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领导者该如何对待下属的过失

时间:2022-08-15 07:45:46

企业领导者该如何对待下属的过失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在工作中,领导者如何对待下属的过失,既体现了领导者的成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领导力,更重要的是不应该因对过失的处理不当而影响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所以,作为领导者对待下属的过失切忌简单粗暴,成熟理性的领导者会用明智的方式对待下属的过失。

一、科学归因

当发现下属工作中出现失误时,不能简单的批评了事。应该理性的对其过失进行科学归因。首先分析下属在工作中是一贯出错还是偶然为之,所犯过失是下属一个人独有的还是具有普遍性。如果下属是偶然出现过失或者这一过失在其他人那里也普遍存在,那么过失的原因很可能不在于下属本人,而是有外在的因素,如工作本身的难度以及工作环境、工作机遇等。如果这样,领导者就应该和下属一起,找出导致工作失误的真正原因并加以改进,否则,不问原因的批评,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挫伤下属的积极性。如果下属在工作中一贯出错,而且和其他人相比这种过错也不具有普遍性,那么过失原因很可能出自下属本人,即内在原因。但即便如此,马上批评也显得过于简单。因为内在原因有些是可控的,有些是不可控的,假如是因为下属的工作能力有限而使工作蒙受损失,那么批评也是无济于事的,建设性的解决办法是调岗、降低其工作难度或通过培训提高能力。只有一种情况是应该批评惩罚的,即由下属主观的、可控的因素造成的失误,如疏忽大意、工作不努力等。就必须进行严肃的批评和惩罚,这时的批评惩罚不但可以教育本人,还可以警策他人。

二、容人之过

对于下属出现的过失,领导者应该持包容的态度,不能一概而论,不区分具体情况一律给予批评或惩罚。下属所从事工作的性质不同,有的属于日常的、程序性较强的工作,而有些则是非程序化的,带有创新性。下属的个性也存在着差异,有的做工作按部就班,有的则喜欢独辟蹊径,创造性地完成工作。显然工作性质不同、下属个性的差异造成工作失误的几率也不同。有的下属无过也无功,有的下属创造的价值大,但工作中的失败也多。如果下属完全出于对工作的考虑,在开拓性的工作中出现失误,领导者就应该容人之过,不要过多苛求职责。如果这时领导者追究过失者的责任就不太明智了,他很可能造成以下后果:一是过失者本人产生消极对抗情绪;二是人才流失;三是形成一种“不作为”文化,下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这三个后果中的任何一个都会给组织或者群体带来损失。所以,明智的领导者不但不指责这样的过失,还要鼓励下属大胆尝试,把开拓中的失误作为一种投资。有人认为“用人就是用他的勇气”,只有这样,工作才能创新,业绩才能提高。容人之过,等于扬人之长,久之必得大益。

三、用人之过

如果说能容人之过的领导具有博大的胸怀,那么能用人之过则体现了领导者的远见和策略。如果说容人之过是被动的对待下属的过失,那么用人之过就是积极主动地面对。对有过失的下属会产生正向的激励。美国商用机器公司有一位高级主管曾由于工作严重失误,造成了10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当时他以为自己一定会受到严厉处罚,许多人也向董事长提出要把他革职或开除。但董事长认为一时的失败是企业家精神的“副产品”,如果能继续给他工作的机会,他的进取心和才智有可能超过未受过挫折的常人,因为挫折对有进取心的人是一副最好的激励。后来董事长把这位高级主管叫到办公室,通知他调任同等重要的新职。当这位主管惊讶得问到为什么没有把他开除或降职时,董事长说“要是那样做,岂不是在你身上白花了1000万美元的学费?”后来这位主管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为该公司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责任感的人在工作中往往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你的下属是一个责任心和能力都很强的人,那么只为他的偶然过失而不再重用确实是个损失,因为另用他人还有冒着犯同样过失的风险,而用有过失误的下属,不但可以规避类似的风险,还会激发其进取行为。

四、罚中有励

在管理中,奖惩分明的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管理的“以人为本”并不等于不要惩罚。惩罚是对人的某种行为予以否定和批判,使其消除这种行为。按行为科学理论,惩罚是一种负强化手段,它只能抑制某种行为的出现,但不能激发出组织所期待的行为。也就是说惩罚一般没有激励作用。但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如果惩罚运用的有艺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各种激励理论基本上都是从正面鼓励、支持组织成员。实际上,负面的、失败的体验同样也可以起到激励作用,这些作用甚至是正面激励无法替代的。”(1)某公司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工作失误的员工会收到一张“处罚单”,下属拿到面孔严肃的处罚单时,除了产生对制度的畏惧,还有对自己被管理身份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不可能让员工产生主人翁责任感。后来管理者把“处罚单”改成了“改进单”并在下面标注“纠措施为了更好的正确前行”。这个小小的形式上的变化在下属的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减弱了处罚在员工心理上造成的负面影响。处罚单的面孔由严肃、冷酷、无情,变得慈祥、安静、企盼和充满着希望;当员工接到处罚的时候,看到了这句话,心理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由本能的反感、抵触、反抗到理解、认知、到接受、到改进错误。有过失的下属从被惩罚的对象,成了改进工作的直接参与者。这就是处罚的艺术,处罚本是负面的教育,这样就变成了正面教育,鼓励改进错误,激励下属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惩罚的方式有多种多样,领导者一定须注意:惩罚要合理得当,以达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目的。决不可滥用权力,轻率地对有过失的下属进行不恰当的惩罚。在对过失者进行惩罚时,在科学归因的基础上,要考虑其行为的原因和动机,应考虑到错误的性质和过失者本人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惩罚。对有过失但动机尚好者,或主要因客观原因所致者,宜从轻处罚;惩罚要和帮教结合,实施惩罚时,一定要辅以耐心的帮助教育,应该用善意的态度去同有过失的人谈话,鼓励他用积极的观点去看待过失,通过有意识地原谅下级的过失、维护下属的自尊心的做法,激励他们的进取行为,使其不致因有了过失而灰心丧气,却步不前,不仅使受处罚者知错改过,而且能将过失转化为一种强烈的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下属的聪明才智,振奋精神努力工作。

上一篇:服装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 下一篇: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