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方言子变韵初探

时间:2022-06-19 08:30:39

【摘 要】滑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隶属安阳市。在方言分区上,滑县位于北方方言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滑县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滑县方言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现象,其中子变韵就是突出表现。本文简要介绍了滑县方言中子变韵的分类、语法功能及成因。

【关键词】滑县方言;子变韵

滑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隶属安阳市,与濮阳市、浚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及内黄县接壤,全县面积1814平方公里,总人口(2007年)约130万。在方言分区上,滑县位于北方方言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滑县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滑县方言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现象,其中子变韵就是突出的表现。

一、子变韵及其研究现状

子变韵就是用韵母的变化来代替普通话“子”尾词的现象,它“具有和‘子’尾相同的语法功能,使名词如附后缀,而且有这种变韵的方言一般不再有通常的‘子’尾,因此人们倾向于把它看成是一种和儿化韵相似的变韵。而且即使方言中发生这种变韵的名词后面并不写出‘子’尾,人们也仍然认为它是有‘子’参与,采取和儿化韵相同的生成方式(合音)构成的,把它叫做‘子化韵’或‘子变韵’”[1](p.135-136)。子变韵最初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学者们在河南北部的发言调查中注意到这种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山西和河南多地的许多方言中都发现了子变韵,对其也有了更多的研究。现在学界已经基本认定子变韵就是“子”尾或相当于“子”尾的成分与前一与语言成分的合音形式。

二、滑县方言中的子变韵

与其他存在子变韵现象的方言相比,滑县方言中基本没有“子”尾与子变韵母同时存在的现象,而是用儿化韵、子变韵或基本韵来表示普通话或其他方言中的“子”尾。滑县方言少数的几个“子”尾词是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中吸收进来的,如“橙子、提子”是从南方来的,“瓜子、松子”是受普通话的影响,滑县方言中分别叫做“瓜子儿、松子儿”。滑县方言中子变韵现象比较突出,但它只有普遍性,没有周遍性,不能任意类推。

(一)滑县方言子变韵的分类

根据子变韵的形式,滑县方言中的子变韵大体可分为两类:

1、零形式变韵

有一部分子变韵,形式上和基本韵相同,当它们表示子变韵的语法意义时,是零形式变韵。如:

基本韵 子变韵

胡 胡子[xu] 胡[xu]

领 领子[li] 领[li]

镜 镜子[ti] 镜[ti]

兔 兔子[t‘u] 兔[t‘u]

秃 秃子[t‘u] 秃[t‘u]

虽然从形式上来看,零形式变韵和基本韵一样,但仍有所区别。一般情况下,在其他方言或普通话中基本上都以“子”尾或相当于“子”尾的形式存在,但在滑县方言中却只用基本韵形式表示,那么,这类词可以归入滑县方言子变韵中的零形式变韵。如“斧”,在普通话中,一般用“斧子”表示,但在滑县方言中却称之为“斧”,并且没有发生音变,这种情况就可以归为零形式变韵。

2、变韵形式的子变韵

滑县方言子变韵中,除了零形式变韵,大部分是变韵形式的子变韵,即在普通话或其他方言中只有加上“子”尾或相当于“子”尾的形式才能成立的词,在滑县方言中却可以单说,但发生了音变。如:

基本韵 子变韵

丸 肉丸子[uan] 肉丸[u?覸]

辫 辫子[pi n] 辫 [pi?覸]

茄 茄子[t ‘i ] 茄 [t ‘iɑu]

庵 庵子[an] 庵 [?覸]

篮 篮子[lan] 篮 [l?覸]

筷 筷子[k‘uai] 筷 [k‘u u]

袜 袜子[uA] 袜[u?覸u]

鼻 鼻子[pi] 鼻 [piɑu]

瞎 瞎子[ iA] 瞎 [i?覸u]

椅 椅子[i] 椅 [iɑu]

这些词在普通话或其他方言中不能单说,一定要加上“子”尾或相当于“子”尾的形式才成词,但在滑县方言中却成立。这些变韵形式的子变韵不符合汉语拼音的拼合规律,但在滑县方言中却比比皆是,当地人说起来也是朗朗上口。

(二)滑县方言子变韵的语法功能

1、构词功能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所谓“独立运用”就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者单用(单独做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词与语素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能否“独立运用”。“桌、椅、辫、篮、柿、筷、茄”等词汇单位,在普通话里属于语素,它们不能“独立运用”,要加上“子”尾或其他语素才能构成词(桌子、圆桌、木椅、辫子、发辫、篮子、竹篮、柿子、柿饼、筷子、茄子、茄夹)。但在滑县方言里,这些词汇单位的语音发生了变化,却可以单说,属于能“独立运用”的词。因此,子变韵具有构词功能,使原本在普通话里不能“独立运用”的语素升级为能够“独立运用”的词。

2、名词化作用

与儿化韵、“子”尾有异曲同工之处,子变韵也具有区别词性的作用,一些动词、形容词发生子变韵,就改变了其原有的动词、形容词的语法功能,而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由此可见,子变韵具有名词化功能。如:

A 动词一名词:

基本韵 子变韵 基本韵 子变韵

挑[t‘iɑu] —— 挑[t‘i?覸u](挑子) 剪[t i n] —— 剪[t i?覸](剪子)

舀[iɑu]——舀[i?覸u](水舀,舀水的大勺子) 卷[t yan]——卷[t y?覸](花卷儿)

B 形容词一名词:

基本韵 子变韵 基本韵 子变韵

小[ iɑu]——小[ i?覸u](儿子) 瘸[t ‘y ]——瘸[t ‘yɑu](瘸子)

尖[t i n]——尖[t i?覸](尖儿) 憨[xan]——憨[x?覸](傻子)

诸如以上这些词,在普通话中,单说的时候是动词或形容词,加上“子”尾或发生儿化后才成为名词。但在滑县方言中,这些词一旦发生子变韵,形式上没有变化,但却具有了名词的语法功能,成为名词。因此,在滑县方言中,子变韵可以作为判断词性的一个依据。

3、区别词义

滑县方言中有些词发生子变韵,会产生与基本韵或儿化韵不同的词义,因此,有些情况下,通过子变韵的读音,听话者能够区别说话者的语义。如:

基本韵 子变韵

茄[t ‘i ]子[ts ] 茄[t ‘iɑu]子[ts ɑu](茄子的籽儿)

儿化韵 子变韵

老婆儿[p‘or](老太太) 老婆[p‘ɑu](妻子)

基本韵 儿化韵 子变韵

卷[t yan](动词,卷起来) 卷儿[t y r](量词,一卷儿) 卷[t y?覸](名词,花卷儿)

滑县方言的子变韵中有不少能区别词义的情况,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能区别词义,这种情况没有一定的规律,不能随便套用。

当然,我们知道子变韵不光滑县方言中有,河南的获嘉、济源、开封等地区和山西部分地区的方言中也存在。以上所说的子变韵的语法功能,即构词、名词化和区别词义的功能,只是针对滑县方言所说的,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地区的子变韵。

(三)滑县方言子变韵的成因

关于子变韵的成因,研究者一般认为子变韵是“词根+词缀”合成的音变,但合音前的词缀是不是“子”,不同学者有不同意见。王洪君认为“从语音上看,是‘~子’似也说得通,但演化链没有接上”,“根据目前的材料,我们只能说Z变韵很可能是‘子’的合音,但也没有十分的把握。”[2] 王福堂则比较肯定“和儿化韵相同,子变韵也是由合音这一语流音变造成的变韵,特点是‘子’尾和前一语素二者共存于一个音节之中。” [1](p.135)

总之,目前学界已基本确定,子变韵就是“子”尾或相当于“子”尾的成分与前一与语言成分的合音形式。滑县方言子变韵的成因,我们目前也认为是“子”尾或相当于“子”尾的成分与前一与语言成分的合音形式。

以上内容只是在学术界对子变韵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滑县方言子变韵的分类、语法意义及子变韵的成因,至于滑县方言子变韵的系统性、规律性,还有待我们日后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2]王洪君.从山西闻喜的小方言差异看Z变音的衰变[J].语文研究,2004(1).

[3]辛永芬.浚县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辛永芬.河南浚县方言的子变韵[J].方言,2006(3).

[5]刘荣琴.滑县方言中合音词现象刍议[J].殷都学刊,2008(4).

[6]刘荣琴.滑县方言语音初探[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7]牛顺心.河南武陟方言的子变韵及其形成与发展[J].殷都学刊,2008(3).

[8]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从黑格尔的中国文化观看文化创新 下一篇:《老子》中的“水”意象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