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管溶栓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8-14 12:00:32

置管溶栓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置管溶栓术在下肢静脉血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2014年11月间最近5年,在该科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溶栓的患者(12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置管溶栓组(67例),两组均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对照组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治疗,置管溶栓组在DSA引导下,经健侧股静脉或右颈内静脉逆,行置管溶栓进行治疗, 观测疗效。 结果 置管溶栓组:优20例(30%),良28例(41.8%),中15例(22.4%),差4例(6%),其总有效率为94%,并发症6例(9%),平均住院时间8 d。对照组的患者:优9例(15%),良13例(21.7%),中19例(31.7%),差19例(31.7%),其总有效率为68%,并发症6例(10%),平均住院14 d,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置管溶栓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5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6(c)-009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effect of 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Methods 127 patients from 2009 January to 2014 November with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l.Radiology of our hospital in the past 5 yea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60) and thrombolysis group (n=67).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nticoagulant therapy and ipsilateral dorsal foot vein thrombolysis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thrombolysis group were given anticoagulant therapy and DSA-guided 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 through healthy side femoral vein or right internal jugular vein. The treatment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Catheter thrombolysis group Excellent 20 cases (30%), good 28 cases (41.8%), medim 15 cases (22.4%), poor in 4 cases (6%),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 Complications in 6 cases (9%), and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8 day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Excellent 9 case(15%), good 13 case(21.7%),medim 19 case(31.7%),poor 19 case(31.7%),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68%, Complications in 6 cases (10%), the average hospitalized for 14 days.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which can greatly shorte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Key words] Treatment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Catheter thrombolysis; Efficacy

临床治疗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疾病,在外科较大的手术后,很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在深静脉内,血液进行不正常的凝固,使得静脉管腔被堵塞,静脉回流不通畅。对于进行手术之后的患者或者长期卧病的患者,患此类疾病的情况较多,部分患者会因为血栓脱离血管壁,形成肺栓塞等并发症,严重者危机患者的生命。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该院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置管溶栓的方法进行探索、分析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2012年6月份以前,该院还没有开展置管溶栓,全部病例(60例)经患肢足背浅静脉留置静脉针进行溶栓。2012年6月份以后,用溶栓导管置入血栓内部进行置管溶栓(67例)。在选取研究对象的过程中,选取的标准为:①所有患者都经多普勒超声和下肢CT血管成像检查,并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②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类型,可以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混合型,我们只选择中央型和混合型进行溶栓。③患者的发病时间,最好在1周之内,最多不超过4周。④患者没有抗凝溶栓治疗禁忌证。剔除标准为:①在3个月内进行过开颅手术;②在1个月内有过内脏器官手术;③难以控制的严重高血压;④出血性疾病;⑤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⑥未放下腔静脉滤器者,不可进行溶栓。

在这127例患者中,将置管溶栓组和足背静脉溶栓组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置管溶栓组:共有67例患者,其中男43例,女34例,年龄在21~78岁,平均年龄43岁左右,双下肢发病者8例,左下肢发病者43例,右下肢发病者16例。对照组:共有60例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在23~79岁,平均年龄43岁左右,双下肢发病者7例,左下肢发病者42例,右下肢发病者11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病情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入院之后,所有患者在溶栓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 100~6 000 U,12 h/次,持续5~7 d。停止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前3 d开始服法林钠2.5 mg,1次/d。对于使用临时滤器的患者,在滤器取出后,仍需服用华法林6个月~1年,对于置入永久性滤器的患者,在没有禁忌的情况下需要终身服用华法林。在抗凝治疗期间,维持INR(国际标准化比值为2.0~3.0)。

1.2.1 对照组 在进行抗凝治疗的同时,从患侧足背静脉进行溶栓。穿刺足背静脉成功之后,留置静脉针,使用微量泵从留置针泵入尿激酶,24 h持续泵入60万~100万U,溶栓时间为3~5 d,最长时间不超过7 d。

1.2.2 置管溶栓组 置管溶栓组的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时,同时进行置管溶栓治疗。患者在DSA引导下,进行下腔静脉造影,置入腔静脉滤器。将5F的直头、端侧孔溶栓导管插入血栓内部,置管成功后,手推20万U尿激酶,留置溶栓导管。回到病房后,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尿激酶,60万U/d。手术后第3天,到DSA室进行造影,了解血栓情况。如果患肢肿胀消退不明显,并且穿刺处无感染现象,拔管时间可以适当延长3~5 d。

1.3 疗效评定

按照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推荐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评定标准,进行相关的评定。根据体检和造影复查结果,可将疗效分为4级:①优:患肢周径、张力、活动度基本正常,治疗前后周径差≤1.0 cm,造影显示血流全部恢复或基本恢复,侧支循环血管不显示,对比剂无滞留,管壁光滑;②良:患肢周径、张力、活动度接近正常,1.0 cm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0.5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在治疗进行7 d之后,观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两组效果对比如表1。

且在出院3个月内,对溶栓患者进行随访,发现置管溶栓组患者的深静脉通畅率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对照组:1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2例肉眼血尿,停止溶栓后,血尿消失,3例鼻出血,通过纱布鼻腔填塞,减少尿激酶用量,出血得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置管溶栓组的患者在治疗期间,1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5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停止溶栓后,出血得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多发性血管疾病,在外科较大型手术中易发生该疾病,当栓子脱落后易造成肺栓塞,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死亡率超过30%,其中1/3的病人在1 h内死亡。病情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随着病情发展会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症而导致溃疡,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该病变的发病机制主要和静脉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等有关。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抗凝、溶栓及手术取栓等方法治疗下肢静脉血栓。但是单纯性抗凝治疗很难全面预防血栓形成和脱落,而单一性溶栓则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临床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疗法逐步在下肢静脉血栓治疗中应用开来,置管血栓在中央型和混合型下肢血栓治疗中具有疗效理想。主要是因为该方法能直接达到血栓部位,通过导管直接将溶栓药物尿激酶注进血栓内部,从而增加了局部药物浓度,利于提高溶栓疗效,且比外周静脉溶栓治疗,该方法更能迅速促进血管再通,能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症。因此,对于中央型和混合型急性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张进行溶栓治疗,但是全身给药,用药量大,并发症高,疗效不佳。有关资料表明,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溶栓过程中出血发生率在5%~8%,死亡率在1%~1.5%。在该研究中,对照组出血的发生率10%,高于文献,死亡率与文献相当[5-6]分析认为出血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尿激酶的用量,在溶栓过程中,尿激酶的用量与出血成正相关性,当尿激酶总量超过300万U时,出血的可能性明显增加;②在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能增加脑出血的风险;③高血压患者是尿激酶使用的高危人群。该研究死亡患者是72岁,有高血压病史10年,虽在控制血压过程中溶栓,但最终死于脑出血。为了减少尿激酶的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又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我们采用溶栓导管进行置管溶栓,有效率由68%~94%。置管溶栓的优点:①在单位时间内大大提高尿激酶在血栓内浓度;②根据药物首过效应,尿激酶不需要经过其它器官代谢,直接作用到血栓部位,发挥溶栓的全部功效;③在置管过程中,在导管通过血栓的同时,对血栓本身就是一个机械性的碎栓;④减少了尿激酶的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过程中,置管溶栓术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方法。经临床实践,该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可以大大的缩短治疗的疗程。

[参考文献]

[1] 王敏燕.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防范[J].护理杂志,2012,4(12):123-124.

[2] 侯旭晖,尹健,杨松柏,等.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8(4):256-257.

[3] 王德宇,陈海荣.瑞替普酶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11):210-211.

[4] 任晖,郑时康,祝鹏,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J].心脏杂志,2012,4(22):102-103.

[5] 赵海华,陈跃鑫,吴巍巍,等.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经验初探[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6(16):325-326.

[6] 张文广,李震,韩新巍,等.经导管接触溶栓与单纯静脉药物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比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1(14):291-292.

[7] 杨廷侠.尿激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4(17):189-190.

[8] 赵辉,赵苏鸣,顾维纬,等.下肢深静脉血栓Aegisy滤器回收钩贴壁行套取法的技巧[J].交通医学,2013,6(19):222-223.

[9] 马从凤,擅美芳,符冰,等.腔静脉滤器置入并静脉血栓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1(20)59-61.

(收稿日期:2015-03-25)

上一篇:早期运动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功能及运动功... 下一篇:早期未破裂EP的两种保守治疗方法的疗效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