为了让亦农安心工作,已经63岁的父亲阿姆贾德更是包揽了全部农活。由于活多人少,老人家每天早晨5点就要起床,一直要干到晚上7点多钟。超负荷的工作,令阿姆贾德十分疲惫,亦农见状,多次想请假回家帮忙,可都被父亲拒绝了。

一天,正准备出去干活的阿姆贾德突然昏倒在村子里,等他睁开眼时,竟发现自己什么都看不见了,村里人连忙将他抬到附近的医院。经医生诊断,阿姆贾德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失明只是并发症的一种,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还会进一步恶化。

闻此消息,亦农痛哭不已:父亲是累成这样的啊!他恨自己无能,可摸着瘪瘪的口袋,又实在想不出一点办法。由于没钱交医药费,父亲只得出院回家静养。

随后,亦农所在的公司接到了一笔来自中国南京的大额手工艺品订单,为了顺利完成这笔生意,公司决定在中国南京设立分公司。然而,公司在调派人手上却犯难了―――从巴基斯坦到中国要跨越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公司只好提高调派人员的待遇:凡是去分公司的,除负责吃住外,每个月的薪水也提高到12000卢比,而且每开发一个客户,还会给予高额提成。

有了这笔钱,不就可以给父亲看病了吗?亦农动心了。他带着离别的愁绪和对父亲病情的担忧,同其他4名同事一起乘坐飞机,跃过喜马拉雅山,来到了中国南京。

刚下飞机,亦农就被这座城市吸引住了,但为了早日挣钱给父亲治病,他来不及游览就投入到了繁忙的筹建工作中。父亲的病情好些了吗?姐姐和妻子都还好吗?这些念头一直挂在心里。只要一发工资,亦农都第一时间把大部分钱寄回家,以此来安抚思乡之情。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南京分公司的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鉴于此,公司取消了让亦农等5人在中国春节期间回国的决定。亦农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有时候甚至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加班到深夜。

激情练摊,小伙挣钱救父辛酸多多

由于普通话实在太差,亦农无论如何努力,却一个订单也没有谈下来。恰好此时,姐姐打电话告诉他,父亲的病情又加重了。他只好从同事手上借了2000元人民币,到银行兑换后寄回了家。

父亲的病情、同事的借款,成了亦农心里两块沉重的心病。从这以后,他只要一静下来,就开始思考其他挣钱的方法。亦农上下班要经过南京市著名的夜市―――马台街。在这条几百米长的街上,从发夹、挂件、服装,到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应有尽有。每到夜幕降临时,许多时尚男女都在这里选购商品。看着这繁华的景象,亦农不禁想:如果我也在这条街上摆摊卖东西,不就可以挣钱给父亲治病了吗?

亦农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马台街管理办公室,办理了摊位租用证。可到底卖什么呢?亦农想到巴基斯坦的手工艺品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而且自己做了6年的外贸,对进出口业务比较了解,于是他决定从经营巴基斯坦的手工艺品做起。

说干就干,亦农选定了一些手工艺品,然后用电子邮件将这些图片发给卡拉奇市的朋友,让他们帮忙采购了一些当地比较有名的手绘铜花瓶、木雕、手工鞋和首饰等货物,并用国际快运发到南京来。

半个多月后,亦农终于收到了这批从巴基斯坦发过来的货品,心里激动不已,他仿佛看到了救父的希望。

第二天下班后,亦农向公司所在的物业公司借了一辆三轮车,将货物拉到马台街,开始了他的中国练摊生涯。巴基斯坦特色的手工艺品,吸引了很多过往的顾客。整整一个晚上,亦农都忙个不停,到晚上11点收摊时,他竟卖了760元的商品,盈利超过400元。捧着这些钱,亦农高兴极了。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天,亦农早早来到马台街夜市,将货物依次摆好,很快他的摊位前就围满了一大群顾客。可亦农的中国话说得非常慢,常常顾得上这个却顾不上那个,一些顾客都悻悻走开了。

亦农下定决心要学好中文。经过3个多月的学习,亦农终于能说一口纯正的中国话了。

当亦农再次出现在马台街夜市时,立即吸引了大批顾客,尤其当他们知道亦农是为了救治自己的父亲,才来这里摆摊后,大家更是被他这种孝心所感动,纷纷掏钱购买他的商品。

隔壁的一位张阿姨,也为亦农的孝心所感动,专程上门来看望他。原来张阿姨的丈夫以前也有糖尿病,而且情况比亦农父亲的严重得多,后来吃了一位老中医开的几剂中药竟慢慢好了。听着张阿姨的话,亦农眼睛不由一亮,他决定趁周末去买些这样的中药给父亲试试。

亦农按照张阿姨画的详细路线图,乘车来到住在南京市郊老中医处,买了一大袋草药,并让医生把用法与用量写在纸条上,他再把这些文字翻译成乌尔都语,写在纸条的反面,并夹在每种药的中间。晚上返回时没了公交车,一位好心的卡车司机把他捎回了市里。

第二天一早,亦农就来到邮局,打电话告诉家人,自己找了一些治疗父亲病情的中药,让他们一定要按小纸条上的要求熬好,让父亲定时服用,并叮嘱家人把邮包里的物品汇报到当地政府入关检疫处。办完这一切后,亦农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摆摊挣钱的热情也高涨了不少。

孝心回报:小伙在中国找到梦想的金字塔

生意好了,亦农发货的次数也不觉多了起来,可巴基斯坦工艺品比较精致,运费和货物路上的破损自然成了一笔不小的开销。那段时间,亦农整天都在思考着解决之道。

经过打听,亦农得知南京市有个金桥、玉桥小商品批发市场,亦农便向朋友借了一辆自行车,骑车前往考察去了。果然,在这两个市场里,小商品琳琅满目,亦农拿出300元,试着进了一些货。

晚上,亦农在摊位上腾出一块,摆放这些小商品。令他没想到的是,很多顾客看到这些商品纷纷掏钱购买。亦农就凭这些小商品足足赚了近千元。

一边上班,一边又要摆摊,超负荷的劳作终于使亦农累倒了。有一天收摊回家,正当他忙着把一箱箱物品搬上楼时,却不想眼前一黑,竟晕倒在楼梯间。同事们见了,准备把亦农抬到医院去,当亦农慢慢苏醒过来时,却坚决不肯去医院。他把积攒的5000元人民币,全部寄回了家。

不久,亦农又打听到,浙江义乌是中国有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那里的小商品价格低得令人难以相信。已经深谙生意经的亦农,便决定前去看个虚实。可既要上班又要摆摊,而去义乌要好几天,他哪走得开呢?经过前思后想,他干脆向公司提出辞职。他在公司不远处租了套一室一厅的住房,就买了一张去浙江义乌的火车硬座票,前往考察去了。

果然,义乌商品批发市场里的东西多得数不胜数,而且价格便宜得惊人。他一家一家地讨价还价,购进了许多漂亮的塑料发夹、小手工艺品和小饰品,价格基本上都是这里最低的。

就这样不辞辛苦地练摊,亦农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每个月底,他就把赚得的钱留三分之一作为进货用,其余的全都寄回家。由于亦农汇款及时,父亲的病慢慢好转了,不仅能下床走动,而且视力也在慢慢恢复中。亦农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一个摊位已经不够用了,亦农又租下了一个相邻的摊位。从此,亦农生意更忙了,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疼的。尽管如此,亦农依然很热情地招呼顾客,特别是看到一些小朋友来到他的摊前时,他都要拿些小礼品送给他们,此举为亦农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令他的生意更好了。

他的经历使人感悟到: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抱着一颗对亲人的责任心,用乐观的态度一路去寻找,再细小的事情中也会发现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前兆。即使从摆摊之类的小事做起,也能改变命运!

上一篇:是结束,更是开始 下一篇:在美国无意触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