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职业意识缺失和培养思考

时间:2022-08-14 10:56:48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职业意识缺失和培养思考

[摘要]职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发展过程,义务教育阶段应成为职业启蒙教育阶段,为后阶段学生职业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从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四方面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职业意识缺失原因,并提出了培养学生职业意识途径。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 职业意识 缺失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44-01

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1]早期职业意识培养缺失,必然会影响后阶段学生职业发展。如今,学生自我认识不足,择业无意识,职业规划能力欠缺等一定程度上跟学生早期职业意识培养欠缺有一定联系。所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奠基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职业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

首先,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或服务。综合实践活动课大部分也是被其他学科学习占用,或者实施方式较单一。其次,没有整合社会资源。校内各种资源主要放在主科教师的培训或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上,较少投入到学生职业认知探索和职业兴趣培养上。外在资源上,义务阶段的学生较少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利于对职业的认识。

(二)教师方面

内在因素来看,一方面教师对职业生涯教育认识不足,缺乏对职业意识培养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科教师不具备相应的职业知识储备和能力,不能有效地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外在因素上看,以学生学科考试平均分为评价指标的量化的结果性的教师评价制度使得教师不得不围绕学生成绩展开教学活动。教师无法真正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转向关注学生的职业兴趣和个性发展培养,更多仍是单向知识的传授。

(三)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缺乏主动探索职业相关知识的能力和意识。在教师和家长“分数论”的指导下,学生从小形成“好成绩就是好学生”的错误认识和“小学阶段备考重点初中,初中阶段准备中考,高中阶段准备高考”的习惯性思维模式。2010~2011年上海市73所中职学校33858名学生的调查对原本想升入的学校,其中竟有53.3%的学生不是自愿升入中职学校而是选择普通高中[2],普通高中热度不减,足以说明学生职业意识缺乏和义务教育给学生造成的思维定势。其次,学生缺乏足够时间。公立学校和培训学校的双重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大部分时间是投入学科学习中。

(四)社会方面

一方面,岗位招聘中学历仍是就业门槛,“名牌效应”突出。名牌大学毕业生倍受青睐,职业学校毕业生则受歧视和不公平待遇,造成追求高分和高学历成为一种趋势。另一方面,社会分层明确,技工地位低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白领阶层,致使众多学生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倾向后者。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职业意识培养途径

(一)完善评价制度

真正转变应试教育,最根本是改变传统的评价制度。评价主体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向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由单一的学科成绩转向学科成绩和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综合化(各占50%),评价方式由单一的学科笔试转向笔试、任务完成、操作、个人总结等方式的多样化综合评价。

(二)明确课程设置和实施

首先,明确相关课程课时比例,制定课程标准、基本内容、要求和评价方式。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并制定课程标准、基本内容和要求,严格按规定实施。丰富课程实施内容和形式,介绍社会产业结构变化、职业类型、职业的发展趋势、就业形势等知识。开展相关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如文体活动、角色扮演、兴趣小组、情境模拟等。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强化职业认识。其次,安排专职教师实施相关课程。最后,学科教师通过学科渗透加强职业意识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职业知识,使学生清楚认识所学知识与职业之间联系。

(三)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

首先,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进行师资培养。采取走出去的策略,要求教师到一线了解某一职业性质、内容和要求,提高职业知识和能力;优化教师结构,请不同职业类型社会一线人士来学校进行讲解,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职业印象。其次,整合资源拓宽职业了解渠道。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学校组织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等形式;当地政府激励社会单位积极配合学校活动,建立和完善社会职业信息系统,方便家长、教师及学生了解职业。再次,整合家庭教育从小营造职业氛围。父母引导孩子学会认识自我;自觉了解职业知识和孩子交流;尽可能给孩子机会接触不同职业类型;积极配合学校各项工作,共同培养子女的劳动习惯养成。

三、小结

总之,义务教育不该是单向以升学为目的的知识储备教育,而是基础知识和职业发展准备的双向发展教育。应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为个体后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真正凸显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应雅泳.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

[2]上海教育编辑部.2010-2011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2(6).

上一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及婴幼儿母乳喂养现状分析 下一篇:对审计风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