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建设建筑施工区域标准化管理建设

时间:2022-08-15 08:49:27

电力建设建筑施工区域标准化管理建设

一、概述

国家标准《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 第1部分:基本术语》(GB/T3935.1-1996)中对标准化的定义为:“标准化(standardization)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订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由于电厂建筑施工具有地下工程施工强度大,高耸构筑物多,单体工程多且散,但系统联系密切,安装工艺对土建要求较高,土建安装交叉作业多等特点,与其他行业相比,电力建设建筑施工有其不同于其他行业独有的特点,管理难度相应加大,标准化工作也有相当难度,如果按正常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特点去管理是行不通的。

本文拟对电力建设企业如何抓好建筑施工区域标准化建设管理,搞好文明施工,发表一些拙见,旨在抛砖引玉。

二、建筑施工区域标准化建设的提出、实施和内容

1.电力建设建筑施工区域标准化的特点

对于一个电力建设项目来说,建筑施工呈现出范围广、战线长、项目多、管理散、监管难的特点,单项工程区域性相对较为集中,但是,单项工程之间又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各单项工程因工作性质不同,管理和技术要求也有很大差异,例如搅拌站、钢筋场、烟囱、水塔、主厂房、输煤、化水等施工区域,各有特色且布局分散,因此,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也没有统一的具体标准,管理难度相对加大。

区域标准化建设是企业现代化管理中模块化管理理论的应用,它是针对建筑施工的特点,通过对具体区域施工制订标准并贯彻实施,改变人为因素导致的随意性强、施工环境差、文明施工管理难度大的现象,对改变建筑施工安全文明管理现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建筑施工区域标准化管理的提出

以搅拌站管理为例,搅拌站远离施工现场,是相对独立的单位,设备布置也比较固定,临时措施相对较少,因此便于施行标准化,可率先选择搅拌站进行试点,试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根据对试运行结果的分析验证,再考虑进行逐步推广。

针对原来搅拌站建设随意性大,设备颜色不统一、场地布置混乱、各类标识牌大小规格颜色零乱、管理表格不一致等现象,率先进行了搅拌站标准化建设工作梳理和规范,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搅拌站的建设的快速、高效。为规范搅拌站运行各环节的管理,实行搅拌站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做到标准统一、表格内容一致,并制订了一系列搅拌站建设及运营管理标准。该标准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标准化,二是搅拌站设施标准化,对搅拌站设施、设备、构筑物的建设建立、标识、颜色实行统一尺寸、统一规格、统一要求;三是搅拌站规章制度及管理制度标准化,执行统一规章、管理制度和程序。

(1)搅拌站区域标准化管理依据:

①国家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和验收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标准。

②国家及地方颁发的法规和汇编的相关文件。

③公司所承建所有砼工程及业主和公司QES体系要求。

(2)搅拌站区域标准化管理制度:

①混凝土搅拌站管理制度;

②混凝土原材料管理办法;

③混凝土级配管理办法;

④混凝土计量管理办法;

⑤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办法

⑥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制度;

⑦拌和站生产调度管理制度;

⑧搅拌楼管理规章制度;

⑨搅拌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⑩搅拌站环境保护生产管理制度

搅拌站消防保卫制度;

搅拌机管理细则;

输送车管理细则。

(3)搅拌站区域标准化岗位标准:

①搅拌站站长岗位标准;

②搅拌站副站长岗位标准;

③控制室操作人员岗位标准;

④现场装料人员岗位标准;

⑤混凝土搅拌车司机岗位标准;

⑥汽车泵、拖泵操作人员岗位标准

⑦车辆驾驶员岗位标准

⑧混凝土搅拌站处罚管理办法。

通过近几年来搅拌站标准化的贯彻和执行,目前区域标准化工作已经日趋成熟,所有的搅拌站均统一了颜色、规格和形式,改变了原来脏乱差的局面,面貌大为改观,区域标准化管理初步取得良好的效果。

3.建筑施工区域标准化管理标准的制订

(1)以国家及上级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相关规范及标准为基准,以各类机械“技术操作规程”为依据,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VIS手册”为指导,编制各项区域标准化标准

(2)借鉴和总结以往各工地在该项施工中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收集、整理并加以规范,制订为统一的标准,并逐步进行推行执行。

4.区域标准化实施与推行

实施区域标准化管理,关键在于标准的执行和落实,要克服随个人意愿随意实施的坏习惯。区域标准制订应先与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讨论,事先充分统一认识,征得一致认可并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编制为区域标准化手册,通过实践进行修改和完善,对标准不足之处进一步进行修订,使建筑施工区域标准化管理得以有效贯彻实落实和执行。

三、建筑施工区域标准化建设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开展区域标准化施工和推广区域标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积极推动了安全与文明施工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由过去重事后处理的管理方式向事前预防管理全面转换,使得区域标准化制度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保证区域标准化时时处处都处于可控、在控状态。

四、结语

区域标准化管理建设是电力建设企业建筑施工水平更上新台阶的新举措。在当前市场环境日益激烈的年代,电力建设企业必须依靠更加严格、规范的管理机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完善”的原则,持续不断打造安全文明常态化、持久化、标准化的文明施工现场,努力创建安全文明、环保绿色的工地等举措,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赢得一席之地,从而最终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翟金川.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与维护[J].四川建材,2012(5):159-161

[2]黄轶逸.建筑机械标准化工作发展回顾[J].建筑机械,1999(10):34-37

[3]杨国法.建筑施工企业对设备的有效使用与管理[J].建筑机械,2005(1):68-69

[4]冯兴福.施工现场建筑机械管理探索[J].建筑安全,2011(1):54-56

[5]邓谦.实施建筑施工标准化管理确保建筑企业安全生产[J].劳动保护 2005(10):20-21

(作者单位: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山东 济南 250131)

上一篇:对于农业银行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我国企业筹资相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