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聋生读出语文味儿

时间:2022-08-15 03:43:56

如何指导聋生读出语文味儿

【摘 要】朗读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手段,聋生虽然不能口语进朗读,但是他们以手代口,手为心声,依然能读出语文味儿。当然这需要老师的耐心培养,不仅要加强基本阅读能力培养;老师也要认真范读,给学生做样子;更要创设各种情境进行有效训练,激发阅读的热情。

【关键词】聋生;朗读;语文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A

聋生学习语文有没有捷径呢?至今好像没有找到。但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得过“读”这一关,因为“读”能培养聋生语感,提高理解能力,发展思维,以及陶冶情操等,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提到读,那就得说说手语了,手语是聋生的母语,是一个形体语言,也是一个视觉语言,聋人交流之间的主要工具。聋生借助她来“说话”,表情达意,就好像普通人说话一样,聋人之间用手势交流得很顺畅。既然手语能交流,那么也就能“朗读”。实践研究证明,聋生用手语是能够进行识记和思维的,所以指导聋生用手语读课文是可能的,也是特校老师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不仅要读,而且要读出语文味儿。聋生要读出的“语文味儿”首先应该要体现语文作为最重要交际工具和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特点(情趣、意味等),这是语文学科区别与其他学科的基础;其次,“语文味儿”在具体操作时,应当牢牢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采取咏诵、研读、体味、揣摩等紧扣语文学科基本特点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再次,“语文味儿”当然应有“味”,也就是应当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有滋味的。

怎样做才能让聋生读出语文味儿呢?笔者坚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着努力。

一、加强字词教学,培养基本阅读能力

在聋生读之前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字词问题,根据聋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可采用直观法、游戏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帮助识记和理解意思,并教会手势。有些新词在《中国手语》中查不到,就得和学生按照手语构词规则进行创编,约定俗成后,大家都能看得懂了。接着就要加强基本朗读能力的培养:一要以《中国手语》为标准手势,努力摒弃一些土手语,避免手势使用混乱;二要读得通顺流利,教会学生按照现代语法规则读课文,学会正确断句、停顿,以及如何表达语气等;三要有感情读,作者的情感就寄托在字里行间,而朗读恰恰是最能表达出来的。手语虽然不能像口语那么丰富,但是通过手势幅度大小、动作节奏的强烈、以及体态表情的配合也可以表现出来。通过长期训练,能够让聋生用手语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以此来培养良好的情操,不断丰富他们的人文精神。

二、教师范读,提供范本

在聋校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范读是必不少的,要求口语、手语同时读,不仅普通话准确,手语还得规范、熟练,最重要的是要能通过教师的范读,传达出文中的思想感情。有时朗读古诗,教师要把手势夸张一些,甚至舞蹈化,声情并茂地朗读,让学生看在眼里,学在心里,用在手上,在模范过程中理解句意,体会情感。

三、创设情境,有效训练

(一)表演读

有些课文内容特别适合进行分角色表演读,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打开自己的思维,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并凭借这些背景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尽情描绘课文语言所描写的情景,通过手势、体态把平面的语言变成立体的活生生的形象,运用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完成对课文的再创造。如在学习《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蚂蚁和蝈蝈在夏天和冬天的不同表现,学生用自己个性的表演诠释了蚂蚁夏天背、拉粮食的辛苦和蝈蝈“躺在大树下乘凉”的“自由自在”,以及冬天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和蝈蝈的“又冷又饿”。这时,无论是表演的学生,还是观看表演的学生都从表演中体会到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

(二)设疑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巧妙提出问题,精心构思,巧布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思考去读书,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现代研究表明,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比通过被动阅读寻找答案的策略更有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使他们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去思、去探、去说,从而进入良好的阅读情境。

(三)赏析读

有人说语文味儿是品出来的。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要让学生想作者所想,要让学生感同身受。”许多课文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只有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品读才能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如《庐山的云雾》,课文语言优美,结构清晰,把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描写得美轮美奂。课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体会作者用词之准确,情感之丰富。文中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朗读,笔者看到学生此时的手语表现得格外优美,神采飞扬,读出了语言的滋味、读出了语言的神韵,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之美,心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感悟,老师要适时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多元探读,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聋生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学生的思想,使之更深邃。久而久之,聋生就能做到有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

朗读不仅是教的手段,而且是学的艺术。指导聋生用手语读出语文味儿,是一门真功夫,作为聋校语文教师要化无声为有声,让形象胜抽象,在指尖飞舞间与学生共同享受阅读的快乐,让聋校语文课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上一篇:弥勒县和谐学校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之成果 下一篇:汽车电器的现代电子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