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15 01:08:33

后危机时代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

【摘 要】对我国的煤炭行业而言,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出现了普遍性危机,这种危机的出现极具突发性、紧迫性和关联性的特征,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煤炭企业的发展造成了直接的影响。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煤炭行业也逐渐的进入到了后危机时代,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时期,煤炭行业如何突破现有的发展瓶颈,寻找解决的途径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后危机时代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瓶颈与对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为时下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可供借鉴的信息。

【关键词】煤炭行业;后危机时代;发展瓶颈;对策

2008年之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步入到了缓慢发展的轨道,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遭遇到了极大的冲击。在这一期间,金融危机的影响迅速从美国的金融行业蔓延至全球的实体经济,使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了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明显的下降,煤炭行业的表现更加明显,供过于求的局面至今仍未改变。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煤炭行业也逐渐的进入到了后危机时代,在当前情况下,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更加迟缓,用电量也在持续下降,这使本就存在的煤电之争更加难以缓和,煤炭价格持续下降,电煤产量也在不断下调。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时期,煤炭行业如何突破现有的发展瓶颈,寻找解决的途径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兼对发展瓶颈和约束的分析

(1)煤炭经济的发展结构滞后。我国煤炭经济呈现出了明显的二元结构――一元是国有大矿,其起点高,发展慢,存在的问题是社会负担多,税费负担重;体制改革落后,效益低下;另一元是乡镇小型煤矿,其特点是起点低,但近年来发展快,存在问题是技术陈旧、管理不科学,投入不够,后续资源短缺。它们之间存在着非良性竞争,后者凭借劳动对资本的极限式替代,使其在竞争中具有低成本优势。(2)政府职能的介入力度过高。在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的介入力度过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实际上,在我国,出问题的多为一些不符合生产要求的小型煤矿,而一些规范生产的大型煤矿也会在特定的时期跟着一起停产,势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莫名其妙的停产,对于以煤炭开发为主导产业的地区来说,其摧毁力是致命的。(3)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未得到根本的保证。地方政府受区域经济利益的驱使产生了地方保护主义,对关闭小煤矿态度不积极,措施不落实。前几年,由于压产导致煤炭市场好转,局部地区出现煤炭供应紧张,煤价恢复性上涨后,一些小煤矿受利益驱使擅自偷偷生产。这种生产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安全危机频发等问题,更严重的是导致整个行业的秩序混乱。而且这类煤矿实际上在刺激众多具有资源禀赋的地区和集团都来掠夺开采,不但科技进步的威力发挥不出来,且能使一些大煤田的矿层受到破坏。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行业产生的影响

(1)政府和政策的作用并未真实显现。矿业是风险大、利润高的行业,其融资受到多重因素制约,在目前社会流动资金紧缺的前提下,对煤矿的投资也有压缩的迹象。另一方面,之前迫于国内投资需求旺盛且国际能源资源和有色产品上涨幅度大,CPI于高位运行、与PPI倒挂的现象明显,在此背景下,国家对能源价格机制的改革受到搁浅。由于“煤电联动”的价格循环机制尚不完善,因此,计在煤炭价格中的电力成本被低估,煤炭行业利润高企。而经济的向好,使国家开始酝酿对能源价格机制的改革。一旦实施,各种资源将逐步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定价,煤炭行业成本的提升将使其利润受到挤压。在宏观政策的影响下,煤炭的价格会逐步回落。(2)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下降。受美国经济疲软影响,2013年世界经济将增长率将继续下行,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此次的次贷危机,它加剧了市场的恐慌,对全球消费和投资的影响都是空前的。而在经济运行至下行周期时,投资远超过储蓄的经济结构也使国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我国的消费结构中,由于对石油、煤炭等大宗产品的消费弹性较低,对能源的消费也渐趋减弱,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大大减小了对能源的需求。而随着GDP增长速度的放缓,我国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速度也逐渐减小,国内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速度均有所减慢。(3)煤炭价格短期内难见大幅回升。作为石油的替代品,煤炭在前期石油价格大幅波动时呈现大起大落的走势。在这样的条件下,石油的替代能源――煤炭需求大增。一旦全球经济复苏,市场对油价上涨的预期进一步增强,替换的努力就一直会进行。另外,考虑到油价上涨会引起运输费用的增加,煤炭价格的上涨亦是必然。针对次贷危机造成的全球范围内需求减弱和石油市场存在的供大于求的问题,通过一些措施缓和了能源市场的紧张局势,使石油价格持稳,也使煤炭价格的下跌幅度减缓。

三、后危机时代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策略和路径

(1)通过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协调煤炭开采与煤层气抽采的关系,改进煤层气矿业权管理,加强煤层气开发关键技术的攻关,统筹规划建设长输管网;其次,要鼓励洁净煤技术产业化,解决煤炭气化液化的技术障碍,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完善煤炭产品质量标准,促进煤炭洗选加工的发展;再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对综合利用煤矸石、煤泥等资源实行更加合理的财税扶持政策;最后,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煤炭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明确企业和政府的责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保护和治理步入良性循环。(2)通过资源整合提升行业的整体实力。为了应对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冲击,我国煤炭行业应以市场运作为主,强化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打破区域界限,发展跨区域企业集团,致力于通过兼并重组培养特大型煤炭集团,加快实施战略性重组整合,以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做准备。把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培育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的主体、大型煤炭基地开发建设的主体、平衡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的主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逐步形成若干个由国有资本控股、担负跨省区市煤炭供应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国家对煤炭资源的控制力和对煤炭市场的调控力,提升煤炭行业的竞争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3)对能源的价格进行市场化运作。在今后一段时间,应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动价格改革,充分发挥价格的市场信号作用;煤炭企业要及时更新观念,努力创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市场决定煤炭价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稳步有序的提高煤炭产品价格;真正实现煤炭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必须将煤炭外部成本外部化,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和能源税等措施是煤炭价格准确的体现其真实成本,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现实问题。

四、结语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煤炭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主要表现为需求减少、价格下滑、利润降低、投资不足,影响了煤炭产业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金融危机同时也为煤炭产业组织调整经营战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因此,在后危机时代,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应先重视现存的瓶颈,通过有力的方式突破约束,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寻找行业发展的新契机,更好的促进行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浩.经济危机对中国煤炭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3):27~28

[2]李刚,侯凤娟.次贷危机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影响与应对[J].中国煤炭.2009(11):51~53

[3]徐士元,李丹.资源型行业实施危机管理研究――以我国煤炭行业目前实施危机管理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1):12~15

[4]郦平华.企业集团实行集权财务控制模式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1):145~148

[5]姜翠英.浅谈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基本途径[J].绿色财会.2009(3):136~140

上一篇:香格里拉大酒店的战略管理研究 下一篇:我国机电企业现状、问题、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