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重性精神病调查浅析

时间:2022-08-15 10:41:42

【摘要】 目的:了解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常住户籍人口中各种重性精神病目前的发病状况,以便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建立重性精神病网络管理。方法:以各乡镇中心卫生院为单位,由各村(社区)医生提供线索,资阳市精神病院派出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结果:在现有常住人口中,共查出3104人患有不同类型的重性精神病,重性精神病时点患病率为3.32‰,其中精神分裂症时点患病率为2.74‰,心境障碍时点患病率为0.02‰。结论:时点发病率偏低与调查方法、认知度和政策宣传可能有关。

【关键词】 重性精神病; 时点发病率; 调查方法; 建议

为了了解资阳市雁江区常住户籍人口中各种重性精神病目前的发病状况,以便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建立重性精神病网络管理。2012年5月在资阳市政府和雁江区政府安排下,由雁江区卫生局牵头、雁江区疾控中心协助、资阳市精神病院具体组织实施,2012年6月由资阳市精神病院派出临床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生,首次对资阳市雁江区范围内(总人口108.65万)常住户籍人口(93.56万人)进行了重性精神病排查,排查时限为2012年6月5-20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资阳市雁江区范围内,以2010年资阳市雁江区人口普查得出的人口数(总人口108.65万)为依据,对各镇乡及城区现有常住户籍人口(93.56万人)中15~75岁(精神发育迟滞、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不受此年龄限制)人群进行重性精神病排查。

1.2 方法

1.2.1 排查工具 (1)卫生部推荐用于重性精神病线索调查的专用表-《表1-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问卷》,该问卷①用于精神病线索调查,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精防医生或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如护士)在对知情人调查提问时填写。②调查提问时逐条向知情人解释清楚,使知情人真正了解问题的含义。③每个问题答为“有”或“没有”。④提问中获得的可疑线索,立即登记在《表2-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中,以便专业人员进一步确诊。(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1.2.2 排查方法 (1)当地有关领导干部先召开一次以村社为单位的群众大会,宣传重性精神病线索调查的意义和重要性。(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村卫生站)的医生对其所负责辖区的各类人员,根据自己了解和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初选(包括曾经住过院和现正在住院的)。(3)乡镇中心卫生院公卫机构的精防医生或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如护士)根据基层医生提供的初选人员,对照《表1-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问卷》内容,入户进行《表2-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填写登记。(4)排查人员为资阳市精神病医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精神科医生,医生根据《表2-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登记内容进行重性精神病排查,其间精神科医生尽可能与患者及家属直接见面以便进一步确诊。

2 结果

在资阳市雁江区现有常住户籍人口中,共查出3104人患有不同类型的重性精神病,重性精神病时点患病率为3.32‰,其中精神分裂症2568人,时点患病率为2.74‰,老年期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为0.17‰,精神发育迟滞时点患病率为0.21‰,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为0.05‰,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为0.08‰,其他脑器质性精神病(感染、外伤、肿瘤等)时点患病率为0.05‰,心境障碍时点患病率为0.02‰。具体排查结果见表1、表2。

表1 资阳市雁江区各乡镇重性精神病患病统计

镇名(人数“万”) 精神分裂症 心境障碍患病人数(人)

患病人数(人) 患病率(‰)

南津镇(4.2506) 139 3.27 2

碑记镇(2.7720) 115 4.15 1

迎接镇(3.2971) 120 3.64 1

丰裕镇(3.6277) 155 4.27 1

祥符镇(2.9517) 65 2.20 5

忠义镇(2.7947) 63 2.25 0

堪嘉镇(3.2274) 183 5.67 0

小院镇(4.4221) 119 2.69 0

丹山镇(5.5228) 202 3.66 0

保和镇(5.1738) 146 2.82 1

东峰值(3.4737) 66 1.90 0

清水乡(2.4516) 102 4.16 1

新场乡(2.7973) 105 3.75 0

回龙乡(2.7782) 135 4.86 0

伍隍镇(4.7925) 154 3.21 0

石岭镇(3.5915) 131 3.65 1

老君镇(4.4984) 141 3.13 0

宝台镇(3.1930) 48 1.50 0

中和镇(4.9421) 169 3.42 0

临江镇(3.7996) 56 1.47 0

松涛镇(2.9436) 64 2.17 0

雁江镇(16.2586) 90 0.55 5

表2 资阳市雁江区各重性精神病患病统计

重性精神病病名 患病人数(人)

精神分裂症 2568

老年期精神障碍 156

精神发育迟滞 200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43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71

其他脑器质性精神病(感染、外伤、肿瘤等) 48

心境障碍 18

3 讨论

从表1统计情况看,各镇乡之间重性精神病时点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别:雁江镇(城区)精神分裂症时点患病率是0.55‰(与国内其他地区调查后得出的时点患病率相比显著偏低),堪嘉镇(偏远乡镇)精神分裂症时点患病率是5.67‰(与国内其他地区调查后得出的时点患病率相比略微偏低),其他各乡镇精神分裂症时点患病率大都介于2‰~5‰。从表2统计情况看,各种重性精神病时点患病率也存在显著差异:精神分裂症时点患病率为2.74‰(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时点患病率相比明显偏低),居各种重性精神病时点患病率之首;心境障碍时点患病率为0.02‰(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时点患病率相比显著偏低),居各种重性精神病时点患病率之尾。

江开达主编《精神病学》:江西省(2004年)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7.8‰,时点患病率为5.8‰,浙江省(2005年)精神分裂症时点患病率为3.1‰,河北省(2007年)报道精神分裂症的时点患病率为5.5‰,终身患病率为6.6‰,我国四省市(2009年)流调报道精神分裂症的月患病率为8‰(7‰~11‰)[1]。郝伟主编《精神病学》:浙江省(2001年)流调资料显示15岁及以上人群精神分裂症的时点患病率为3.01‰,河北省(2004年)的流调资料显示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分裂症的时点患病率为5.46‰,终身患病率为6.62‰,国内大多数流调资料提示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2]。

江开达主编《精神病学》:2004年世界精神卫生调查委员会报道各国心境障碍的年患病率为8‰~96‰,美国最高,尼日利亚最低,我国北京、上海心境障碍的年患病率分别为25‰和17‰。我国山东、浙江、青海、甘肃四省市(2001-2005年)流调报道抑郁症的月患病率为60‰,农村患病率是22.4‰,高于城市(15.7‰),心境障碍患者的未治疗率为917‰。郝伟主编《精神病学》:1982年我国12个地区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境障碍终身患病率为0.76‰,时点患病率为0.37‰,1992年对其中7个地区复查显示,心境障碍终身患病率为0.83‰,时点患病率为0.52‰,西方国家心境障碍终身患病率一般为20‰~250‰,主要原因可能是与调查方法有关。资阳市雁江区雁江镇(城区)常住户籍人口是16.2586万人,患精神分裂症者90人,时点患病率是0.55‰,较同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江西省(2004年)、河北省(2007年)时点患病率低90%,也明显低于同一辖区的农村。雁江区心境障碍患者共18人,时点患病率为0.02‰,也明显低于1992年我国7地区心境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的时点患病率0.37‰。笔者曾于1993年参与华西医科大学黄明生教授和向孟泽教授组织的“四川省新津县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方法即是类似于上述排查方法(1)、(2)、(3)、(4),只是(3)和(4)是由黄明生教授和向孟泽教授所带队伍进行排查。鉴于此结果,笔者随后走访部分乡镇和居民,了解到的情况是:(1)部分地方并未召开群众大会,也未宣传重性精神病线索调查的意义和重要性。(2)大多数群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缺乏了解,特别是 “心境障碍”。(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无专门的精防医生,调查方法也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未经培训的调查员(如乡村医生)对其所负责辖区的人群进行初选,乡镇卫生院负责公共卫生的普通医生(通过简单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再进行登记。(4)城区居住人口多,相互来往却很少,城区基层医生信息相对较闭塞。(5)部分城区居住者虚荣心强,面子思想重(对精神病存在偏见),家中即使有精神病人也不愿别人知道。这些也许是造成此次调查结果明显偏低的重要原因,因为是资阳市雁江区首次重性精神病调查,这也为笔者下一次调查探明了正确的路子和方法。建议:(1)各级政府重视精神病患者及家庭这部分弱势群体,特别是老年期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大部分农村精神病人还没有得到正规、系统、专业的治疗,国家应加大精神卫生方面的资金投入。(2)全社会重视精神卫生,重视健康与发展的关系,各级政府官员也应重视精神病调查,为得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调查结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3)公共媒体应加强精神卫生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消除病耻感。(4)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必要时建立一支专业的精防医护队伍,以便确保首发精神病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也可保障出院精神病患者能够继续康复治疗。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社会、家庭和人民才能更加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开达.精神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6,143.

[2] 郝伟.精神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9-90,103.

(收稿日期:2012-10-22) (本文编辑:陈丹云)

上一篇:心不老,则人难老 下一篇:世界顶级按摩手法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