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有效课堂教学浅谈

时间:2022-08-15 10:26:30

思想政治课有效课堂教学浅谈

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换言之,就是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效的唯一指标。虽然效果有的当堂可见,有的需假以时日,但这都来自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有效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笔者结合多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经验,就如何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课堂教学,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突出学生主体,完成目标教学

思想政治课是影响学生“思想”的,特别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否则,没有学生的参与、体验、探索,仅凭教师宣讲,是难以触动心灵的,是很沉闷枯燥的。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理解学生的需要,相信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身心。

但在诸多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容易变成对学生的放任,“表面热热闹闹,实则浅薄无聊”。所谓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情况,自然,在完成过程中发展了智力,锻炼了能力。没有目标、任务的学习,或者没有时间要求的学习,效率是无从谈起的。于是,笔者结合目标教学,让学生在目标的统领下自主学习,学有所得,哪怕一课一得。

比如,学习《把握思维的奥妙》,备课时笔者就在思考,让学生理解“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以及“意识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些难点,是一课时完成,还是两课时。如果是两课时的话,每课时完成多少任务,每个任务大约多长时间完成。通盘考虑了,才能有序地组织教学,才能坦然地应对生成。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只有明确了目标和时间,学生才可能积极配合,高效完成任务。

二、时事导入,贯彻生活化教学

因为目标教学,所以教师自然应在最短时间内让学生知道这课的重点,甚至知识结构。用这种“开门见山式”的导入不是枯燥地告知概念,也不是静态地投影任务目标。笔者多用时事导入的方式,就是用投影时事报刊新闻,或者播放时事新闻视频的方式,有时借最近高考或者各地的高考模拟题导入,制造一种悬念,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课堂。

作家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结合教材中的实例,另一方面穿插一些时事政治的事例和国际、民生的新闻,联系教学内容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比如引导学生理解“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时,笔者用宠物狗见到主人就轻吠,做亲昵动作的实例来解释条件反射,用复旦大学首届“望道计划”自主招生面试(苏浙沪地区)题“玉皇大帝和如来佛哪个大?”来引入“人是怎样创造神的?”这个问题,让学生比较“新鲜、有趣”地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教育即生活”。生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泉,只有扎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服务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才有可能是有效教学。

三、注重复述、复习

有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教师灵活地教,学生自主地学,还要引导学生当堂及时地吸收、消化,甚至应用。政治课的内容需要延伸、拓展,但任务不需要延伸到课后,这既是减负的需要,也是思想影响“趁热打铁”的需要。有鉴于此,笔者每节课后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复述内容,整体复习,当堂消化,提高效率。

复述前,可以师生共同或者学生分组总结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纲要,形成知识的“树形图”,理顺知识点间的联系,促进理解。然后由学生结合知识树形图,去复述去细化,像教师讲课一样;如果有不会的,可以先看一下课本,然后继续“想”着知识提纲,接着复述。为促使学生认真复述,教师可以个别提问,或者默写。对提问的回答可以要求详细点,也允许自由点;对于默写,能细致表达亦可,不能的写出大概也行,如关键词、中心句等,甚至越简单越好,关键是是否动脑思考,是否理解。

在《把握思维的奥妙》课堂结束前,笔者投影了三道不定项选择题来检查复习效果。

1.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表现在( )。

A.劳动和社交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生成

B.人在劳动中具有反应特性

C.劳动和社交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产生

D.劳动和社交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意识的内容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

3.“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反映的哲理是( )。

A.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留下的印象

B.梦是一种意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梦的素材在客观世界中都能找到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产生意识

总之,有效教学在具体实践中,有不同的操作方式,也可以注重不同的操作环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无论如何,重视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对学习能力的养成,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应该是思想政治课自始至终的追求。

上一篇: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智慧 下一篇: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导入和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