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词语的别有意味

时间:2022-10-08 11:29:16

关于“方面大耳”,“尖嘴猴腮”这两个成语,词典的举例多源于《儒林外史》中几句话,也是被中学语文教材选编为,《范进中举》,—课中的内容。出自胡屠户骂女婿范进的话语:“你不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照照自己!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方面大耳,旧时形容富贵之相。尖嘴猴腮,形容人相貌丑陋。在今天来说已是一种褒贬人的日常俗语,其表面意思很明显,以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能很少深究“方面大耳”,“尖嘴猴腮”这类词语的言外之意。,

“方面大耳”“尖嘴猴腮”在明清话语体系中,还是别有意味的。这与明清科举文化有关。明清时期,中举以后,就算正式进入统治阶级,其地位为秀才所望尘莫及。一般秀才不能做官,虽然贡生肄业期满可以做学官,但考试很严,机会很少,通常只能教书,成为乡村知识分子,所以人们往往叫穷秀才。举人就不同,可以参加会试,以求上进。会试一次不中,可以要求担任教职,做学官。会试三次未中,可以参加大挑,候选知县。所谓大挑并非经过考试,而主要是看相貌,多取体貌丰伟、年富力强者;其次是看口才,多取言语清楚、应对敏捷、熟悉吏治者。挑上的人,常常发往急需用人的地方,例如治河工程之类,以候补知县试用。即使不出去做官,在家也可以称乡绅,交结官府,包揽词讼,横行乡里,欺压百姓。

《明朝那些事儿》里有一段文字把科举用人说得更生动:在明朝,举人也是可以做官的,不过要等,等现任官死得多了,空缺多了,机会就来了,但许多举人宁可屡考不中,考到胡子一大把,也不愿意去吏部报到。有官做偏不去,绝不是吃饱了撑的。

首先这官要等,从几年到几十年,就看你运气如何,寿命长短,如果任职命令下来的时候,正赶上你的追悼会,那也不能说你倒霉。

其次这官不好,但凡分给举人的官,大都是些清水衙门的闲差、小官,什么主薄,典史、教授(从九品,不是今天的教授)之类的,最多也就是个八九品,要能混到个七品县令,那就是祖坟起了火,记得一定回去拜拜。

再次这官要挑,别以为官小就委屈你了,想要还不给你呢!你还得去吏部面试,大家排好队站成一排,让考官去挑,文章才学都不考,也没有时间考,这里讲究的是以貌取人,长得帅的晋级,一般的待定,歪瓜裂枣的直接淘汰。顺便说一句,相貌考核有统一规范,国字脸最上等,宽脸第二,尖嘴猴腮者,赶回家种红薯。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方面大耳”“尖嘴猴腮”之类的成语雅词会成为日常市井中人的一种正常话语表达。在科举取士的时代,“方面大耳”富贵之相为大众孜孜向往,“张乡绅”即是代表;而“尖嘴猴腮”意味着淘汰,意味着不可能,成为明清时代否定人的一种潜台词。从范进、胡屠户、众邻居以及张多绅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有权势、有钱财是各个层面的人梦寐以求的。胡屠户对“张府上那些老爷”“个个方面大耳”里所透露出的艳羡,会使我们看到明清时代,民族的奴性日深,体面与尊严渐渐失去。贫谄富骄,在这个社会中蝇营狗苟的芸芸众生皆是如此。从一般层面上看,胡屠户辱骂范进“尖嘴猴腮”好像很可笑。而从社会文化层面,可以窥视到那个时代的人尊敬什么、惧怕什么、以什么骄人。“方面大耳”“尖嘴猴腮”这类词语,是中国长期以来传统文化申根深蒂固的科举用人观念作祟的结果,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的沉积。可以说,这样的民族文化心理状态,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普遍存在的一种狭隘、偏见的心理意识,以及由此生发的相应的评价标准。

学习成语,不光要理解其基本涵义,更要弄懂其文化意蕴。成语是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通过了解成语所反映的文化现象,不仅对准确、全面掌握成语内涵,正确无误地运用成语有实际意义,而且对了解人物性格、揭示文本主旨有帮助。

(作者单位 山东省枣庄市教学研究宣)

上一篇:小学数学笔试命题的改革尝试 下一篇:浅议农村初中生厌学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