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转换层模板施工技术研究

时间:2022-08-15 03:43:39

高空转换层模板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转换层下部支撑体系高度大且搭设困难的情况,经过多次现场实践、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编制完成了“高空转换层模板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空转换层;模板施工技术;研究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lower conversion layers support system and the height of the great difficulty setting, after many field practice,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compiled by the "high conversion layers templa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high altitude conversion layers; The templa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 言

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多功能的综合性大厦应运而生。为了提高建筑物的综合使用水平和利用率,满足建筑物的各种功能需要,采用转换层进行结构转换,成为当今建筑物优选的结构形式。但转换层往往处于高空位置,且体量较大,给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我针对转换层下部支撑体系高度大且搭设困难的情况,经过多次现场实践、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编制完成了“高空转换层模板施工技术”。

该技术经多个工程实践检验,运行稳定、安全可靠。通过在山东省临沂市文化广场工程、三和里花园E1区工程及新华苑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高空转换层模板支设的施工质量,得到了建设、监理单位的一致好评。

二、特点

2.1经济节约:支撑系统无需从底部地面往上搭设,节约了周材以及人工费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2.2稳定性高:通过增加临时支座,转换层由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转变为普通模板支设,脚手架无需连续搭设,稳定性提高;

2.3安全性好:通过转换,操作人员只需进行普通模板支撑体系的搭设,提高了安全施工程度。

三、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高空转换层与下部支撑面距离过大的转换层模板施工。

四、工艺原理

针对转换层下部支撑体系高度大且搭设困难的情况,传统做法是从地面向上搭设满堂红脚手架,用来支撑转换层的荷载。本技术通过在转换层下增加临时现浇面,将原来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变为普通模板支撑体系。在减少周材用量的基础上提高了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确保了操作人员的施工安全。模板支撑体系原理示意图如下:

五、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

编制设计计算书转换层下第二层埋设工字钢在工字钢上搭设临时现浇面的支撑体系浇筑临时支撑用现浇面搭设转换层内架支撑系统浇筑转换层混凝土拆除工字钢及临时支撑用现浇面

5.2操作要点

5.2.1编制设计计算书

1 转换层支撑体系脚手架计算及工字钢选择

通过计算得出立杆间距及横杆间距等,对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刚度,承载力进行相应验算,并审批通过。通过对临时支撑用现浇面及其支撑体系的荷载的计算,选择工字钢规格型号。

2 临时支撑用现浇面板厚及配筋计算

临时支撑用现浇面的计算主要对上部转换层的荷载进行统计组合,通过计算确定板厚、配筋及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此项计算须经设计人员的审批通过。

5.2.2转换层下第二层内埋设工字钢

按照支撑体系立杆间距进行埋设工字钢,以使工字钢的受力状态与计算书中相同。

5.2.3在工字钢上搭设临时支撑用现浇面的支撑体系

按照计算的立杆间距在已经预埋好的工字钢上搭设内架,为确保立杆稳定性,在工字钢上面用直径25的钢筋按立杆间距焊制100高的直钢筋棍用来固定立杆。

5.2.4浇筑临时支撑用现浇面

根据计算书中计算出的板厚支设临时支撑用现浇面的模板,绑扎钢筋,验收合格后浇筑混凝土,并做好养护工作。

5.2.5搭设转换层内架支撑系统

按照计算书计算出的立杆间距搭设内架支撑系统,搭设完成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2.6浇筑转换层混凝土

待临时支撑用现浇面混凝土强度等级满足方案要求及钢筋、模板等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转换层混凝土。

5.2.7拆除工字钢及临时支撑用现浇面

待转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满足拆模要求后,组织有关人员拆除内架支撑系统、工字钢及凿除临时支撑用现浇面混凝土。

六、 材料与设备

以山东省临沂市文化广场工程为例,东塔楼十七层转换层建筑面积100,建筑高度70.55米,转换层混凝土厚度1.8米。具体使用材料及设备见下表:

七、质量控制

7.1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7.2质量保证措施

7.2.1方案编制完成后,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

7.2.2支撑体系搭设完成后,应组织有关人员对脚手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7.2.3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钢筋等隐蔽工程的验收。

7.2.4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八、安全措施

8.1 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组成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抓好工程的安全生产。

8.2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人进场时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均应戴安全帽。

8.3 现场严禁吸烟,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8.4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严格按照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环保措施

9.1 施工现场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做到“谁施工,谁环保”,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境保护小组,定期对各施工班组的作业区域进行检查,优奖劣罚。

9.2合理选择作业时间,避免夜间施工,并选用噪音较小的设备,在设备噪音源四周,采取防噪音措施,把噪音降低到国家允许范围内。

9.3做好废水处理工作,施工现场排水管道的出口处设置沉淀池,污水经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不得污染环境。

9.4工地操作地点和周转场地清洁整齐,做到工完场清。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谈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原因 下一篇:公路桥涵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