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工程伦理创建理念

时间:2022-08-15 02:03:27

石油工业工程伦理创建理念

一、中国石油工业工程伦理建设发展的背景动因

从国际社会来看,伴随工程活动各种风险事故的增多及对人类健康、环境生态影响力的增大,工程伦理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重视并兴起发展。工程伦理学的诞生也是缘于令社会高度关注的著名案例,如20世纪70年生的斑马车油箱事件和DC—10飞机坠毁事件,这两起事件均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其原因在于研发设计者将利润和效率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对公众安全的关注。石油工业领域也有很多类似案例,仅以海上石油污染为例,1970~2010年,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700吨以上的船舶溢油事故达458起,[3]给国际海洋环境带来了巨大灾害,由此催生了1954年《油污公约》、1969年《应对北海油污合作协议》、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等防范海洋石油污染的国际公约。2010年英国BP公司在墨西哥湾的石油平台发生大规模石油泄露之后,更是将此问题重新带入国际法的关注视野。[3]中国石油工业要在世界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实现持续发展,必须遵守相关国际法则,要执行石油生产和产品质量的国际标准,而其中很多法则、法律、标准的产生,其源头就是石油工业相对于社会、自然的伦理责任,工程伦理的重要性获得了世界各国普遍认同。中国石油行业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重视并落实伦理责任是中国石油工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当今国际社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倡导的低碳经济,对石油工业的工程伦理建设也是一种有力推动。当前低碳经济已经超出了解决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初衷,从一个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模式问题上升为政治和国家战略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全球性革命,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国,在减排问题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

2009年11月,我国政府首次量化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CO2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被纳入“十二五”及今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制、考核办法加以落实。石油石化行业是CO2高排放的行业之一,“三废”排放量在全国工业中名列前茅,在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的过程中,石油工业需要得到伦理审视,用相应的伦理准则来指导、约束和规范其工程活动。从国内来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国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不断创新发展,也推进了工程伦理建设。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下,党和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并在全国各个领域全面推进贯彻实施。2005年2月,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其理论体系中蕴涵有很多的发展伦理的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讲到的“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等思想,对工程活动如何负载伦理道德责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和其中蕴含的重要伦理思想,自上而下推动了工业领域的伦理思想和伦理实践的发展,也包括石油工业在内。中国石油工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其工程伦理建设发展的重要动因。多数专家认为21世纪内世界石油产量在达到高峰后将会下降。根据各种预测结果,21世纪世界石油产业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30年)为高油价时代,第二阶段(2030~2100年)为“后石油时代”,其特点是世界石油产量开始下降,天然气可能成为最有优势的一种替代能源,能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将进一步展现。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到2020年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将提高到60%左右,超过美国目前58%的水平。[4]中国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稳定、经济、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伴随国内石油资源的深度开发,中国石油工业需要处理好工程活动与社会、自然之间更多更突出的伦理问题。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置身于国际市场中,更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法律背景下的伦理准则,履行好伦理责任,否则中国石油工业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石油工业工程伦理建设进展与成效

在以上国际国内背景形势下,中国石油工业的工程伦理建设得到了推进,在伦理思想和伦理实践的发展,伦理准则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

1.发展理念中的伦理思想

中国的石油企业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其发展理念与时俱进,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一个比较普遍和突出的变化就是企业的价值追求突破了单纯的经济目标的藩篱,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对社会和自然的伦理责任理念。关于上述变化,国家四大石油公司网站的宣介内容是最直观的体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宣介:“以能源推动发展,以责任构建和谐。我们承诺作环境友好型企业、资源节约型企业,致力于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绿色能源和环境友好产品的开发利用;主动融入社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共同发展。”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宣介:“每一滴油都是承诺。我们承诺的不仅仅是质量,还包括数量、安全、环保等各个方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宣介:“追求企业与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进步,始终把对环境和社会的承诺铭记于心,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宣介:“努力恪守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致力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矢志打造长期基业,持续为利益相关方及社会大众创造福祉。”在四大石油公司的发展理念中,无一例外地强调对社会责任的重视,他们的网站首页上,均设有“社会责任”栏目(中石油网站上为“环境与社会”)。四大公司也都建立了逐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中海油叫做《可持续发展报告》)。从以上石油企业的发展理念特别是社会责任理念可以看出,其价值追求已经不限于经济目标,而是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而更加关注石油工业对公众、社会、环境、生态、气候等方面的影响,在其发展理念中越来越多地体现出伦理责任思想。

2.企业管理中的伦理内涵

探讨这一问题,最需要提到的是石油企业普遍采用的HSE管理体系,即健康、安全与环境(Health,SafetyandEnvironment)管理体系。这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通行的,突出“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先进理念的管理标准体系,是石油天然气工业实现现代化管理、走向国际化的通行证。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67的SC67分委员会《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ISO/CD14690标准草案)。1997年,我国作为行业标准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Y/T6276—1997)颁布实施。HSE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是风险识别和控制,建立和实施这一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控制和消减风险,保护人的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和保护环境,这一目的本身就具有深刻的伦理内涵。多年来,各大石油企业均积极推广实施HSE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中石化于2010年制定完善了HSE观察、HSE标识规范、事故隐患治理项目、油气长输管道安全、海上石油作业安全等26项管理制度。中海油于2006年在基层HSE管理中提出班前“五想五不干”的要求,而后强化为中海油现场作业安全行为准则,即“一想安全风险,不清楚不干;二想安全措施,不完善不干;三想安全工具,未配备不干;四想安全环境,不合格不干;五想安全技能,不具备不干”。透过石油企业的HSE管理体系可以看到,维护员工权益、重视工程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伦理要求,正在越来越多地融入企业管理体系并深入到现场作业管理中。

3.项目决策中的伦理介入

石油工业不仅负有经济责任,还负有政治责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责任。在工程项目的决策中,能够介入伦理因素,使决策不仅仅是经济决策,同时也是伦理决策,这是石油企业决策伦理发展的重要体现。中石油在项目决策中纳入生态保护因素,在西气东输管道建设项目中,为了保护阿尔金山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公司将200公里管道向北平移,增加长度15公里,增加投资2亿元。位于沙漠腹地的新疆石西油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异常恶劣,公司创造性地以沙生植物为主开展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在昔日沙丘连绵、寸草不生的沙漠中开发出了80多万平方米的绿洲,实现了生产与环境、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5]中化《201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介绍了其绿色制冷剂项目:ODS替代品作为绿色制冷剂,是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替代物,可以有效降低对臭氧层的破坏。以2010年为例,中化下属中化蓝天公司生产的ODS替代品减少了6万吨消耗大气臭氧层物质的产生。类似工程项目决策中,保护生态环境的伦理责任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了项目方案或产品方案。

4.工程活动中的伦理约束

随着石油工业领域责任伦理的建设发展,很多伦理准则的内容已经物化成石油企业工程活动的技术指标。这些指标的形成和石油企业对这些指标的执行,是中国石油工业工程伦理实践发展的重要体现。由中石油组织修编的《石油和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手册》,囊括了石油工业中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规范与标准。其中每个环节的设计均给出了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凡涉及“三废”排放的设计环节均给出了控制标准,这是安全、环保等伦理准则的刚性体现。中石化加强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清洁管理,力争控制和减少各个环节的污染物排放。2010年,中国石化外排废水达标率保持在96%以上,外排废水中COD量同比减少2.1%,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削减6.9%。主要污染物减排提前完成了国家制定的“十一五”目标。[6]

5.约法规制中的伦理准则

伦理准则的法制化程度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伦理建设的水平。国际公约、国家法律法规、行业企业规章制度等约法规制中包含和体现了很多伦理准则。石油企业在遵守和执行这些约法规制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在履行其中蕴含的伦理要求。这些约法规制的建设发展,是工程伦理法制化建设成效的体现。在国际公约与标准方面,有体现人权、劳工、安全、环境、气候等方面伦理准则的《联合国全球契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议》、《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ISO/CD14690标准草案)》等。在国内法律法规方面,有体现人权的《劳动法》,体现诚信伦理的《产品质量法》,体现环保节能的《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法》等。在石油行业与企业规章制度方面,有中石油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Y/T6276—1997)》、《石油员工健康手册》,中石化的《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海油的《气候应对政策》,中化的《HSE管理体系指南》等。在跨国经营中,石油企业还要遵守海外业务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以上约法规制中,明确体现了维护员工权益、保障公众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伦理准则的要求,以法律制度形式强制执行,说明了这些伦理准则已经成为成熟思想并得到了普遍接受。

6.社会评价中的伦理肯定

从石油企业获得的社会评价中,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对石油企业履行伦理责任情况的反馈评价。获得荣誉奖项情况是社会评价的重要方面。中石油集团公司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2007—2009年任期考核节能减排特别奖”,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被哈萨克斯坦政府授予“2010年度企业社会贡献特等奖”。中石化集团公司于2010年分别在新华社、人民网组织的评选中获“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杰出企业”和“人民社会责任奖”称号。中海油总公司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十一五’央企节能减排优秀企业”称号,在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企业报社组织的评选中获“2009年节能减排功勋企业”称号。中化集团公司在信用和国际商业协会(FCIB)组织的评选中获“最佳信用管理公司”称号。以上只是近几年来石油企业在履行伦理责任方面获得的众多荣誉奖项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我们注意到,这些奖项的评选者不仅仅是官方的政府部门,还有媒体、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等,还包括外国政府与国际协会,所以作为社会评价的佐证是有一定说服力的。这些社会评价,体现了社会各方对石油工业履行伦理责任行为的肯定和期望。

三、结语

中国石油工业的工程伦理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进展和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重大而深刻的问题急需解决。特别是在新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的工程伦理建设总体薄弱的大背景下,石油工业的工程伦理建设也必定会受到制约和局限。反观近年来石油工业的一些重大事故,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无一例外地暴露出责任伦理的缺失。所以,如何针对中国石油工业工程伦理建设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建设,促进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石油工业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当是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上一篇:化学工程裂解技术研究 下一篇:医院绩效薪酬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