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与朱仙镇木版年画比较研究及生产性保护

时间:2022-08-14 05:48:46

滑县与朱仙镇木版年画比较研究及生产性保护

摘 要:传统的木版年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年俗艺术,在河南有被称为木版年画鼻祖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和被称为失落的文明的滑县木版年画。同为木版年画,相距又如此之近,但两地木版年画却截然不同:滑县年画是先印后绘,朱仙镇年画是套版印刷;在人物形象上滑县倾向于写实,朱仙镇则人物头大身小,较为夸张;从画幅上看,滑县几乎全为大幅,朱仙镇则多为小幅,极少大幅。随着科技的发展,民俗活动的减少使木版年画的生存空间日渐狭窄,其传承应调整为走生产性保护之路,使其以活态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关键词:滑县;朱仙镇;木版年画;比较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J026 文献标识码:A

A Comparison Study upon Xylograph New Year Picture in Hua Town and Zhu Xian Town

HU Xiao-ying

(Department of Art and Design, Xinxiang College, Xinxiang, Henan 453000)

木版年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年俗艺术,是在发明雕版印刷术以来至近代印刷术之间我国最具特色的图画传播形式,由画工与刻工先在木板上雕刻制版,然后再印刷而成。在这方面河南占据了有利条件,制作的木版年画在全国享有盛名,不仅有被称为我国木版水印年画鼻祖的朱仙镇木版年画,还有近几年刚被发现,被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先生称为“一种失落的文明,中州大地上一个被遗忘的历史辉煌” 的滑县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与滑县木版年画一个有木版年画鼻祖之称,一个被称为失落的文明,一个传承千年,一个近年才被发现。同为木版年画,又相距如此之近,但两地木版年画却各具特色,截然不同。

一、滑县和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民俗应用之比较

据滑县李方屯当地木版年画传人讲,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一叫韩朝英的人迁居滑县,将制作木版年画的手艺带到滑县。此人精刻善画,依据当地风俗与个人才思,创制出独具特色的滑县木版年画艺术。滑县木版画在清乾隆、嘉庆时达到鼎盛,年产近百万张,多通过浚县、内黄、长垣、东明、兰考、开封及本县的画贩销往全国各地,也有山东、河北、山西、甘肃、东北三省及内蒙等地的画贩上门采购,每年腊月纷至沓来,排队等候,供不应求。滑县在朱仙镇正北方,中隔黄河,地理位置相对封闭,从而孕育了特立独行、艺术特色鲜明的木版年画,与隔河相望的朱仙镇很少相互借鉴。

朱仙镇位于河南开封西南方,木版年画在全国享有盛名,其作品畅销全国各地,生产年画的作坊最多时达300余家,开封周边的木版年画皆被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我国北宋时雕版印刷已广泛使用,为木版年画提供了技术条件。当时宫廷每逢过年都必备门神,翻开《清明上河图》也可看到街边的门神画。[1](P.208)

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的产生必与当地的民俗习惯息息相关。滑县木版年画的产生和发展与滑县之民风、民俗不无关系。滑县年画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民俗仪式,无论张贴与更换皆要上香设供、磕头叩拜,并有严格的日子。每月的初一、十五或逢三、六、九方可,换下的画儿皆需烧掉,使其化为灰烬,以示升天。仪式庄重严谨,谓之“请神”。每年的年三十上午举行祭祖仪式将祖宗请回家中,初一对着族谱叩头,以示对祖辈的恭敬,叫做“子孙不忘二月堂”。正月十七摘下《祖谱》同样举行议式,再将祖先的神灵送回去,而朱仙镇年画在更换时则没有严格的民俗仪式。只是贴的门神内容不同,老人贴松鹤延年与寿星等,中年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等,已婚子女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等,儿童则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2](P.367、208)

二、制作工艺之比较

滑县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繁杂,与其他年画有所不同,古老而独特,其工艺流程是先印后绘,采用印绘结合的制作方法,即先用木版印出墨线稿,然后以手工彩绘染色而成。基本程序为:绘制画样、雕刻画版、印刷墨线、彩绘涂色、装裱五个步骤,至今仍保留着这种原始的制作工艺。

绘制画样:滑县木版年画的画样由民间画匠绘制,然后由雕工雕成画版。这些画匠长期生活在民间,对当地民俗文化非常熟悉,他们根据民俗需要,将从民间传说、神怪故事、戏曲故事等方面得到的启示绘成画样。古时绘制画样多用燃烧后的香头、柳条头灰等,在较薄的棉纸上绘成,反复修改后再用小楷毛笔勾描,画稿线条清晰、流畅、易于雕刻,画样一旦定型便不再改动。

雕刻画版:雕刻画版一般要经过选板、解板、煮板、合板、摊稿、刻板等工序。滑县木版年画所选的板材主要为棠梨木,此木纹理细密、木质坚韧、易于雕刻,且雕成的画版经久耐用。选好板材后根据画幅大小分解木材,板的厚度多在2.5到2.8厘米之间。合板是根据画幅的大小用竹钉或木钉将一块块板子组合起来,用刨子将其刨平,再用细砂纸打磨光滑。接下来是摊稿,就是将画样贴在板子上。最后才是雕刻画版,也是木版年画制作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因为一幅年画质量的好坏首先取决于画版雕刻的水平高低。艺人们刻板的顺序是先刻脸部,再刻其它部位,脸部要求线条细腻,表情传神。只要脸部刻成功了,其他部位将不在话下。雕刻画版非常讲究刀法,线条既要流畅优美,又要有刀味、木味。同时线条的根部还要刻出一定的坡度,刻成下粗上细的坡面,以使印刷的遍数多了,线条磨粗、变形时还能经过修改继续使用。

刷印墨线:滑县木版年画的印刷步骤大致分为打纸裱、滋烟、上潮、润版、刷墨、耥纸五步。古时纸张多是质地较薄的麻纸或棉纸,滑县年画画幅一般较大,因此艺人通常将三层纸打成稍厚的纸裱。滋烟是旧时年画艺人发明的自制黑色的方法,即将黑烟放入煮好的皮胶水,再倒入用面拌成的稀糊涂搅匀即成。上潮即是先在纸裱上“甩”一层水,使纸变得潮、柔,以使印出的年画线条流畅、清晰。上潮后用水均匀的喷洒在画板上,使画版在吸墨前先吸水,使印出的线条清晰,不糊版,称为润版。润版后用鬃刷蘸墨在画版上来回的刷墨。耥纸就是将打好纸裱,上过潮的纸甩到刷好墨的画版上,用自制的“耥”将纸稳固的拓在画版上,使画版上的所有线条均匀、清晰地拓到纸上。最后将印好的线稿从画版上揭下,一张墨线稿即告完成。现如今的印刷方法省去了打纸裱、滋烟的过程,其余工艺仍与古时一样。

彩绘涂色:印好墨线风干后,在屋内沿墙将年画一张张固定在墙上,然后几个艺人流水作业,分别负责染不同的颜色,用平涂、水墨、晕染、涮色等技法为年画着色。色彩多使用复合色,多为矿物质颜料,全部用水稀释呈半透明状,再加入蛋清与皮胶,以使年画色泽鲜艳而长久不变,看起来绮丽缤纷,像国画一样。着色是先染深色再用浅色进行晕染,尽可能把平面画得具有立体感。

装裱完成:在滑县木版年画中,戏曲神话故事一般不装裱,神像有的装裱,族谱则必须装裱。古时艺人用格挡尖(高粱杆最尖端部分)作天杆与地杆,用小麦面自制浆糊将其粘在托裱纸的上下端,再将年画打湿,粘与托裱纸上,一幅木板年画即告完成。[3](P.49-55)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以套版为主,一张年画有几种颜色,就要刻几块版,套印几次色,一般至少要套印六遍,一块线版五块色版(红、绿、黄、紫、橙)。雕版选用上等梨木,经过风干浸油后雕成的版可反复拓印十余万次,花纹仍不会走样。雕活儿也很讲究,要使层层雕版套色后皆能严丝合缝不跑边儿漏色,一个雕版师一般要雕上十多年才能掌握熟练。所用纸张则为单张,没有“打纸裱”的工序。比较起来,滑县的年画画味极浓,版味不足,朱仙镇的年画则版味十足。

三、人物造型之比较

滑县木版年画从人物造型效果来看是追求在意象写实中达到艺术上的真实,从而形成与同处中原大地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不同的艺术风格。造型手段采用传统绘画的线条表现,线条刚劲有力。人物造型主观概括、写意传神,又具有“原始造型”的遗韵,求整求全,互不遮掩。人物主要部位的刻画力求正面描绘,较少出现侧脸、背脸现象。身与头的比例接近人体正常比例,为5: 1。朱仙镇的人物头大身小,身与头的比例是3:1至4:1,显得古朴敦厚。滑县年画人物脸形多似椭圆形,眼睛长圆形,眉毛为一简单弧线,嘴缝不外露,双眼皮画于下眼睑处。朱仙镇年画中人物的眼睛在大眼角与小眼角处各有一折角,眉峰也有一折角,嘴缝为一长线,相貌独特,两个产地,完全两种不同的审美。

四、画幅之比较

滑县木版年画画幅较大,多为卷轴中堂,如《七十三位全神图》、祖谱《拾贰名义》达到了整张六尺宣纸,小幅画不多。朱仙镇年画则多为小幅,被称做斗方的小画是最为常见的体裁,最大的中堂画(大家堂)也才88×60厘米。

从构图上看,滑县神像版画多为长幅立式,上下分为几部分,依次由上而下排列,中间为主神,两旁为待奉与护法,层次非常分明,互不遮挡,讲究对称均衡,画面明朗清新。朱仙镇的版画神仙一排一排挨得很紧,浑然一体,显得丰满厚重。

滑县木版年画除《全神图》外,其他不标人物姓名,也很少署店名,像国画一样在画面下角盖章。还在画幅两边配上文字对联,上加横批,有字有画,十分美观。对联与画皆可单印单卖,自由搭配。朱仙镇木版年画没有这种形式,其它地方年画也没有。这是滑县特有的一种年画形式。朱仙镇木版年画多在人物旁边标出名字,这与小说版画插图极为相似,同时还在画面上署店铺名称。

五、体裁形式之比较

从体裁形式上看,滑县年画以神像和族谱为主,中堂画、扇面画居多,门神画极少。作品风格古朴率真,自成体系,个性独特,是民俗艺术品中之上品。朱仙镇年画以门神画居多,其他体裁形式较少,除去武将就是文官,即民间所谓“文门神”和“武门神”。

神像:滑县年画神像分为独像、群像、灶君、门神四类,包括佛、道、儒及民间诸神。独像绝大多数为中堂,作品主要有《佛祖》、《田祖》、《送子观音》、《文武财神》、《黑脸钟馗》、《保家仙》等。群像多为卷轴中堂,尺寸较大,并配有对联,张挂于堂屋正中。主要有《三像》、《四像》、《五像》、《七十九位全神》、《七十二位全神》。全神图神像众多,佛、道、儒共聚一堂,全画自上而下共七层,佛祖、三皇、玉皇大帝、南海观音和关公等神佛皆不偏不厚一起供奉,不至于漏掉或怠慢某神,降下灾祸。

族谱:滑县族谱包括各种规格与内含,是年节祭祀祖先时悬挂的图画,悬挂于堂屋东西山墙上,标有列祖列宗的姓名和位置。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按尺幅大小区分,称为“名义”,民间分为二名义、四名义、六名义、八名义、十名义、十二名义等。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按画面内容来区分,有岗岔楼、松柏树、龙柏树、绒花树、未名族谱。有的族谱两侧配有对联,内容多为关于敬父母言孝梯,劝诫子孙忠孝、勤俭持家等。体现了对家族繁荣、兴旺、和睦相处的愿望以及对祖先的追思与感恩之情。另外还有对联、扇面和纸牌等。[3](P.60-111)

朱仙镇木板年画种类繁多,有门神、灶神、中堂、门头、影壁、斗方、对联等。内容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演义小说、戏剧等。如:岳飞传、哪吒闹海、长坂坡、木兰从军、二进宫、蝴蝶杯、九龙山等,并点缀以美好雅致的吉庆图案。但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还是门神,继承了北宋雕版技艺,以墨线为主,构图撑满整幅画面,文官舒展大方,武将威风凛凛。[4](P.50-57)

六、两地木版年画的生产性保护

木版年画所传达的精神内涵能激起人们的民族认同感,负载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渗透着朴素、原始的审美意象,是民族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重要途径。当科技的高速发展、民俗活动的渐失、现代社会环境使年画的生存空间愈来愈小时,其传承就应调整为文化历史功能的传承,努力培养欣赏群体,走生产性保护发展之路,使其以活态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朱仙镇木版年画主要承载的是民俗文化,而滑县木版年画折射的是百姓的精神信仰。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春节时贴在门上,而滑县木版年画是用来供奉祭祀祖先及诸神时挂在墙上。朱仙镇木版年画与滑县木版年画,同为木版年画,又距离如此之近,但两地却走着截然不同的道路。两地木版年画要依据各自的优势以生产性方式进行保护。要树立品牌意识,树立品牌的使用、保护、发展意识,给自己创立一个自主品牌。要增强宣传力度,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介进行大力的宣传,提高木版年画的知名度,激发广大民众的兴趣,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木版年画的生产性保护中来。要确立符合现代生产方式、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现代创新设计意识,以生产性方式对滑县与朱仙镇木版年画进行有效的保护。(责任编辑:徐智本)

参考文献:

[1]薄松年.中国年画艺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2]王树村.中国年画发展史[M].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2005.

[3]魏庆选.滑县木版年画[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

[4]任鹤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中国当代影视人物造型设计的风格表现 下一篇:民俗文化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