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老,则人难老

时间:2022-09-29 09:59:13

我国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高寿百岁以上,鹤发童颜,究其原因乃养生有道。广西宜山县(现已改名为宜州市)的冉大姑是全国第五届人大代表,107岁时还全年出工298天且耳聪目明。我国现代著名的科学家严济慈先生虽年过八旬依然精力充沛,他在向记者介绍养生经验时说:“我就是凡事想得开,不犯愁……”

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不少刚刚跨入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叫苦自己有了皱纹,头发白了,眼睛花了,记忆力不行啦……于是走起路来没精打采、弯腰驼背,下班回家往床上一躺唉声叹气,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好像真是老得不行了。其实这些人生理上老得并不明显,但是心理上确实“老”得不轻。

唐代高僧无际曾给世人留下一帖耐人寻味的养生《心药方》: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快乐、方便不拘多少。上方诸药在宽心锅内温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三思研末炼蜜为丸,每日三服,不拘早晚,用和气汤送下。切忌言清行浊、利己损人、两头蛇、笑里刀。十味若能配全,可福寿双全,若用其四五味亦可减罪延年消灾免患;若一味不用,则病入膏肓,虽扁鹊良医亦不可救。

其实,养生之道并不神秘,稍加留意均能做到。而其中比较重要的也就两点——

其一,畅心志。

大量的资料证实:一个有理想、勇于开拓进取的人,由于大脑经常处于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始终是充满活力。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的代谢机能相应加强,特别是积极乐观的情绪直接影响内分泌的质和量。神经系统的正常有利于机体激素的平衡协调。

祖国医学一贯重视情绪和意志对健康的作用。如《灵枢·本脏》篇云:“意志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说明人的情绪、意志协调、舒畅则必然健康,所以中医特别注重养神以防病。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灵枢·本神》:“和喜怒而安居处……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当今,人的寿命很少超过百年,达到预期的生理天年(120岁),除身患疾病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精神抑郁、苦恼、悲观和意外打击;善养生而长寿者正是由于能排忧解难、畅志舒心、乐观进取的结果。

其二,节欲望。

《孟子·告子》:“食色性也。”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繁衍,首先要满足食欲、这两大基本需求。但满足有个标准和界限,许多人往往忽视这一条,总以为只要有条件尽可能多吃些可口的美味佳肴才有利健康,其实不然。古代传统的养生之道提倡清淡为主,忌甘、肥、脆、浓等“腐肠之物”。现代医学也认为高脂、高糖、高蛋白不可过量,以免导致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或冠心病。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竹简《养生方》云:“治气有经,务在积精,精盈必泻,精出必补”;“气有八益七损,不能用八益去七损,则行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五十而居衰……”所谓“淫声美色破骨之斧”,意指欲必伤肾,肾伤则精竭气散,未老先衰诸恙缠身,故提倡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盛则气盛,神全则体健。

但这决非要人们禁绝合理的性生活,正如《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非男女不可近,但宜节之”。现代医学已证实,正常的性生活不但有益于夫妻感情的和谐,也有利于身心健康。国外文献报道,相对比夫妻双全老人要要比孤寡男女老人长寿。

上一篇:坦然面对春节的“喜与悲” 下一篇: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重性精神病调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