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沧浪区中小学生龋齿流行病学分析

时间:2022-08-15 11:08:15

苏州市沧浪区中小学生龋齿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苏州市沧浪区中小学生龋病情况以及防治成效,为进一步预防与控制龋齿提供依据。方法由口腔专业医师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及方法进行口腔检查,于2005年和2010年分别调查苏州市沧浪区4,7,9,12和15岁5个年龄组学生。结果2010年苏州市沧浪区学生乳、恒牙龋患率为41.56%和16.85%,较2005年的乳、恒牙龋患率为51.13%和30.08%均有显著改善(P值均

【关键词】龋齿;患病率;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R788.1 R780.1 R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17(2011)09-1136-02

龋病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自1960年以来卫生部就将龋齿规定为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重点之一。龋病流行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的改变、饮食结构的调整以及学生卫生行为等。为了解苏州市沧浪区中小学生患龋情况,针对性地制定本地区口腔疾病的防护措施,于2005年起组织专业人员对该区中小学生定期进行宣教并抽样调查。现将2005与2010年苏州市沧浪区中小学生龋病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苏州市沧浪区40余所幼儿园及中小学为调查点,分层整群抽取10所幼儿园及10所中小学,调查对象为4,7,9,12和15岁5个年龄组,每年龄组调查人数约为500人,21305年调查2892人,2010年调查2858人。

1.2方法 分别于2005年、2010年对抽取学生进行龋病调查,采用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3版龋病诊断标准,在自然光线下使用5号龋齿检查探针和平光口镜检查乳恒牙患龋状况。无龋牙:无充填体,也无须充填治疗的完整牙。在缺乏其他阳性症状时,有下列缺陷不计算为龋齿:(1)白色或白垩色斑点;(2)着色或粗糙的斑点;(3)釉质上有能卡住探针的点隙或窝沟并有色素沉着,但底部无软化,釉质无损害或洞壁无软化现象。龋齿:牙齿的窝沟或光滑面的病损有底部发软,釉质有潜在的损害或沟壁软化者即诊断为龋。对于釉质上的白斑、着色的不平坦区、探针可插人的着色窝沟但底部不发软及中到重度斑釉所造成的釉质上硬的凹陷,均不诊断为龋。

1.3质量控制 参加检查的医师均已从事儿童口腔专业临床工作5a以上,有龋病调查经验,每年实施前统一标准并进行临床校准试验,每个年份检查者的Kappa值均>0.8。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乳恒牙患龋率,龋(面)均及其统计学检验。

2 结果

2.1苏州市沧浪区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 2005年苏州市沧浪区学生乳牙龋患率为51.13%,恒牙龋患率为30.08%;2010年苏州市沧浪区学生乳牙龋患率为41.56%(t=42.69,P

2.25a间中小学生龋均变化2005年苏州市沧浪区学生乳牙龋均为(1.18±2.12),恒牙龋均为(0.87±1.65)。2010年苏州市沧浪区学生乳牙龋均为(1.07±2.35),恒牙龋均为(0.70±1.19)。自2005年以来,不论恒牙还是乳牙龋均均呈现下降趋势。与2005年相比,中小学生恒牙龋均下降水平高于乳牙。恒牙龋均下降19.54%,乳牙龋均下降9.32%。见表2。

3 讨论

通过对比2005年和2010年苏州市沧浪区中小学生口腔患龋情况可以发现,该区2010年中小学生患龋情况总体好于2005年。除4岁组乳牙患龋率差异(P>0.01)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乳牙组和所有恒牙组2010年患龋率较2005年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上一篇:成都3~6岁幼儿运动素质现况 下一篇:宁波市2007-幼托机构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