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青少年网瘾个案社工介入

时间:2022-08-15 07:18:18

试探青少年网瘾个案社工介入

摘 要: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引起社会的大量关注。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从家庭环境、学校、朋辈群体、个人系统四个方面分析服务对象网络成瘾的原因和主要需求。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人在情境中”理论为指导制定服务计划,尝试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对服务对象开展个案工作。通过十次服务帮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网络,提高学习成绩,改善与家人之间的关系,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同时也为更好的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络成瘾提供实践支持。

关键词:网络成瘾;青少年;个案工作

一、青少年网瘾案例概述

小鑫,男,15岁,初三学生。小鑫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父亲在小鑫 6岁时下岗,整日和朋友在外面喝酒聊天。母亲在一家公司的食堂上班,每天早出晚归,一家三口靠母亲生活。小鑫上小学时成绩很优秀,六年级暑假时,家里应小鑫的要求买了一台电脑。小鑫开始喜欢上玩游戏,渐渐沉迷于其中。经常从早上8点玩到凌晨2点。初一时,小鑫的成绩渐渐开始下滑,母亲为此很着急,给小鑫报了补习班,可是成效不大。初三时,小鑫的成绩在班级是倒数几名的状态。

二、小鑫网瘾的个案分析

(一)家庭环境方面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人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也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小鑫的父亲很少和孩子交流并关心其成长、学习和生活,没有在小鑫的成长中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小鑫的母亲对小鑫的关心不够细致,对小鑫只会严厉批评和指责,使得小鑫越来越反感,母子关系较为紧张。故可以看出母亲和小鑫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属于不良互动。小鑫的父母经常会在家里吵架,家庭关系不和谐对小鑫的身心成长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二)学校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约有1/4的时间在学校中度过,因此学校对于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老师基本上和小鑫没有什么交流,小鑫也不会主动找老师聊天。故此可以看出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存在一定的问题。另外,家校互动也存在相应的问题,班主任没有主动和家长联系,学校有计算机方面的课程,但是只是教学生基础的电脑操作技能,并没有教育学生怎样合理、正确的使用电脑和网络。

(三)朋辈群体方面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朋辈群体对其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小鑫在学校和邻居里有不少的朋友,他们大多和小鑫一样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经常约好时间组团打网络游戏,对小鑫的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起到重要的影响。

(四)个人系统方面

从马斯洛需要理论可以看出,小鑫生理上的需求和安全上的需求基本上都可以得到满足,而父亲不太关心他,母亲只关注小鑫的成绩,当小鑫成绩下降和他沟通时只是严厉的管教和批评,不听孩子的解释,使得他有归属与爱的需要。小鑫认为在游戏里可以打发时间,释放压力,获得自由,得到尊重,寻得感情慰藉。也觉得学习成绩不再是最重要的。

从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服务对象面临许多问题:与父母的关系、网瘾的状况、学习的退步。其家庭关系是影响服务对象上网的一个重要原因,想要减轻网络成瘾的程度,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必要的。另外服务对象作为一个学生,还要以学业为主,要让其了解自己作为学生的责任,主动学习。

三、个案介入过程

(一)接案

初次与小鑫见面时,社会工作者运用同理心、尊重、真诚及接纳与小鑫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选择从小鑫感兴趣的网络游戏作为切入点,让小鑫放松下来,逐步取得小鑫的信任,使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的了解有关小鑫的情况。

(二)预估

在结合现有资料的情况下,进一步搜集更为全面的资料。与小鑫面谈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与小鑫的家人、老师和同学沟通获得更多、更为全面的资料。通过收集的资料和与小鑫的交谈进行预估,确定小鑫的主要问题和需要。小鑫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需求:一是控制网上玩游戏时间的需求。二是学习的需求,小鑫现在处于初三升学关键的阶段,小鑫因为网络游戏而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且学业也落下很多,要在接下来有限的时间里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三是小鑫需要逐步改善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交流与互动。

(三)计划

社会工作者协助小鑫制定个案工作的目标和计划。个案工作的目标:一是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流,帮助服务对象戒除网瘾,正确认识和和使用网络。引导服务对象重树学习的兴趣,制定学习目标;二是与服务对象的家长沟通,让其父认识到疏于关心孩子的后果,让其母认识到严厉、苛责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关心孩子各方面的成长,与孩子平等交流,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沟通和谐,改善亲子关系;三是促使其父母与任课老师的沟通,使其及时了解服务对象在校各方面的情况,也帮助服务对象与老师获得更多的交流。

(四)实施

社会工作者在个案工作的过程中给小鑫提供以下几方面的个案服务:

1.直接服务。社会工作者帮助小鑫认识到网瘾的危害性,树立其改变网瘾的信心和勇气;协助小鑫结合自身的情况做一份计划书,其中包含学习计划,和控制玩游戏时间的计划;给小鑫提供学业方面的帮助,帮助小鑫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结合小鑫学习方面的情况,给小鑫提数学、英语方面的辅导;建议小鑫在学习的同时要注重锻炼身体,平时可以打篮球、跑步等放松身心。

2.间接服务。社会工作者与小鑫的父母沟通,介绍了一些亲子教育方面的书籍,建议父母注意与小鑫的沟通方式,促进父母与小鑫的沟通,改善小鑫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联系小鑫的班主任,寻求班主任在学校时对小鑫及时进行关注和帮助;帮助小鑫积极协调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

(五)评估与接案

通过对小鑫的十次个案辅导之后,小鑫上网打游戏的时间基本可以控制在每天四小时内,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在月考中排名进步了八名,和父母的沟通也有所改善,现在每天回家都会给父母一个拥抱,服务目标基本完成,可以接案。

(六)跟进

个案结束后,社会工作者τ诟霭附行跟进,必要时每个一段时间进行回访,请小鑫的家人、朋友和班主任给予小鑫更多的关注与关心。

四、总结与反思

通过两个月多的个案辅导,笔者有以下的总结和反思:

社会工作者在个案介入的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才可以帮助服务对象更好的解决困难。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是顺利开展个案工作的基础,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寻找问题的突破口,也要有耐心,帮助服务对象达到“助人自助”的宗旨。

社工要善于合理的利用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服务对象进行服务,也要对其周围的环境展开服务。针对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引导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让他明白自己的需要改正和调整的地方,让服务对象自己有了想要改变和纠正的信心。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介入,可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身以及周围所处的环境,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认知和判断,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和发挥自己的潜能。另外也可以让其家人学习如何正确的与孩子沟通互动,形成良好的家庭教养模式,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陆士桢:《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案例精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费梅苹:《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评析》,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王思斌:《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SW)教学案例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4]陆士桢:《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5]胡郁:《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治理对策―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6月.

[6]陈秀云:《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介入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个案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

[7]谭新弘:《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治项目书》,长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6月.

上一篇:对在思品教学中编制成长记录袋的研究 下一篇:中英思维方式对比应用于中英翻译教学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