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88例外周血象分析

时间:2022-08-14 03:41:25

恙虫病88例外周血象分析

【摘要】目的 动态观察分析恙虫病患者外周血象的变化、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方法 总结恙虫病患者88例临床资料,分析病程中外周血象三系的变化特点等。结果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者41例,白细胞减少19例,白细胞升高28例,血小板减少52例,贫血病人34例,全血细胞减少10例。结论 恙虫病外周血象异常比例较高(54/88),外周血象随病情加重而变化,随病情好转而趋向正常,外周血象严重异常者预示病情较重,恙虫病伴血小板减少现象突出(52/88)值得关注。

【关键词】恙虫病 外周血象 细胞形态学

中图分类号:R5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091-02

2003年12月-2010年3月我院共收治恙虫病患者8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54例有外周血液学异常改变,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88例患者,男52例,女36例;年龄12-70岁,所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①发病前有野外作业,公园草地或野外草丛接触史;②均有急起高热,有特异性溃疡或焦痂;③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④外斐反应Oxk效价1:160以上,氯霉素和喹诺酮类治疗有效,凡具备上述3项或4项者即可诊断为恙虫病

1.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8.5-40℃,头痛42例,全身酸痛乏力47例,咳嗽咳痰35例,肝区疼痛25例,有焦痂31例,焦痂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为会>腋窝>下肢>腰部>下,淋巴结肿大15例。

1.3 方法:复习住院前、治疗中、治疗后外周血常规、肝肾功能、外及肥达氏反应。

2 结果

2.1 血白细胞变化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者41例,白细胞减少19例,范围1.4-3.8×109/L,平均2.85×109/L,白细胞增高28例,范围10.5-20.8×109/L。

2.2 血小板变化

治疗前血小板减少52例(52.9±20.3)×109/L,治疗后达正常范围(177.7±66.34)×109/L。

2.3 血红蛋白变化

外周血红蛋白(Hb)均正常54例,有贫血者34例(Hb58-90g/L)

2.4 肝功能损害

肝功能损害26例

2.5 外氏反应

OXK凝集反应效价1:160者34例,1:320例者21例,1:640者15例,18例OX19凝集反应效价1:80-1:320不等。

2.6 治疗

所有病例联合应用新霉素、氧氟沙星类药物,伴肝损伤的患者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铵等,经上述治疗58例患者症状均消失,体温正常,各项化验指标恢复,其中血小板恢复最快,一般治疗3-5天血小板即可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恙虫病系内东方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类为主要传染

源,恙虫病幼虫为传播媒介,发病季节以暑热夏季多发,春秋季散发,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病[2] ,恙虫病东方体在叮咬的患者皮肤局部繁殖导致坏死,形成无痛性、特征性的黑色焦痂。高热、淋巴结肿大、皮疹及全身各器官的急性间质炎,血管炎,使实质器官充血、水肿,细胞变性坏死,重者表现为严重的肝损害,血液系统改变,全血细胞减少,但近年来的患者表现越来越不典型,并且由于焦痂的检出率不高,变形杆菌凝集反应(OXK)阳性率也不高,给诊断带来了很大困难,极易误诊[3],本组88例,外周血异常54例,占61.4%,可以表现为外周血3系中1系、2系或3系先后或是同时升降,白细胞减少19例,全血细胞减少10例,白细胞增多28例,血小板减少52例,Hb减少34例。

总之,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需及时与伤寒、斑疹伤寒、钩端螺旋症状、血液系统疾病等相鉴别。外周血表现异常比例较高,变化复杂,尤以血小板减少现象突出,特点是出现早,一旦给予有效治疗,可很快恢复。若未得到及时治疗、有效治疗可进行性下降,甚至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及瘀斑[4-5],因此我们必须拓宽思路,仔细询问病史,采集流行病学资料,必要时尽早给予诊断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血小板计数简单易行,尤其在找不到焦痂的患者,可用血小板减少作为恙虫病诊断的辅助标准。若患者出现高热、血小板减少在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后,要考虑是否是恙虫病,及时给予诊断性治疗,这样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

参考文献

[1]王季午,杨绍基.传染病学[M].3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02-309.

[2]郭恒彬,操敏.恙虫病并发脏器损害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共患病杂志,2005,21(7):628-631.

[3]陈德福,李淑霞,杨秀风,等.恙虫病的血液学表现[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1,4(3):135.

[4]覃肇源,沈振宇,蒋小云,等.65例儿童恙虫病血液系统的临床表现[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6,11(4):227.

[5]吴泰荣,恙虫病63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3,18(22):1296-1297.

上一篇:产科失血性休克20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心理护理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附50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