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的流浪儿之家

时间:2022-08-14 10:31:19

这是一个由特殊群体组成的一个大家庭,自2004年以来,这个家庭最多时有110多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部分孩子陆续接受职业教育,同时另外一部分流浪儿童被从全国各地送来。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父亲――石青华,一位来自安徽省金寨县的37岁汉子。

6月1日下午3点左右,石青华和由他创办的光爱学校的20名小提琴乐队的孩子们,匆匆赶到北京西直门附近的枫蓝国际广场,参加在这里举行的“让世界充满爱――向四川灾区人民致意”小提琴音乐会。这群穿着各式样衣服的孩子们的表演吸引了众多人的眼光。

石青华告诉记者,上午他们刚刚在学校为四川灾区的儿童捐赠了礼物,60多位流浪儿童为灾区的同龄人捐献了100多份礼物,这些礼物将通过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转交到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们手中。

流浪儿童很穷但很快乐

2008年4月,因为租金的问题,光爱学校由顺义区后沙峪镇马头庄村搬到了通州区老张家湾中学,校舍面积虽然扩大了,但许多生活、学习设施仍需要重新置办。

6月4日,在光爱学校的新家――北京市通州区老张家湾中学最里面的几排平房里,石青华正在为几个孩子复印乐谱,书本由于被水浸泡,复印的纸张模糊不清。孩子们围绕在石青华周围,关系就像父子一样和谐,而在办公室外不远的地方,石青华的小儿子却一直独自玩耍。

中午时分,几位前来看望孩子的志愿者陆续赶到,家住海淀区的姜彤女士告诉记者:“几个月前在电视上看到石校长和孩子们拍摄的广告片,当时我就想真正地了解他们,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光爱学校在顺义时,家住顺义区香江花园的凯若琳(音)几乎每个月都要到学校里看望孩子们。这次和她一块前来的吴女士告诉记者,凯若琳来自英国,是她的老板,每次她都会按照凯若琳的意思把孩子们需要的东西买齐了,亲自送到孩子们手中。记者看到,这次他们带来的有鞋刷、短裤,还有两大包袜子。石青华说,这些东西都是孩子们现在需要的。

每当有志愿者来时,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他们平时缺少的生活用品极有可能会在这个时候得到满足。来自青海的扎西东周说:“我和妹妹被一位好心的叔叔从万里外的青海送到北京,能够得到这么好的生活条件,和好心人的帮助,我很高兴。虽然这里很穷,但我们很快乐。”

办学初衷

光爱学校现在有60多个孩子,最多时达到110多个,另外,在校外还有20多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石青华告诉记者,他不可能养他们一辈子,将来这些孩子们还是要自己生活的。一些年龄大的孩子们被送去接受职业教育,就是为将来掌握一技之能。

作为100多个孩子的“爸爸”,其实石青华也有过一段流浪的经历,但他很少向别人提及,特别是光爱学校的孩子们。

石青华本来在家乡从事外贸工作,妻子开了一家服装店,并照顾儿子“小石头”,一家三口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但是1997年春节前,邻居家私藏的大量烟花爆竹突然爆炸,妻子和“小石头”被严重烧伤,石青华自己也被烧伤。望着镜子中狰狞的面孔,妻子崩溃了,患上了精神疾病。她害怕石青华抛弃自己,但又劝说石青华重新建立一个家庭,耿直的石青华拒绝了,他带着妻儿来到北京治病。

积蓄和借来的钱都花光后,石青华一家三口不得不开始了在北京街头的流浪生活。“那时我们一家睡在天桥下,发现和我们一样的流浪者当中竟然还有3个10岁左右的孩子。”石青华说,“这几个小男孩经常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叔叔,小弟弟怎么了,烧成这样?’这句话能让我记住一辈子!”

石青华的遭遇经北京的一家媒体报道后,中华慈善总会向他们一家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华慈善总会原会长阎明复老先生更是对“小石头”疼爱有加。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石青华一家最终结束了3个多月的流浪生活,妻子和“小石头”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了恢复性的治疗,虽然之前烧伤特别严重,“小石头”的手指甚至已经被烧没了,但治疗还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石青华后来摆过地摊,在工地当过工人,并和老乡在顺义创建了一所营利性的幼儿园,但生活好起来的石青华却产生了另外一个想法,他想回报社会,以报答社会对他们一家的关爱。最终,阎复明老先生的父亲在抗战期间收养流浪儿的事迹启发了他。石青华想起当初与流浪儿一同生活的经历,“他们白天到处游荡,饿了就在马路边乞讨,甚至翻垃圾箱找吃的。他们经常穿着一件厚棉衣,晚上就和衣而睡,太冷了就挤在一起取暖……”

“北漂”的光爱学校

有了救助流浪儿的念头后,石青华立即找到了曾经和他们一家共同住在天桥下的3个孩子,给了他们一笔钱回家念书,3个男孩临别时对石青华说:“叔叔,我知道还有一些流浪儿在哪里。”于是,又有7个流浪儿进入了石青华的生活,这一回石青华发现仅仅对这些孩子给予生活上的帮助是不够的。

因为流浪儿童本身的交际圈,以及社会各界对此事的日益关注,很快石青华收养的流浪儿童越来越多。2004年,石青华用经营幼儿园的积蓄,租用了顺义区后沙峪镇马头庄村敬老院一幢U型楼,在这里开始创办光爱学校,并陆续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流浪儿童。学生也从最初的7个迅速增加到最多时的100多个。

“长期流浪,他们行为与心理都有很大的问题,行为上,莫说不讲卫生、蓬头垢面了,打架、脏话连篇,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石青华说,“学校之前曾多次发生孩子被送来不久趁夜里爬墙就跑了的现象,在管理上确实有困难,但他们需要关爱,需要社会对他们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存在,这很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

孩子们对知识的追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来到这里,他们还组建了小提琴小组,经过短短两个月时间已经可以登台演出,“孩子们求学若渴,你给他一个机会,他就会还你一个惊喜。”石青华感慨。

现在光爱学校新校一共有7位老师,工资是每月七八百元,但现在他们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拿到工资。石青华说:“很多老师都主动要求签两年合同,我事先也和他们讲明,在这里工作不能为了钱,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多少钱。”

学校困难时,老师们甚至掏出自己的积蓄给石青华救急。他们对孩子们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怀。

已经60岁的刘海亭大爷,从2004年光爱学校正式创立就来到了这里,平时他和老伴的主要工作就是看护孩子们。据刘大爷讲,之前他在老家河南南阳曾经收养了6名孤儿,但随着年龄增长,没有经济来源的他和老伴很难再维持6个孤儿的生活,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将孩子们送到了石青华的光爱学校,从那时起他也在学校里帮忙。2008年春节后,学校就没有再发过工资,却没有一个人因为钱而离开这里。

对于学校的频繁搬家,刘大爷显得很无奈,基本上每年都要搬,2007年年底孩子们先是去了昌平,而学校的东西则拉到了房山区。直到4月份,他们才最终决定搬到现在的住址。看着快乐的孩子们,刘大爷很是欣慰:“多亏了社会好心人的帮助,光爱学校才能维持下来,不过这些孩子也挺争气的,有几个已经被送到了北京的体校成为运动员。在石校长的安排下掌握了手艺的他们,已经开始自己谋生。虽然离开学校了,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走。”

刘大爷指着正在安装纱窗的一名少年说,他叫黄起,也是从光爱学校走出去的,今年刚18岁。一位好心的个体装修老板让他到店里帮忙,这位老板给我们学校干活时基本只收成本甚至赔钱。

操心的“白菜爸爸”

光爱学校自从创办至今,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孩子们的生活问题,而这也是石青华最为头疼的。由于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加之孩子迅速增多,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经常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因为付不起房租,石青华几乎每年都要搬四五次家。

因为生活艰难,石青华被孩子们叫做“白菜爸爸”。据石青华讲,学校创办初期,孩子们的生活很难维持,他也曾组织孩子们去捡白菜帮子,“冬天白菜最容易捡到,而且容易做,用盐水一煮就可以拌饭吃了。”石青华说,“2007年‘六一’儿童节时,一名志愿者来到学校说要请所有的孩子们去吃饭,起初说是麦当劳,但我建议还是去好伦哥吧,因为那里是自助,如果吃麦当劳我都不知道孩子们要吃掉多少钱。最后我们去了好伦哥,虽然之前告诉过孩子们吃得别太多,但现在有一个吃饱饭的机会,最后好多人都撑得走不动了。”

“随着越来越多地收到来自社会的捐款捐物,现在我们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石青华说。

这些儿童的卫生状况一直是石青华所担心的。6月2日晚上,一个孩子突然闹起了肚子,石青华和老师们迅速将孩子送到了附近的潞河医院进行治疗。“现在最怕孩子生病了,因为以前都是流浪儿童,不知道是不是以前积压在体内的病毒。”石青华说,“现在虽然每天我都不厌其烦地说饭前洗手,勤洗澡,但长时间的流浪生活让他们改变还需要时间。”

石青华告诉记者,这些流浪孩子,有的是因父母离异无人管教,有的则是由于身有残疾被丢弃。特殊的遭遇使得他们性格自闭而且孤僻,有的孩子还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对社会充满敌意。石青华意识到,在解决孩子吃住问题外,对他们的教育也刻不容缓。一开始,这个“大家庭”只有两个人在支撑,石青华负责做饭,一位姓李的热心老师负责教书。后来,越来越多的流浪儿童开始前来“投靠”。石青华通过品格、性情等方面的观察,为每个孩子建立了档案,纠正他们的心理问题,同时告诉他们要树立自信心。石青华希望这些孩子长大后能成为自信、自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上一篇:王小波牟平插队旧事 下一篇:西安侦破一起娱乐场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