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泾阳县城发展前景的思考

时间:2022-08-15 12:45:16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泾阳县城发展前景的思考

摘要:本文根据泾阳县的发展概况,提出了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泾阳县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新型城镇化”现有定义基本上是将人、经济、社会、环境、城乡一体化向良好状态的动态演进过程视为新型城镇化定义的要义。如,所谓的新型城镇化,是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以发展集约型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大中小城市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结构协调、网络体系完善;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产业支撑力强、就业机会充分、生态环境优美、城乡一体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笔者以为,从语义角度而言,“新型城镇化”应明显具有与“传统城镇化”相异的“新”元素,并体现在过程、价值观、理念、手段等方面。

1 泾阳县的概况

泾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东与三原县、高陵县交界,南与咸阳市渭城区接壤,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与淳化县、三原县毗邻。县城位于西安市北偏西54公里,咸阳市北偏东28公里,距首都北京1290公里。全县南北宽27公里,东西长37公里,总面积780平方公里,有耕地67万亩,人均1.35亩。泾阳县总人口4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3万,占总人口的89.5%;非农人口5.2万,占总人口的10.5%.泾阳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美誉,地势平坦,土肥水美,历史上就以“关内膏腴之最”著称。地处西安、咸阳两大古都名城近郊的产业密集带上,县城距西安40公里、咸阳28公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泾阳县位于渭河地堑北缘中段,岐山至富平断裂带两侧。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27公里,海拔最高1614米,最低361米,垂直高差1253米。境内北部和西北部系嵯峨山、北仲山、西凤山及黄土台塬。山区面积9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2.4%。中部为冲洪积平原,自西向东逐渐展宽降低,大部分海拔400米左右,地势平坦,面积50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4.5%。南部为黄土台塬,位于泾河以南,塬面开阔,海拔为430―500米,面积1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3.1%。泾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全县水资源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地表水资源总量19.2328亿立方米,主要由三条过境河流。

2 建设新型的泾阳城镇

泾河新城将被打造为生态化商业办公空间,绿色工业片区,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循环经济园区。产业要进入泾河新城,必须跨过“低碳、环保、高端制造业、测绘、新能源、食品加工和都市农业”等门槛。

近年来,泾阳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兴工强农富县,促旅活商开源,推进一招四化,统筹全面发展”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县域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16.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4.9亿元,规模工业产值由2.2亿元增加到37.3亿元,财政总收入由9000万元增加到213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660元增加到3840元。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在13%以上。2008年,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21位,较2004年前进了7个位次。

3 如何加快泾阳城镇化

围绕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卫星城的功能定位,“十二五”期间,我县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融入大西安,建设新泾阳”为主题,以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平台,按照“突出一个目标,抓住两个关键,实施三大战略,夯实四个基础”的发展思路,打造“一城”,做大“两翼”,构筑“四带”,发展“六大产业”,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核心环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加快城市化步伐、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把提高综合实力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核心目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改善民生,把泾阳建设成为西安北部的产业新城、生态新城、宜居新城。

打造“一城”:按照“适度扩张,丰富内涵”的思路,加快修编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镇规划,不断提升和巩固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向南濒河、亲水、亲绿,使县城富有城市文脉和灵气,打造生态田园新城;向东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打造以食品饮料、日用化工、文教体育用品为主的快速消费品集散地。按照“建高楼,腾空间,搞绿化,造景观”的要求,加快建设文化广场、文化设施、文化景点,提高县城的文化品位,打造文化泾阳;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打造美化泾阳;加快推进县城主要街道、广场、高楼亮化工程,打造亮化泾阳;深入推进创卫工作,打造净化泾阳;不断扩大县城的绿地面积,打造绿化泾阳;把泾阳建成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宜居区。力争在“十二五”末使县城人口达到15万人。

做大“两翼”:以永乐为中心的现代工业之翼,主要包括永乐、高庄、崇文等泾渭新区我县区域,主体是泾阳工业园区。进一步提升这一区域交通、给排水、供电、供气、供暖、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配套完善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不断增强发展的承载能力,使之成为要素集聚、产业发展、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成为全县工业发展中心。“十二五”末,区域内人口达到10万人。―― 环境优好、功能配套设施完善、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宜居环境。 扩大文化资源的广以云阳为中心的现代农业之翼,重点发展设施蔬菜、酿酒葡萄、奶畜产业的生产和销售,为中心城区提供服务。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扩大运力,延伸销售范围,形成现代农业产业带。“十二五”末,区域内人口达到5万人。

构筑“四带”:适度发展北部水泥建材产业聚集区。依托北部沿山地带,发展以冀东、声威、水泥(集团)公司为核心的水泥建材产业聚集区。提升发展中部生态农业区。紧紧围绕蔬菜、畜禽、林果三大农业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发展、集约经营的产业格局,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在全省范围内形成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重点发展东南部现代产业聚集区。依托泾渭新区,重点布局以家居物流、精细化工为主导的现代消费品制造业产业集群。突出发展泾河文化旅游产业带。以做好泾河生态综合治理工作为前提,以产业带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取“政府投资治理生态,企业投资发展产业”的模式,突出当地民俗特色,加快泾河生态旅游产业带防洪工程、生态工程、景观工程、水面工程、休闲娱乐工程、地方民俗特色工程建设步伐,利用泾河及郑国渠干渠等水系,打造西部地区以水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商住产业带。

发展“六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领域集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现代消费品制造业、现代农业、商贸物流业、建筑建材业及文化旅游业六大产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骨干企业和产品。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全面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4 结语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发展战略。作者就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对建设新型泾阳县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新型的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相结合,其中稳定,作为生态文明的最高目标之一,是人类衡量生活幸福与否的指征。美丽,是生态文明追求的审美价值对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也有其借鉴意义。健康稳定的发展应是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表征。

上一篇:新时期公路工程监理方法与应用探究 下一篇:新时期节能建筑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