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传奇

时间:2022-08-14 09:44:24

【前言】我们需要传奇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而同时,孩童也是脆弱的,这种脆弱,让人感到心惊的是,常常并非来自其内心。当时隔一年的四兄妹重回纳尼亚,收复纳尼亚的行动受阻,露西三番两次声称自己看到了纳尼亚的守护神阿斯兰,却受到哥哥姐姐不相信眼神的质询。这时我不得不说。尽管彼得仍是个孩子,但他已成...

C.S.刘易斯真是一个极出色的作家,或许,“说故事者”这个词更适合他。这种绮丽飞扬又天马行空的情节只有那种童心不褪,又心历沧桑的奇人才写得出来,也无怪乎他口出狂言:“编制梦想这件事,任何年龄都可以”。他有足够的想象力去挥霍,又有渊博的文学、哲学、神学知识作支撑,于是时至今日,当足以以假乱真的特技把这个故事搬上荧屏,我们这些已习惯于被科技奇迹“撞腰”的人还是被这种朴实古旧的故事震惊了,是的――故事不老,童真不老,想象不老,我们需要传奇

据说他和《魔戒》的作者托尔金相熟,常在牛津大学附近一家不起眼的小酒馆聚会聊天,分享对方的种种古怪想法,并相约各写一部奇幻史诗。很多年后,这家酒馆成为无数读者心中的圣地,因为那里孕育了两部关于信仰与想像的伟大著作:《纳尼亚传奇》和《魔戒》。巧合的是,拍摄《指环王》的导演杰克逊同样与用胶片还原了纳尼亚的导演亚当森情同手足,挚友之间相似的情结融在迥异的文字之间竟不觉得脱节,志趣相投的两个后生再去解读竟演绎出不同风格中的共生之处,所谓巧合,所谓缘分,所谓奇迹,真的令人咋舌。

《魔戒》或许更具史诗一般的气势,《纳尼亚》倒好像是外婆口中娓娓道来的世代相传的传说。但这位老婆婆并不简单,她用狡黠似女巫一样的眼神,颤巍巍却饶有兴味的声线引得你浮想联翩,若有所思,如有所悟。

而最为我佩服的却只是一个小小的背景设置,讲的是孩子一旦成长得足够大,就无法自由进出纳尼亚。这真是对童年的最好致敬!唯有孩子最是天生的梦想家,挥斧子的犀牛,精通天象的马怪,随意移动的森林,会说话的獾,自称骑士的老鼠,在他们看来只消闭上眼睛,一切就成了型。也唯有孩子最有梦想一切,追逐一切的大无畏勇气,他们相信自己就是命定的能够拯救世界之人,即使自己是个头发凌乱,衣衫不整,刚和人打过架的男孩,还是刚刚遭兄长训斥,满心不耐的女孩,只要转个身就是平行世界的国王女王,拥有主宰无垠土地的权利。

请注意,这决不是幼稚的英雄主义,而是一种对自身力量的笃信。我自觉在不断成长的十五年间逐渐被人与人之间的角力磨钝了锐气,在需要全力表现的当口,常常犹豫不决,拿不准自己是否具备了完成任务的能力。这恰与彼得和苏珊初入纳尼亚时不敢相信自己即将肩负拯救这个国度重任的心情相仿,相比之下露西则镇定得多,也很快就适应了作为“被选中的人”的处境,她甚至在第一次进入纳尼亚时就没有产生恐惧,反而非常友好的面对马人的邀请,没有丝毫拒绝和逃离的想法。我想此时刘易斯就已经描写出一个孩童的本性特质:真诚,单纯,好奇,面对而非躲避的心态和对正义的虔信。正因为好奇,她找到了隐匿的纳尼亚,因为单纯和真诚,她相信了所谓的预言,出于对异世界友人的关心和对正义必胜邪恶的坚定信心,她勇敢面对,加入了战斗的队伍。当凯斯宾与彼得争执是攻是守时,露西却强调,他们应该耐心等待,无论采取何种战术,至少要等待阿斯兰的回归。彼得的焦躁更衬托出露西的淡定,这种淡定虽然建立对阿斯兰的信任上,颇具神学色彩的,是对冥冥之中更强大力量的信仰,但我们这些成熟或者自以为成熟的人,又有多少会对某一事物抱有如此的决心?

而同时,孩童也是脆弱的,这种脆弱,让人感到心惊的是,常常并非来自其内心。当时隔一年的四兄妹重回纳尼亚,收复纳尼亚的行动受阻,露西三番两次声称自己看到了纳尼亚的守护神阿斯兰,却受到哥哥姐姐不相信眼神的质询。这时我不得不说。尽管彼得仍是个孩子,但他已成为这个团体之中的成年人,他对自我判断的自负和对年幼妹妹的怀疑,着实是成年人对孩子的一种打击。孩子是需要依赖的,可他们依赖的人是否与孩子具有相同的心态,抱有相同的信念,用心同他们一同倾听呢?――孩子多数只能顺应成年人的指挥。而当彼得一行走投无路之时,他们才再次将信将疑的采纳了露西的方案,现实之中,我们又会有多少这样后知后觉甚至无知无觉的时刻呢?

当然孩子也有弱点,对诱惑的抵抗是其中一处。爱德蒙被一盒子软糖收买,彼得被冰女王几句说辞迷惑,这些昭示了他们身上需要磨练和成长的地方,在此并不想多提。

“同样的事情不可能发生两次”这是阿斯兰对露西所说的一句台词,这也许是刘易斯在祭奠不能回头的流年,又或许是亚当森在追念随风而逝的刘易斯吧。不管怎样,在似乎有些偏题的评论最后,我还想喊口号式的总结一句,咳咳――童年是传奇的剪影,孩子是最大的传奇!

名师点评:本文文笔优美清新,富有一定的哲理性。

上一篇:假如我是她(他) 下一篇:乘《天上大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