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及分析

时间:2022-08-14 08:15:32

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及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相关护理因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将60例早产儿按入院先后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指定的护理措施,观察其呼吸暂停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早产儿 呼吸暂停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15-02

呼吸暂停是指一段时间内无呼吸运动,即呼吸停止时间≥20s,多伴有紫绀和心率<100次/min。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很高,危害严重,如不及时处理,长时间的缺氧可引起脑损伤甚至死亡。引起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是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 胃食管返流和生理性体重下降[1]。此外,还可由缺氧、腹胀、酸中毒、低血糖等引起,而相关的护理因素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相关护理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2007年12月~2010年10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60例早产儿分组进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7年12月~2010年10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早产儿,要求:胎龄34~36周,5min Apgar评分8~10分,体重1800~2200g,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各例均在心电监护仪下行心电、呼吸监护。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儿按一个对照组,两个干预组的规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20例,干预组40例。

1.2 呼吸暂停的诊断标准 心电监护下呼吸停止20s以上,伴有紫绀和心率<100次/min者[2]。

1.3方法 两组病例均按早产儿护理常规给予暖箱保暖、合理喂养、预防感染等护理,干预组增加以下护理干预。观察5天内,两组早产儿是否发生呼吸暂停。

1.3.1 头部抬高15°~30°,俯卧位与仰卧位每2h交替1次。

1.3.2 吸氧 喂奶前5min常规箱式给氧至餐后30min。

1.3.3 观察患儿排便情况 每天给予腹部按摩,日间每4小时1次,夜间每6小时1次,且每次按摩均在喂奶后半小时内进行。方法为:以脐为中心,四指并拢,顺时针运动,同时给予腹部一定压力,速度适中,每次按摩时间5 min,如患儿腹胀,按摩时间可延长至10 min。

1.4 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经整理后,以X2检验进行结果统计分析。

2 结果

对两组早产儿5天内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应用X2检验,经数据统计,干预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果见表1。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比较

所得数据经X2检验,P

3 讨论

3.1早产儿呼吸中枢不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及青紫。动脉导管闭合较迟,肺循环压力高时可发生右向左分流使青紫加重。运动中枢不成熟,故咽喉肌肉运动不协调,易呛奶;加之咳嗽反射弱,故气管、支气管内粘液不易咳出,易引起呼吸道梗阻。肺泡数量相对少,毛细血管与肺泡之间距离较大,故气体交换率低。呼吸肌发育不全,肋骨活动度差,吸气无力[3]。本研究通过对对照组的20名早产儿的观察,发现在不采取指定护理干预的情况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为75%,是相当高的。

3.2 呼吸暂停可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原发型多发生在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1750g的早产儿,此种呼吸暂停可随着日龄的增长,呼吸功能逐步完善而逐渐减少[4]。继发性呼吸暂停常继发于早产儿的异常情况,喂养不当、胃食管返流、肠梗阻、颈部过度屈曲或延伸等都可引起早产儿的呼吸暂停。本研究主要针对以上常见的异常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3.3 早产儿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呈水平位,贲门及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内容物易反流入食管而引发呼吸暂停等合并症。同时由于早产儿吞咽功能差,一旦出现胃食管返流又不能及时将返流物咽下或吐出而使其滞留在气道内,造成气道梗阻也是一个诱因[5]。通过头部抬高倾斜15°~30°卧位可有效防止胃食管返流,从而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同时,每2h翻身1次可防止胸廓一侧受压时间过久,改善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通气,有利于纠正患儿缺氧状态[6]。

3.4早产儿呼吸中枢、呼吸肌发育不完善,易发生缺氧,吸氧可明显改善患儿缺氧状况,预防临界性缺氧诱发的呼吸暂停[7],但持续吸氧,易引起早产儿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本研究在早产儿进食前后给予短时间氧气吸入,既避免了上述危害,又大大减轻了由于吸吮、吞咽引起的耗氧增加,从而减少了呼吸暂停的发生。

3.5 患儿排便用力、腹胀、增加腹压等均可造成呼吸暂停。本研究每天给予腹部按摩,日间每4小时1次,夜间每6小时1次,且每次按摩均在喂奶后半小时内进行,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呕吐和返流的发生,从而提高喂养耐受性及有效防止呼吸暂停的发生[8]。

4 小结

由于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发生呼吸暂停,反复的呼吸暂停不仅仅影响早产儿的呼吸功能,严重者可直接危及早产儿的生命。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诊治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医疗,轻护理;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本研究证实:在呼吸暂停发生前,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其发生率,最大限度减轻对患儿的损害。方法简便,成本低廉,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在早产儿呼吸暂停预防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邓红丽 吴潇.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处理和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5):54-55.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8-180.

[3] 陈玉秋,吴晓英,程玉娥.早产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职业与健康,2004年,第2期

[4] 姜红英,屈华芳.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天津护理,2005,13(1):25.

[5] 邵肖梅.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喂养[1].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716.

[6] 陈超.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防治.小儿急救医学杂志,2003,10(4):204.

[7] Rigatto H,Brady JP.Periodic breathing and apnea in preterm infants:11.hypoxia as aprimary erent.Pediatrics,1972,50:219-228.

[8] 上海市卫生局,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儿科诊疗常规.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

上一篇:PICC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下一篇:健康宣教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及相关行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