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之路

时间:2022-08-15 12:40:56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之路

【文章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经济金融这一概念在世界上越来越广泛地被传播,经济金融的全球化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格局。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发展趋势,顺应时代潮流,深化改革成为这一阶段我国银行业的重要课题。在下一阶段,我国应该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在建立明确目标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进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战略平台。本文重点分析了加快我国银行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必要性,并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结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跨国经营;金融创新;风险控制;人民币国际化

银行国际化和跨国经营是关于银行按照国际规则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直接或间接加入全球性金融服务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今世界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银行跨国经营既是中国银行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又是我国银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1 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内涵

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是指一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拓展至国外,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服务。随着一国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它们与国际间的联系也将更加紧密,从而必将其走向跨国经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全球范围来看,跨国经营业务在银行经营中的作用不断增大,而跨国经营业务的规模也成为银行经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现状

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基于其传统的专业分工,在跨国业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自05年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完成股改上市之后,他们也加快了海外发展的步伐。近几年,一些股份制银行在都不甘示弱,开始进行海外扩张。

2.2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进程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企业并购、风险控制、资本提升、市场盈利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增强了我国银行业对涉外经营合作的自信心。但我国商业银行在跨国经营上与国际大银行相比还有有较大差距,整体而言,我国银行业在海外的网络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根基不牢固,仍然必须依靠本土经营作为其支柱来源,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全球布局的宏观规划,网点地理分布不合理,层次较低且营业网点不足。就目前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而言,其大多数资产和利润也仍集中在国内和亚洲其他国家,如过扣除港澳地区则海外利润的贡献则更显微小。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各大银行都在加快国际化的步伐,而这一布局既要抓住有利机遇,也要审慎布局和谋划。而对于非洲、拉美、中东欧这些存在大量业务机会的国家和地区,我国却极少涉足。

(2)业务及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急待优化。除了我国在香港的机构,多数海外机构的业务也仅以批发性资产业务为主,零售业务薄弱,中间业务占比较低,发展严重失衡。虽然我国银行业在近几年已经开始侧重拓展如委托、基金托管、代收代付和客户理财等中间业务,相继建立并开展了电子银行和网上银行等业务,但从总体看,银行业所面向的主要客户群体和产业结构主体仍处于以国内业务为主的传统存、贷、汇范畴.在创新型金融业上远远落后于西方银行业。这反映到海外机构上就更为明显,有时非但不能吸引当地的本土企业,甚至无法满足我国企业的海外机构的金融服务需求。

(3)在制度体系和风险控制架构与国际银行业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是基于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不同分工和性质,商业银行的金融界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只能以严格的分业经营作为其主体结构,而诸如保险、证券投资等业务则由投资银行所占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的有效发挥;二是由于中国的特定国情和特有的经济属性,中国的商业银行与国际银行在实施规则和管理条例上存在着目前还难以填平的沟壑;“三是风险评价标准,风险控制目标、风险监管模式及风险资产处置方式和手段等尚不能与国际银行业进行有效接轨;”四是由于我国经济起步较晚,因此商业银行在项目开展、创新技术等核心竞争力方面无法同先进的国际银行抗衡。

(4)我国银行业的跨国经营步伐与我国经济的外向型发展不匹配。长期以来由于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与经济日益全球拓展的不同步性相当严重。现在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设在境外的机构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了一批大型跨国公司。随着各国间联系的密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可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有雄厚的本土金融体系作为支撑,同时要推动我国建立与国际金融领域相连结的战略轨道。而就目前我国自身的跨国金融建设已经明显落后于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增长的步伐。就目前来看,虽然我国的银行业务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变革而发展的日益全面,但国内银行在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方面毕竟经验有限,许多方面都不能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导致大量客户转而委托国际银行办理业务,客户流失情况严重。

3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时代的来临,跨国经营已经跃升为商业银行的重要发展方向,这既是分散经营风险、实现股东价值的客观需要,也是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竞争能力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必要性有如下方面:

3.1 跨国经营是银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和银行业的竞争加剧,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严重的来自于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压力。“业务经验丰富、资本实力雄厚、市场意识敏锐、创新理念先进的外资金融机构加紧了对国内优质客户和优秀人才的争夺。”因此我国银行必须加紧在世界“空白”地区建立营业机构网点。“利用发达金融市场的“倒逼”机制学习国际先进银行的风险评估办法、产品开发模式和业务创新流程,不断扩大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强化服务高端客户、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技能水平,通过与国外战略合作伙伴的“知识溢出”和“边干边学”效应,逐步提高经验曲线和组织能力。”

3.2 跨国经营是银行分散风险的需要

鉴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无法避免周期性金融危机的发生,为了能够在危机中生存和获得平稳的收益增长,银行应尽量将风险分散到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08年金融危机时,在全球大多数国际银行经历亏损的情况下,汇丰能够盈利正是因为他的机构分散在全球各处。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跨国发展也是分散风险的重要选择。

3.3 银行跨国经营是满足我国非金融机构对外投资增长及国人在境外经济投资、消费等对金融服务的需要

银行跨国经营国际商务中的重要媒介。随着富裕起来的国内居民到海外旅行、居住、投资的需求不断增加,银行能够为其其提供结算、担保、外汇贷款、外汇买卖、套期保值等服务的领域也越来越多。而中国经贸国际化的发展,必然要求本国的银行业在海外的拓展机构能够给予大力支持。这其中的重要含义是,银行可以通过资金援助和信息技术服务来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同时与之共同形成推动经济国际化的合力。此外,对于尚未开展海外业务的企业,银行可以提供有关东道国的全面信息(如市场结构、消费习惯、文化背景、生活观念及经济法律制度),从而大大缩短企业对陌生环境的了解过程,降低了他们的投资风险,真正使企业做到心中有数。

4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发展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跨国经营有着很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务院办公厅于2008年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国内有条件的金融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我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金融服务。

为促进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的更快更好地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力改进:

4.1采取渐进式的策略目标

和当代西方的国家商业银行不同,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主要有以下三大背景:首先产权关系才初步理顺,其次在法律法规上还处于相对欠缺的阶段,再者整体的经济金融环境还不够成熟,因此应当通过渐进式的经营策略来实现现阶段的目标。一方面将更多的着力点放在体制改革以及资源优化配置方面,从而实现银行不仅在业务、产品结构,同时也在客户以及地区结构上的调整,从而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大规模的国际化业务以及良性的发展循环铺垫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注重金融产品的创新。在科学的综合评判下选择适当的时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战略联盟以及交叉销售等形式的业务合作,从而达到综合经营的目的,这个过程通常优先发展电子商务、贸易金融、汇兑等业务,随后逐步扩展到个人理财、私人银行等高端服务。三者在合理安排和规划发展策略的前提下,注意梯形推进和差异开发。就业务对象来说,首先在机构方面优先与战略投资者以及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等的联合,在区域方面优先经营与和我国经济合作与交往密切的地区、文化传统和习俗相对接近以及富裕华侨相对集中的地区和国家,然后进一步扩展到欧美等国际金融中心。

4.2 利用并购或重组的方式迅速扩张机构和占据当地优势

从银行业的发展史来看,一些知名银行机构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利用并购和重组来实现自身经营领域的扩张。完全依靠新设机构会费时费力,而且不容易了解和融入域外文化。而通过合适时机和价格的购买境外机构和资产,则可以很快的为当地客户接受。说到底,银行的发展是自身文化和管理的发展,以何种方式发展机构只是形式,选择何种形式要看如何对发展更有有利。汇丰、JP摩根等国际著名银行之所以能成为行业翘楚和百年老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推行了明确而科学的并购重组战略。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资本运作方式,有目的、有选择地伺机收购、兼并当地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其固有的经营网点、分销渠道和业务牌照,获得稳定的客户群和牢固的多元化金融业务资源。

4.3 做好跨国发展的文化经营和制度基础

一个银行的成功与否与它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这种文化的血脉是渗透到银行机构设置、经营和风险管理的方方面面。银行的跨国发展必须是契合一个银行已经验证成功的文化内涵。盲目扩张会导致巨大损失,甚至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对于我国的银行而言,由于多数是国有性质,在公司治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显得薄弱和缺乏竞争力。一些决策是否真正经过了审慎论证也有待检验。这也是今后我国商业银行亟待加强的。此外,一定要重视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尤其是将机构布局在全球后,银行的经营风险和声誉风险也扩大至全球范围,一举一动更需谨慎,而关键是是健全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体系,能及时将风险暴露并及时化解。要全面开发内部评级系统,运用高度敏感的风险量化模型,实现对各类风险的动态、实时监控和信息共享,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信贷和贷后管理,加强人民币结算国际化的各项事宜的管理,尤其要关注国际业务等的操作风险。

4.4 实现联动拓展海外业务

国际银行的经验反映出全球机构的有机联动对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出发,促进总行和海外机构、海外机构之间的联动和信息交流,需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展开:一是建立并不断完善合理的考核和奖励机制。通过利润的核算分配对贡献突出者予以肯定和鼓励,在考评中加入业务联动指标完善衡量机制,以此最大程度的发挥内外业务的协同作用,增强海外业务的竞争实力。二是将部分中后台业务进行集中梳理,尤其是对IT、风险管理等职能进行整合,有效明确职责,使业务分配更加明晰,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效能。

此外,根据区域内各国的制度文化相似度和相关性,可以考虑设立区域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各国的机构,充分发挥区域内机构的互补性并加强互相监督职能,利用其获得的不同牌照,在区域内实行协同作战,使现有资源得到最大范围的利用。

【参考文献】

[1]王跃生编著.《跨国公司金融:原理与案例》.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2]蔡兴.《服务业跨国公司的进入模式述评》,《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林光.《中外资银行合作探讨》,《金融研究》,2002年第8期

[4]谢清河.《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问题研究》,《经济问题》,2008第6期.

[5]祖强,曹慧.《独资和控股: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倾向面面观》,《合作》,2005第2期

[6]林光.《中外资银行合作探讨》,《金融研究》,2002年第8期

[7]盖斯特·C.R.等著.《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上一篇:经济转型中以四元结构为背景的产业发展机遇 下一篇:“四体联动”应对国际反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