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商务楼转换层主要环节施工技术探析

时间:2022-08-15 10:21:45

某高层商务楼转换层主要环节施工技术探析

摘要: 随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断提高,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结构形式日益大型化、复杂化。为了满足建筑多功能的要求,就必须在结构中设置转换结构构件,以实现自上而下结构形式,轴线布置的自然过渡。本文结合实例,对高层转换层施工难点进行分析,针对模板支撑、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等方面施工技术进行探讨,确保工程质量,供广大建筑施工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 转换层 模板支撑 钢筋 混凝土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use function of building continues to improve, especially in high-rise buildings, the increasingly large and complicated structure form.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ulti-functional building, we must set convert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onen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op-down structure form, decorate natural transition axis. This paper, high conversion layers of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analysis, in view of the formwork support, steel bar construction, concrete construction aspects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nsure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reference to fellow.

Keywords: high building conversion of the formwork support layer reinfor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某高层商务楼工程,共25层,建筑高度88m,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112000m2,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首层为大堂,层高6m,上部各层为办公场所,为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实现结构布置,在结构变换的二层楼面设置梁式转换层。转换层楼板厚度200mm,框支梁截面有1000mm×1800mm、1000mm×2200mm等。

二、施工难点分析

1、转换层框支梁尺寸大、自重大,同时首层层高达到9m,必须保证高支模体系的稳定性。

2、框支梁钢筋直径大,配筋密集,且梁端设置抗剪钢板,构造相对复杂,如何协调框支梁各种钢筋、柱筋、上部剪力墙插筋的关系,满足钢筋连接及构造要求,便于绑扎安装,确保钢筋工程质量,需充分细致的考虑。

3、钢筋密集造成混凝土浇筑困难,框支梁体量大又具有一定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性,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保证结构转换层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三、转换层框支梁模板支撑体系

1、模板支撑体系选型

该工程转换层大梁线荷载均不超过72kn/m2,荷载不是很大;首层楼板厚度200mm,地下各层楼板厚度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承载力较大;转换层施工周期相对较长,预计25d,即混凝土浇筑前下层结构混凝土已达到设计强度。根据上述特点,对转换层大梁下部各层相应位置的梁板进行承载力计算,经设计复核,利用首层、地下一层及二层梁板承载力即能满足承受转换层施工荷载要求。再综合考虑经济、进度、质量因素,我们决定采用“荷载传递法”,即转换层施工时,除搭设首层支撑体系外,保留地下一层、地下二层预先按要求设置的支撑体系。

2、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及构造

模板支撑体系采用φ48mm×3.5mm钢管搭设,以1000mm×2200mm框支梁为例,支撑体系经设计计算构造如下:

(1)200mm厚楼板区域:模板采用18mm厚镀塑九夹板;模板底部铺设80mm×80mm木方,间距333mm;立杆纵距1.0m,立杆横距1.0m,立杆步距1.5m。

(2)框支梁区域:梁模板采用18mm厚镀塑九夹板;梁模板截面底部沿梁横向铺设80mm×80mm木方,间距250mm;木方底部沿梁纵向铺设双钢管,间距500mm;梁底立杆纵距(沿梁长度方向)为500mm,立杆横距为400mm,同一梁截面设置四根支撑立杆,立杆步距1.50m;立杆采用对接接长,顶部设置可调顶托。

3、高支模体系稳定措施

(1)先浇筑墙、柱,后进行梁板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脚手架水平管与先前浇筑的墙、柱有效拉结。

(2)立杆间距模数化,几乎所有立杆间距采用250mm倍数,以保证纵横向水平杆均能拉通。

(3)设置了纵横向剪刀撑及水平剪刀撑,间隔一个步距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所有大梁下设置纵向剪刀撑,其它部位间隔5m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

(4)严格按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及设计文件进行施工过程控制,在满足基本构造基础上,重点检查钢管壁厚、顶托高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5)浇筑混凝土时,每隔1h对沉降及水平移位进行监测,做好监测原始记录,若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跟进处理。

四、转换层钢筋施工

1、钢筋翻样和加工

(1)钢筋翻样须弄清楚钢筋的规格、型号及位置关系,钢筋构造要求,并考虑好钢筋的相互关系以及绑扎时的排筋次序。

(2)明确特殊部位钢筋构造。近半数大梁梁端设置抗剪钢板,钢板深入梁内1000mm,为避免在钢板上大量开孔造成钢板抗剪承载力下降,同时也为了便于柱箍筋的安装,经与设计协商同意,梁柱节点范围内柱箍筋全部采用开口箍的形式,有抗剪钢板的位置开口箍与钢板焊接,无抗剪钢板的位置采用两个“U”型箍搭接焊连接。由于柱截面较大,框支梁底部主筋及腰筋支座锚固采用直锚形式,以减少梁柱节点钢筋的密集度。

(3)明确钢筋接头的位置。梁上部主筋接头在跨中1/3内,下部主筋接头在靠近支座1/3跨内,同时考虑规范规定的钢筋接头错位要求。

(4)采用合理的钢筋连接方式。大梁φ32mm主筋及φ25mm腰筋接头全部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φ16mm腰筋接头采用搭接连接,箍筋接头采用电弧焊。

(5)明确钢筋就位顺序。根据就位顺序对所有梁主筋按就位顺序进行编号。

(6)通过严格的三检制度确保钢筋加工准确。

2、钢筋安装

(1)钢筋安装顺序:搭钢管搁架套箍筋分层绑扎下部纵筋分层绑扎腰筋、附加腰筋、拉结筋抗剪钢板就位拉结筋与抗剪钢板焊接绑扎腰筋、拉结筋分层绑扎上部纵筋安装梁底保护层垫块骨架就位绑扎、焊接柱节点开口箍设置上部楼层墙柱插筋安装梁两侧保护层垫块封闭梁、柱侧模。

(2)模板支撑体系及底模铺设完成后开始大梁钢筋安装,钢筋绑扎完成、钢筋骨架就位后封闭梁侧模及梁柱节点柱侧模,梁侧模采用包底模形式。

上一篇:浅析低温气候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 下一篇: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