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刍议

时间:2022-08-15 07:04:5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刍议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和知识结构,在各年级课本中都编入了阅读课文,其目的一是为了从小培养小学生的世界观,进行理想和道德品质教育;二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地读写字词,并能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正确运用,逐步发展学生的语言;三是为了通过朗读和默读培养学生的语感,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儿童读物的能力,促进他们语文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四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科学常识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一步促进他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忽视阅读教学的问题,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突出,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小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归纳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注重阅读方式,不突出阅读的重点和主题。很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拘于课本的内容,虽然安排了一定的阅读教学课时,但大多数阅读教学尤其是低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把握词汇、朗读、默读和背诵、课文讲解、课文阅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功效。此外,教师对于每一篇阅读课文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教育,缺乏驾驭的能力和十足的信心,导致教学的效能很难实现。如据对某小学四年级甲、乙两班第二学期统一测试成绩的调查统计,阅读试题占百分制卷面的22分,甲、乙两班最高得分19分,且只有1人;10分-18分33人,占两班137名学生的24%;只得了5分及以下的有26人,是两班学生总数的19%;近一半以上的学生只能得到阅读部分不足1/2的分数。由此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很不乐观。

(二)取消独立阅读,教学的重心只是讲、听、写,教学过程中过分突出划分段落,总结中心大意,教师的分析、启发不全面。大多数教师认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时间紧,学生水平差距较大,因此独立阅读课文只是学生自己课余的事,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不大。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只重视自己讲授,通过划分段落肢解文章,没有使学生形成整体的感知。另外,根据调查看,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以及教师的知识储备量是制约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课外作业多,学生课余负担过重,影响了阅读教学内容的完成。另外,教师对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也不做阅读方面的具体要求,寄希望于学生自己和家长。由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衔接尚存在很多问题,家庭教育的方式千差万别,故众多的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接近空白。

阅读教学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文明习惯的培养和提高,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认识能力的启迪和提高无不与广泛的阅读兴趣与爱好有关,因此,我们教师要以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是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统一,教师应不折不扣地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同时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读、说、听、写、练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如对词义、词汇的真正理解要体现在口头语言的正确运用和书面表达的熟练掌握,进而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提高他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

(二)阅读教学方法多样化,多种形式指导阅读。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词汇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语,并深入地运用关键词语。关键词语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钥匙,教师对这些词讲解深入透彻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否则就会妨碍学生对课文的准确把握和理解;其次要注意朗读教学。朗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阅读教学中一项常用的、重要的训练方式。正确、流利、规范、有感情地朗读,对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接受思想教育,掌握字、词、句,发展口头和书面语言,陶冶情感,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朗读形式以教师领读、范读,学生个别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等为主,还可举办朗诵会,朗读比赛,以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第三,培养学生默读和背诵习惯。默读和背诵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它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拓展想象力,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实际上,培养学生看书看报的能力就是在培养他们的默读能力,而主题班会、讲故事比赛是学生背诵能力的进一步发挥,是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体现。第四,要及时讲解课文。讲解课文的目的就是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从课文的表现形式去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会分析文章,从而懂得怎样看书。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可细可疏,关键要突出主题,讲清重点,帮助学生把握文章核心,从字、词、句、篇上全面领会和掌握文章精髓,了解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并自觉地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

(三)结合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课外阅读,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课外阅读是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阅读课的补充和继续,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延伸。课外阅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编选了的课文。教师应尽可能要求学生自己阅读,通过查字典,注拼音独立完成阅读,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要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有益读物。教师要选择既能配合阅读教学内容,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科普知识教育的读物,同时还要依据学生的文化程度和年龄特点,选择他们能够看的懂、喜欢看的读物。此外,教师要适时地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并要求家长予以督促、检查,配合学校要求完成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总之,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阅读训练,大力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应当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

上一篇:小学语文中写字教学的点滴之得 下一篇:“跨越式”教学与“五三二一”校本教学相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