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教学激趣“八式”的实践探究

时间:2022-08-14 02:02:17

【前言】关于音乐教学激趣“八式”的实践探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三、以新激趣 比如:《音乐教学法》告诉我们音乐欣赏课应该这样上:(1)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思想内容;(2)初听作品,有整体印象;(3)曲式结构分析,讲解作品;(4)复听作品,逐部欣赏音乐……但如果教师真的每次都用这种方法进行欣赏教学,那必将十分的枯燥、...

关于音乐教学激趣“八式”的实践探究

斯卡特金曾说:“如果我们能做到百分之百地使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学习,那么我们的成绩就是全优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兴趣也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倾向性意识,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呢?

一、以美引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事物总是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发掘美的因素,创设美的教学环境,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美的教学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的和谐。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生厌、烦躁。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音响的产生,诸如录音机的音量过大,音质过尖,或弹奏音律欠准的钢琴、风琴等等。优美的视觉环境同样重要。音乐教室的布置应整洁、优雅、艺术化。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要恰到好处。比如欣赏韦伯的《邀舞》时突破传统课桌椅的束缚,把教室布置成一个舞场;欣赏舞剧音乐《丝路花雨》时,在教室的四壁张贴《丝路花雨》的剧照;欣赏《田园交响曲》时,利用自身有利条件,把学生带到一墙之隔的田野……当学生进入这种特殊的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意识也会立即从日常链条中中断,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象。

二、开端导趣

“万事开头难”作为音乐教学开始环节的新课导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品之间的第一座桥梁。精巧、吸引人的导入方式,如同给乐器定好了调,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品第一次碰撞精神火花进行情感交流,建立起良好印象,令授课者春风拂面、妙语连珠,犹如导游览胜,把学生引入音乐的殿堂。因此,音乐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方式,以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在上音乐欣赏课《春江花月夜》时,教师一上课就宣布:“今天这堂课老师请大家做一回作曲家。”(课堂里所有的眼睛都成了问号)“别担心,肯定人人都能胜任”(窃窃私语,异常兴奋)“乐曲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音乐表现意境: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请讨论一下:采用民族乐器还是采用西洋乐器?说明选择的理由。”话音刚落,同学们立刻热烈讨论起来。由于开端就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自然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以新激趣

比如:《音乐教学法》告诉我们音乐欣赏课应该这样上:(1)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思想内容;(2)初听作品,有整体印象;(3)曲式结构分析,讲解作品;(4)复听作品,逐部欣赏音乐……但如果教师真的每次都用这种方法进行欣赏教学,那必将十分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兴趣全无。于是,笔者在引导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根据作品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绘画、舞蹈、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采用了音、画、舞、文学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法”。先播放乐曲,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进行想象;复听音乐,要求学生各显所能,用色彩和画面、形体和语言展示音乐形象;在此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归纳和总结,最后再欣赏乐曲,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欣赏《二泉映月》时,又别具一格地采用了“闭目法”,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让乐曲在学生的心中流淌,让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飘荡……欣赏《月光》,则打破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惯例,采取“颠倒教学法”,倒过来让学生先讲先问,老师后讲后答。此外,还有叫同学们对某一问题分组展开讨论的“讨论法”;教师故意将答案总结错,让学生去鉴别的“试错法”;精讲多练,师生各半的师生教学“互动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把全部内容全盘端出,有意留下空白,让学生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结论的“内容不完全法”……总之,要灵活多样,敢于创新,要让学生课课都有新发现,次次都有新感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音乐的奥秘。

四、以情激趣

要使学生喜欢音乐课,首先老师要有一身过硬的本领。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力求用美的仪表、和蔼的教态、生动的语言、幽默的讲解、优美的歌声和动听的伴奏等来吸引学生,用各种喜闻乐见的方法来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老师要爱学生。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培养、创造力开发等诸多方面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把学生培养成有感情、有自我、有创造、有文化素养、有审美能力的人。特别对那些音乐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更要倍加关爱,悉心呵护,培养其自信心,逐步让其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

五、直观激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过去老师生硬传授、学生机械记忆的方式,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如《中国民族乐器分类欣赏》这一课涉及到中国传统器乐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的代表独奏乐器、不同时期对声音的审美习惯等知识。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加强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对于这一课的教学,如果教师仅仅是纸上谈兵,或是出示几张挂图,肯定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学目的也很难达到。而如果我们借助多媒体视听设备,将各种乐器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利用声画同步技术,让学生感受每一种乐器的发音特点和效果。这样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互补结合,增加了学生分辨和记忆能力,避免了老师费时费力空谈乐器的形状、音色以及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的现象。

六、迁移激趣

有的学生可能对音乐学科不感兴趣,但却有其他方面(如文学、美术、舞蹈等)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可以将这些兴趣爱好移植到音乐教学中来,使学生的个性才智勃然而发,从而领悟到学习的种种乐趣。比如对于欣赏《琵琶行》,一部分学生并不感兴趣,但如果教师采用音、画、舞、文学等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发挥自身特长,通过唱、演、画、诵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则会让学生兴趣大增。此外,由于受社会音乐环境影响以及其它的原因,中学生们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投向了流行歌曲。这就要求教师要巧用这些流行热点,并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课内课外联系起来,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能力。比如,当《北京人在纽约》播映时,其电视音乐也成为流行热点。笔者准备让学生欣赏《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为消除学生对交响曲的抵触情绪,先让学生听《北京人在纽约》的音乐片段,并启示同学,这音乐的素材来源于《自新大陆》,同学们立即兴趣盎然,积极要求欣赏。

七、悬念激趣

不少读者爱看武打和侦破小说,其原因之一是作品设有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故事的结局,吸引着读者把书看完。教育过程也是如此,老师利用这种心理,在教学中设立悬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音乐的速度、力度与人的情感表达的关系时,通常认为快速的乐曲表达欢快的情绪,缓慢的乐曲表达忧伤的情绪。如果教师反问:“快速的乐曲能表达忧伤的情绪吗?反之缓慢的乐曲能表达欢快的情绪吗?”这个问题一提出肯定引发学生无限的思考:这到底有没有可能?在什么情况下会这样等等,从而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八、竞争激趣

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竞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乐理知识考核时,采用“开心词典”的形式,先以小组为单位,一人做主考官,其他人做答题选手,进行乐理知识的问答,然后每组选出两名选手参加班级的比赛。在这样的考试中,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名合格的主考官,一位优秀的选手;都希望能充分地展示自己,为本组赢得荣誉;都希望本组的选手能胜出。因此,每个学生都非常活跃,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他们都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复习准备,都十分关注比赛的进程,关注本组选手的答题情况。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乐理知识,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

上一篇:关于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的思考 下一篇:灵活就业在我国就业体制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