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免费医学生与非定向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分析

时间:2022-08-14 08:18:33

定向免费医学生与非定向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医学定向生主观幸福感,为相应的教学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B(LSIB)对296名定向生和290名非定向生进行调查。结果:定向生主观幸福感低于非定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63,p

关键词:医学院校;定向生;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因我国长期卫生政策及城乡经济差异,基层医疗卫生系统人员缺乏。卫计委公布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底,我国农村人口中每千人中的医生数只有0.47人,基层医疗卫生系统中具有高级职称医疗卫生人员仅占0.8%,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医疗卫生人员约占2.2%。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改善基层临床医疗人员匮乏现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学历水平及临床技能,达到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目的,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等多个部门于2010年在部分医学院校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以下简称为定向生),即定向招生、免费培养,完成临床医学五年学业后按入学签订协议入基层医疗卫生系统从业。这部分医疗人才必将改变我国基础医疗卫生体系结构,对未来基层医疗改革有深远影响[1]。

但是,这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身份特殊,在校期间心理状态与其它医学生存在差异。一方面,定向生入学即签订工作,对就业、升学等压力体验较少;另一方面,因定向生定向就业单位多为乡镇卫生院或经济落后地区,对未来职业发展影响较大,同时,因其定向就业单位医疗水平有限,在待遇、未来专业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利因素。因此,相对于一般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其心理更加矛盾,心理健康程度更为复杂。而主观幸福感是衡量心理健康得重要指标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各类定向生主观幸福感均低于普通大学生[2-3]。为了解医学专业定向生与非定向生在主观幸福感水平上是否具有差异,本研究团队于2015年5月-6月进行相关调查研究,以期对相应得教学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制定及知识宣传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根据年级、定向与非定向的不同,从我校大一至大三每个年级抽取1-2个班级,共选取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600名,获取有效被试586名,有效率97.67%,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44±1.52岁。其中,定向生296名,非定向生290名;男生247名,女生339名;城市生源201名,农村生源385名;大一学生191名,大二学生196名,大三学生199名。全部调查对象已完成或正在完成医学基础类课程,对临床医疗实践及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有一定了解,但均无临床实践经验。

2.方法

本研究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B》(LSIB)进行研究。量表由12道半开放式题目组成,操作方便,便于理解,得分在0分(生活满意度最低)―23分(生活满意度最高)之间。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4,与LSIA的一致性为0.73,与临床心理学专家评定的相关为0.47[4]。但是,本量表的适用对象为全体青少年且部分题目存在文化差异,因此在施测前针对部分项目在不影响施测效果前提下进修修改,如第六题“最喜欢生活在哪里”改为“是否满意目前就读的学校或专业”,对第五题“和早期生活相比”改为“与之前的中学生活相比”等,以达到研究目的。

3.施测程序与统计方法

在班会、课间及班级集体活动时发放问卷,匿名施测,要求被试独立完成,当场回收,对于自愿参与的同学进一步进行个别访谈。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以p

二、结果

1.总体情况

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本次调查586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得分为12.65±3.242分,由此可见,医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得分情况从量表整体而言处于中等水平。

2.定向生与非定向生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96名定向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得分为12.15±3.536分,290名非定向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得分为13.47±3.5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63,p

三、讨论

定向生是医学院校特殊群体,其在校期间学业情况不仅影响其未来从业情况,还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储备有一定影响。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定向生主观幸福感低于非定向生,与之前的研究结论类似[5]。医学生因专业自身特点、学业压力、校园氛围及目前医疗环境及医患关系恶化,其主观幸福感偏低[6],而定向生相对于一般医学生,虽然不用面临其他专业学生的就业、升学压力,但因其就业单位性质和特点,所能提供的待遇及发展平台有限,无法通过攻读硕士学位提升自身学历等原因而对未来就业后发展期望较低;同时,因定向生免学费等培养特点,就读学生多为农村生源,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现实情况与其未来选择出现矛盾。另外,因定向生定向就业的特点,无论其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如何,均不影响其就业,因此,其在校期间学习动机及因取得成绩所体验的成就感均低于非定向生。有个别访谈对象在访谈中甚至表示,在校期间没有学习动力,对未来不抱希望。本研究启示在于,不能因为免费、没有就业压力就认为定向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因此,在未来定向生培养过程中,除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加大奖学金等资金投入力度、关注其心理健康和学习动机、强化幸福感教育外,还需要重视其职业生涯规划,如组织参观乡镇卫生院、中心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与临床见习,增强其对基层卫生现况的认识,提高工作适应能力,强化学习动机,达到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玲,张学武.招收“免费医学定向生”的几点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2765.

[2]伍学斌,梁君思,邓小英.医学院校定向生幸福观现状及原因分析――以赣南医学院为例[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5):731-733.

[3]梁良,兰华.初中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师,2012,6:12

[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77-79.

[5]赫英娟,石杰,马婷婷,等.某医学院校定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3,27(3):155-157.

[6]郑亚楠,赵玉.医学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科教文汇,2010,15:187.

上一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电子实训课教学研究 下一篇:嫁给情商高的男人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