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体会

时间:2022-08-14 08:37:54

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积极的临床护理措施,针对临床病症进行细致的内科护理,150例患者均抢救成功,避免了再次出血,减少了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和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的观察和护理,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的临床处理措施,患者康复较快,预后效果好。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并发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8.037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且病情非常严重的疾病,它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病死率高达8%~13.7%[1]。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 ml或者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通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2]。2008年5月-2010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积极抢救治疗,均脱离了危险,挽回了生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患者中,男85例,占56.7%,女65例,占43.3%。年龄35~75岁,平均(57.7±6.5)岁。主要临床表现有呕血、黑便和失血性休克,伴发热,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患者常有精神不振、乏力等现象。

1.2体征和症状观察

1.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皮肤色泽、弹性、尿量和肢端温度,当出现血压不稳、脉搏细速,中心静脉压正常后又下降,且伴肠呜音亢进时,应注意再次出血的危险。当患者出现尿量较少或无尿时,表示有周围循环衰竭的可能或是急性肾功能衰竭,一定要准确判断出病情的变化。

1.2.2严密观察病情、对出血进行评估出血量在10%以下无明显症状,出血量在10%以上并出现眩晕、眼花、口渴,出血量在20%以上可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表情、面色、呼吸、血压、脉搏、心率、体温的变化,每15~30 分钟测量脉搏、血压一次,建立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吸氧并进行心电监护;观察神志情况,有无烦躁不安、嗜睡、意识昏迷等;观察皮肤和指末端的色泽、肢体温度,注意肠鸣音有无亢进。监测血常规,有无红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失血性休克者应立即平卧,通知医生进行抢救。要留置胃管,抽出胃内淤血,注入止血药物,应用输血、补液等综合措施。

1.2.3 呕血、便血的性质和量的观察消化道出血大于5O~70 m1,可出现黑便,有腥臭,呈柏油样。大量出血,由于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短,大便可呈现暗红色或紫红色。如果反复呕血或者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可能继续出血。正确记录和描述呕吐物及便血的颜色、次数及性状,有助于掌握出血时间、出血量及停止出血时间。

1.2.4观察出血是否停止如果呕血停止,多次测定的血压、脉搏均已正常,且大便颜色转为正常,初步判断出血已停止。但对于以下情况,表明出血未停止或再出血:(1)反复呕血,且颜色转为鲜红色;(2)黑便稀薄、次数增多,甚至转为暗红色,血压不稳或下降;(3) 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浓度持续下降,尿量不增加或持续减少。

2护理措施

2.1加强一般护理(1)卧床:患者头抬高15°~30°,头偏向一侧,休克患者采取头部和躯干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的休克,有利于增加回心血量,给予低流量吸氧,保持气道通畅,清除口鼻腔呕吐物及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2)加强口腔护理,每次呕血后及时进行口腔护理,减少口腔的血腥味,增加患者舒适感,以免再次引起恶心、呕吐。(3)导尿时注意无菌操作,记录尿量变化;(4)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压疮发生。长期卧床由于身体突出部位受压,可能发生压疮,因此要定时更换,按摩受压部位。

2.2注意休息将患者置于安静、温暖的病房内,取平卧位,双侧下肢稍抬高,头偏向一侧,避免血液吸入气管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保持呼吸道通畅。轻者卧床休息,可下床如厕。重者则绝对卧床休息。病床应安置床档,防止患者因坠床受伤。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和消除外界不良刺激,可减少出血和促进止血。

2.3注意饮食护理要采取合理饮食,应根据不同的病情给予不同的饮食以预防再度出血:(1)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患者应禁食;(2)对出血量少,无明显活动性出血者,可给予清淡的流质饮食。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适当进食可以降低胃液酸度,减少胃的收缩运动,促进溃疡面愈合,维持适宜的营养。当出血停止后,可改为半流质饮食,饮食应有营养且易消化,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不食粗纤维多的蔬菜、凉拌菜及刺激性食品,如浓茶、酒、硬食等;(3)由于门脉高压引起的出血,止血后1~2 d可以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流食,但要限制盐及蛋白质的摄入,以免诱发和加重肝性脑病。花生、瓜子、鱼等食物容易损伤食管黏膜而再度出血,应尽量避免食用。

2.4加强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疾病发生、发展不甚了解,消化道出血患者特别是全身性疾病反复出血者或慢性病患者,见到呕血、黑便容易产生紧张、恐惧或悲观、沮丧等心理反应,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抵住情绪,采取不合作态度,影响治疗效果。应加强心理护理,积极安慰和关心患者,尽可能解释分析病情,讲解相关的知识,让患者正确认识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或家属的疑虑。及时消除一切血迹和污物,每次呕吐后,协助漱口清理口腔残留物,做好口腔护理,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准许家属陪伴,可以增加安全感,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进一步治疗的配合。

2.5注意生活护理在限制活动期间,要协助患者完成个人日常生活,如进食、口腔清洁、大小便、皮肤清洁等,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清洁的环境,让患者心情放松,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卧床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重症患者要注意翻身,预防压疮。

2.6加强院外护理院外护理也很重要,常常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及再出血。给患者和家属讲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知识,注意消除各种诱因如疲劳、进食粗糙食物、饮酒等,避免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要教会患者自我护理,出现头晕、出冷汗、上腹部不适、呕血、排黑便时立即休息并就诊,出院后门诊定期复查。

3结果

通过采取积极的临床护理措施,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内科护理,本组150例患者均抢救成功,避免了再次出血,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4讨论

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食管恶性肿瘤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3]。上消化道大出血来势凶猛,进展快,容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和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4],病死率很高。尤其是反复出血者,死亡危险性显著增高,对护理方面的要求更高。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进行治疗,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早期诊治和及时、正确的处理十分重要[5]。这就要求护士要密切观察病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和治疗。通过准确而迅速的急救措施,进行细致的心理疏导,注意加强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达到康复的目的[6]。

为早期诊治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护士要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对各器官的不良后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认真做好抢救前的准备工作,这是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抢救成功的保证[7]。

认真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种病因,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预防再出血的发生。要建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的康复。通过采取积极的临床护理措施,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内科护理[8]。本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得以控制,从而提高了生存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Wassef W.Upper gast roint est inal bleeding[J].Current Opinion in Gast roent erology,2009,25(1):1-7.

[2] 位志卿.10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07-108

[3] 朱军军,李祥兴,刘沽.消化道出血178例诊断及病因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2):2433-2435.

[4] 阎静.14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10:157.

[5] 汪迎春.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9):103.

[6] 刘作琴,王静.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0):98-99.

[7] 秦茂蓉.上消化道出血的救治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4):118-119.

[8] 刘琼.6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5(19):111-112.

(收稿日期:2012-01-17)(本文编辑:李)

上一篇:手外伤带蒂皮瓣移植术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与预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