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歌一世界

时间:2022-08-15 06:16:43

一歌一世界

听歌,是听旋律还是听歌词?有的人选择前者,有的人在意后者。而对歌词感兴趣的听众,自然少不了去研究那些叙事歌曲。流行曲不像古代的叙事诗,随便几千字是家常便饭,如果诗人兴起可以写个上万字。流行曲诞生于快餐文化,要求很短的时间听众就能熟悉、演唱;歌曲格式又多是“主歌1-副歌1-主歌2-副歌1”,基本上词作者只有三个部分可以写,因此“重复歌词、重复旋律”成了流行曲的基本标志。比如《最炫民族风》,在4分钟多一点的时间里,“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彩”这一段,均匀的重复了四遍;《江南Style》里,“欧巴江南死呆儿”重复的次数就更别提了。字数少,又要大量重复,这就让叙事型歌词的写作难度极大。

而这当中,国语歌词由于口语较多,在严格限制字数的情况下,很难做到叙事,顶多也就是写一两句,然后通篇都变成感悟。比如粤语可以用“过倦”“仿似”“亦都”“决绝”或者“人连人汗叠汗”这样的叙述;但国语用这些字眼,就会显得比较别扭。由于字数不能多,每段旋律又只有那么几个字,所以填一些“恋爱不是温馨的请客吃饭”之类的道理型歌词就比较保险。这一点上体现得最鲜明的就是那些一个曲子里,国语歌和粤语歌的区别。比如陈奕迅的《富士山下》与《爱情转移》。

在这种情形下,民谣、摇滚等不需要按照流行曲格式去做的音乐就显得得比较有优势,比如苏阳的《贤良》可以用好几百字,慢慢的叙述着一个村子里的各色人等;何勇的《姑娘漂亮》,用大白话讲述着喜欢姑娘所带给自己的沉重压力。而主流歌手唱的歌就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国语流行曲里,叙事型歌词比较少。

我认为叙事型歌词的极品,是林夕所写、220字的王菲《约定》。

《约定》大体的叙事构架是用回忆的形式去叙述一对恋人旅游时的见闻,“还记得当天旅馆的门牌,还留住笑着离开的神态”;然后,延伸到主角内心因为这次旅行而至今不能释怀的敏感情愫,“明日天地,只恐怕认不出自己”,再写对未来的畅想,“仍未忘相约看漫天黄叶远飞”,而后又从当初旅游时的场景延伸到如今自己的心情“当天街角流过你声线,沿路旅程如歌褪变”。快完结时,主角明白斯人不再,于是带着忧伤的为自己打气:“要决心忘记,我便记不起”;但到了歌曲的最后自己,仍然被当初的约定所打动。于是就有了经典的一句:“就算你壮阔胸膛,不敌天气;两鬓斑白都可认得你”。

这首歌写人,写景,写回忆,写未来,写内心小情愫,写景及人又入心。最关键的一点是,以上这些可以支撑一本上万字张爱玲小说的爱情故事,林夕只用了220个字就全部搞定!整首歌没有一个字眼被浪费,林夕营造出了一个非常忧伤、犹如村上春树电影的画面:当初缠绵的两人同游,所住的旅馆的门牌号的特写,离开旅馆在前台结算时两人互相打闹时的笑容,轻快地走在陌生城市街道上的温馨;傍晚,在路灯的照耀下两人吃着微温的便当,他弹着吉他,唱着歌给她听;夜幕渐渐低垂,街灯照出他的剪影,她看着他,觉得这一切太美好,被这幸福感动得差点流出眼泪……

直到现在,我听了林夕创作的上千首歌曲,依然觉得《约定》是最能体现他写作水平的歌词。220字,两条微博不到的字数,林夕居然能够写出这么多内容,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除此之外,林夕还有许多值得一听的叙事歌。古巨基《心跳回忆》(这首歌里,女主角从未出场,但尽得风流,让我们跟着男主角怀念若干年);杨千嬅《姊妹》(女主角在闺蜜婚礼上,一边感慨地讲述着对闺蜜赢得人生美满的艳羡,接着讲到自己,有感而发,进而哭诉……);陈慧琳《最爱演唱会》(这首歌献给所有曾经为了看演唱会,而和恋人一起存钱的人);陈慧娴《把悲伤看透时》(女主角在孤身旅行之后,回程火车上的感悟。适合那些经常一个人旅游的孤独患者);张敬轩《不吐不快》(林夕叙事型歌词里最长的一首,讲述曾经与知己无话不聊,彻夜畅谈,最终却“坐在戏院,主角自杀,你共我竟过倦而进睡”的陌路。“只怕无法再有这种情怀”);梁汉文《新闻女郎》(整首歌纪录2003年的香港所发生的大事,同时又穿插着男主角的感情经历,是全面体现林夕叙事型歌词功底的一首歌);刘德华《按摩女郎》(从按摩店里见到昔日旧爱开场,去写一段“我曾经爱着你,如今,我也希望你能好好的生活下去”的故事)……

一首歌里,一个世界。听众只需花3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走进一个充满着别样情愫的世界里,流行曲的美妙,正在其中。

上一篇:家庭游戏 11期 下一篇:硝烟弥漫的“单元”之战(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