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精彩 读出智慧

时间:2022-08-14 11:08:24

读出精彩 读出智慧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初中学习目标中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读”是何等重要,“读”贯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方面的探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就朗读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激发兴趣,注重积累

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朗读既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美的创造。通过朗读可以创造美,让人领悟和体验美感。好的朗读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还能让朗读者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要达到此种境界,首先要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课内朗读教学,激发学生乐于参与,是朗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感染学生,也可以通过配乐朗读或者播放朗读录音熏陶学生,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以体验情感,鼓励有朗读专长的学生进行有个性化理解的朗读,带动其他学生主动参与朗读活动。在激发兴趣的过程中要重视文化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积累是学生朗读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朗读古代诗词、浅易的文言文、经典名篇和短小精悍的美文,从课内到课外,注重文化积淀,提高品位,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

二、以质疑导自读,培养整体感知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多为典范作品,文质兼美,很值得品读一番。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去感知文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默读或小声读。教师根据重点,质疑导向,质疑定标。宋代学者陆九渊曾说过:“为学患无疾,疑则进也。”故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有些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不抓住重点、疑点,几遍读下来,仍不知所云。教学中要运用质疑的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认真读书,达到导读的目的。如借助投影出示根据课文重难点设置的问题,唤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学生读课文便有了目标,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与质量。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应用两步法阅读,具体步骤是:第一遍默读,重在速读。即不查字音,不分层次,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主旨。第二遍自由读,重在细读。即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联系上下文,自己探究,自己质疑。教是为了不教,语文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要重视并培养学生选择重点的、喜欢的段落、句子,有质疑地读。

三、合作再读,领悟文本情感

在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合作领悟作者及其文本中所蕴涵的情感。朗读是领悟作者及其文本中所蕴涵的情感的最佳途径。作者的情感多渗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比较含蓄,凭学生一己之力很难领悟到,需要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才能深刻领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展开合作,共同领悟作者及其文本中所蕴涵的情感。如在教学《背影》时,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文中的感情基调,我要求学生找出描写背影的句子仔细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文中有四处描写“我”的眼泪,思考每次流泪“我”都想到了什么。学生带着体会再读这段话,通过对比朗读,更能体会朱自清的复杂心情,许多学生在朗读时都带着眼泪,进而理解深深的父子之情。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反复朗读,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领会作者及其文本中所蕴涵的情感。如果小组无法领悟,可提交全班讨论,或者由教师作适当点拨。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四、品读文本妙处,学会拓展运用

在学生领悟作者及其文本中所蕴涵的情感之后,要求学生品读文本妙处,从而学会拓展运用。文本优美的语言、感人的形象、生动的描写、巧妙的构思、高超的表现手法,都需要学生在朗读中探究品味。还以教学《背影》为例,我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第六段,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去探究品味“探”“攀”“缩”“倾”等动词的表现力;去探究品味父亲这一感人形象,以及作者通过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巧妙构思;去探究品味作者通过父亲的衣着、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塑造父亲形象的方法;去探究品味作者在叙事和描写中带有抒情的特点。在品读文本的妙处之后,要求学生学会拓展运用,即要求学生写一段文字,描写自己记忆中最难忘的背影,结果学生都写得非常不错。

书声琅琅是语文教学的特点,在疑中读,在读中悟,在悟中品,在品中用,以“读”贯穿整个语文教学。我认为重视朗读教学这一环节,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极大的推动。让语文课堂永远充满勃勃生机,让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园地里结出累累的硕果。

上一篇:以课堂阅读教学引导农村学生作文写作 下一篇:读,语文教学的起点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