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时间:2022-08-14 11:27:14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中图分类号】R82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148-02

有研究表明,手术部位感染在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中,居第3位,略低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占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14%~16%[1]。手术部位感染不但造成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费用,而且提高了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手术室作为感染的高危科室,因此,要控制手术部位感染,严谨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我院根据手术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途径

1.1患者自身菌污染: 病人的皮肤、呼吸道、肠道常存在一些正常的菌群,如果手术前准备不当,消毒不完全或者手术过程中各个脏器中的细菌直接污染手术区域而引起手术部位感染。有研究表明,呼吸道、口鼻腔及皮肤伤口感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会感染多以肠道细菌为主,在手术部位感染中,来自病人自身感染的占多数。

1.2手术环境污染

1.2.1空气传播手术室空气环境的洁净度直接影响患者手术部位的愈合,是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WHO调查表明,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部位感染成正比关系,浮游菌总数>700cfu/m3时,感染率明显升高,若空气中浮游菌总数

1.2.2手传播手常与外界接触,容易携带细菌,对手术部位传染比空气传播更直接,更具危险性。"外科洗手"要求除去暂留菌和减少宿生菌至最少,保证工作人员带菌量≤5cfu/m3,但是宿生菌难以除尽,手术过程中由于自身出汗会将工作人员自身皮肤深部的细菌带到手表面,使细菌在手套中生存,若手套破裂则可直接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研究显示,"外科洗手"在100min后仅为40%的合格率,而术中手套破损率为24%,这就导致了严重的手术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或器官腔隙感染。

1.2.3器械、敷料传播手术室中所用到的一切物品均是高危险品,必须达到一定的灭菌标准,若未达到标准,手术器械可直接引发手术部位感染。如1998年深圳妇儿医院感染事件因手消毒液含有非结核性分枝杆菌造成168名孕妇儿童集体感染,感染率达到56.85%。

2预防和控制措施

2.1强化医护人员的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意识: 医护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手术部位感染的危害,才能自觉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有关手术部位感染的知识,不断的更新新知识,掌握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并对手术室的监控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加强手术室的感染监控。

2.2建立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医院应该制定并整理完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应严格落实,使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根据医院感染相关规定,制定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自我防护制度及一次性手术用品管理制度等,来控制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成立4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手术室每月进行各指标检测,出现问题及时进行控制、补救,保证手术室各项工作的进行。随着制度的完善、责任的明确,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逐步科学化、正规化、规范化。

2.3手术室预防感染措施

2.3.1预防手术室直接接触污染手术室中直接接触人体组织、血液、体腔的手术器械、敷料,均为高危医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原则上手术器械、敷料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而不能耐高温,耐高湿的则选用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无菌物品的存放,每个器械包表示化学消毒指示卡,贴上胶带,保证灭菌效果,放于无菌敷料间,按灭菌先后顺序放置;物品若超过灭菌效期,必须重新灭菌;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医疗安全,应严格把好进货关、使用关、回收关及销毁关,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按专柜存放,并定期对柜子进行紫外线消毒,用前认真核对品名、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商标、有效期、批号、包装的密封性等,如有不合格情况均不可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实行专人专责制,建立登记制度,按规定正确操作,分类入袋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使用后丢弃造成社会公害。

2.3.2预防手术室间接污染预防患者自身污染,患者术前沐浴清洗术野皮肤,保持患者自身清洁,有研究表明,在不影响手术及术后固定情况下,可不去除手术部位毛发,若必须剃除保持皮肤无划痕,严格正确准备病人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适当消毒剂以同心圆的方法消毒术野,来配合手术要求;洗手消毒是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洗手制度,严格按照《医护人员卫生制度》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不能减少洗手的步骤和时间[7]。手消毒所选用的消毒液不能敞口使用,以免药液挥发影响有效浓度,应选(择毒性低,刺激性、过敏性小的消毒剂;术中的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感染手术部位的有效措施,手术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已灭菌的物品继续无菌,不被污染;术中保持手术室门关闭,通正压气,环境表面整洁,人员数量和流动应最大限度减少。严禁在手术中制作敷料及整理包布;手术室每日常规用空气净化器和紫外线消毒,包括手术用空气净化器进行消毒。

2.4手术室的无菌管理: 检测管理检测手术室的微生物含量,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无菌包、手进行微生物培养,每月监测1次。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方法是否科学,则需要进行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此检测是检查消毒效果的唯一手段。检测方法必须遵循《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监督管理主要是应用在无菌操作的监督。手术是集体行为,人数众多,需要大家的团结协作,任何一个成员的松懈或疏忽都可能导致手术的失败,所以要人人互相监督,保证在无菌面前人人平等,而护士长作为组织监督的关键人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手术室各项制度是手术安全与无菌技术的重要保证,经常按照制度进行自查,发现问题集体解决,做到事不清不放过,责任不明确不放过,未受到教训不放过,利用晨会使全体工作人员吸取教训,进行优劣评价,使制度变成习惯,形成作风,由他律变成自律。

总之,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管理非常复杂,我们只有把每一个环节都重视起来,制定行之有效的手术部位感染的管理制度及措施,才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上一篇:补佳乐配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3...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