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作文教学法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14 09:48:25

五步作文教学法应用研究

新课程标准有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初中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要让中学生将自己对世界、自我以及情感真实的创造性的表述出来,教者需“扶着”孩子走一段: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美的感知——积淀并储蓄美的认识——拓展并加深美的思考——悦纳并吸收美的感悟。这才是优化中学生写作策略的关键。

一.示范策略:引领美读,奠定基石

(一)范读美文,教者授之以“渔”。美文阅读是积聚写作素材的最佳途径。如何取舍,是一个值得斟酌的话题。笔者做了以下尝试:精选名家名篇,范读美文。一批美文大家走进初中生的阅读视野:毕淑敏、张晓风、三毛、刘墉、泰戈尔等,学生在听读过程中,轻嗅字里行间的浓郁的人文气息,品味到大师们的哲思睿理的精华,从而亲近了文学之源,领略到人性之美好。在听读了丁立梅的《祖母的葵花》后,“祖母伺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农家的孩子们自然衍生出对家园的深深眷念,城里的孩子也萌生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那是一种怎样的期待呵,所有的孩子都是乐淘淘的神情,无一不是心驰神往!范读美文,就像在孩子纯净的心田里,播下一粒神奇的种子,就等雨水充盈之际,破土而出!

(二)自读美文,学生储存以“余”。吕叔湘先生说: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帮助很大。这里所说的帮助,主要是对学生的作文成长的帮助。一个中学生,从起步到成熟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如何让这个成长期缩短,恰是每个教者要探索的根本。学生自读美文,不仅是捡拾好的语言“瑰宝”,更是从大师的字里行间捕捉高超的技法和不尽的写作素材。大师的文章,不仅能奠定学生丰厚的写作“地基”,更能激发孩子写作的激情。引导孩子对生活、对社会现象批判地接受和敏锐的思考。学生自读美文,减少了许多繁冗的写作环节,直接进入“我要写”的自由表达的空间。

二.积累策略:积累美文,厚积薄发

(一)互荐美文,拓宽视野以“娱”。个人的感知是有限的,如果汇集了很多人智慧的结晶,那么,这个感知的世界是无限的。作品的灵魂,需要很多双灵性的眼去挖掘,才能真正达到人高,文高的境地。让学生互荐美文,交流彼此“切问而近思”的思维火花,将这些散发出人性光辉的珍品意蕴呈现在每个阅读者的面前,相互之间融合,裨补缺漏,不仅可以互通有无,更能在有限的时段内,拓宽出广博的视野,达到“互娱”。

(二)汇编美文,怡情养性以“愉”。汇编美文和学生习作,让农村的初中生全方位的接触多人的审美领域,名篇佳作,展现在每个初中生面前的,并不是都适合他们的,只有经过了自己的精心筛选,挑拣出来的,才是对自己写作有助的。学生个性不同,喜好不一,精选的美文亦不同。汇编美文,既能补自己不足,又能吸纳他人所长。这等“愉己”之美事,怡情养性,缩短了自己成长的时间,节省了自己摸索的路程,何乐而不为?

三.实写策略:方法指导,彰显个性

登山,则情满于山。不同的人,因登山的心境、路径、偕同者等的不同,胸怀中所蓄之情亦不同。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只有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才能让各异的方法各显神通。

(一)造句,嵌词,摸着石头过河。最初的简单做法是,让学生将自己印象最深的妙词佳句,运用到自己所写所说的句子中来。一孩子写自己的外婆:那身影,在风中摇曳着,仿若一种花开无声,香气四溢,守候着疼爱的外孙的到来,那是一种幸福的等待,等待,成了外婆的一门必修的课程。很显然借鉴了《祖母的葵花》中的借物抒怀:“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很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正是这种最浅层次的造句、嵌词,让孩子们尝到了写作的乐趣。比谁最会活学活用,现学现写,已经成了初学写作文的孩子们的一种风尚!

(二)仿写,领写,转换角色下水。单是会嵌词、造句,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所需。进一步深入写作的领域的做法是,方法探索阶段。仿写过程中,注意将自己所要写的题材,找寻贴近的范文,可以追寻自己欣赏的语言风格,可以超越自己所认可的写作思路,可以驾驭自己所敏感的心灵过滤出的具体方式方法……不一而足,为我所用。模仿并不可怕,相反,对刚起步的初中生来说,拄着柺棍前行,要稳当得许多。如果,有心的执教者,还可以充当最佳的角色——“领跑者”!先示范给学生,怎样由“克隆——仿制——自由创作”一步步前进。就是中学生写作航程中的最好的舵手了!这种由羡慕别人写作的好手,转入到自己畅所欲言的写作的创造,就是作文本身的一大乐趣!

(三)创新,个性,万类霜天竞自由。真正进入自由创作的领空的做法是,方法实践阶段。生活是写作之源,生活是现实的存在,而学生的作文,就是真实的折射。写作源于“胸中有积累,不吐不快”。在经过了造句,嵌词,摸着石头过河到仿写,领写,转换角色下水的尝试后,带着个性,创新写作,就自然衍生至“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境界了。

四.范例策略:范例引领,自掘源头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引领学生,学会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生活,用审美的目光注视生活,用醇正的心灵之眼拓展生活。

(一)范评美文,精点妙笔之“术”。在读过《祖母的葵花》一文后,教者让学生自由谈谈听读后的感受最深的一点。孩子们最初只能说出一两句自己的认知:有的从主题角度入手,有的从创作风格着眼,有的从语言斟酌角度切口,不一而足。此时,教者从不同层面给学生示范点评:幸福,是“香香的”。葵花子的香,不仅流淌出孩童等待嗑瓜子的幸福快乐,更描画“我们”的童真童趣。文字中,瓜子是花儿吸足阳光和花香结出的果实,是祖母深沉的爱的积淀,突显本文主旨“爱的最强光”。写作手法上,巧用叠音词、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祖母精心伺弄土地,热爱生活的乐观,给孩子们创设了幸福的殿堂。从主题,到写作手法,到意境品读,一步步教给孩子精到的点评之“术”。随着教者评点示范的增多,学生的赏析角度越来越多,在对照自己所写文章时,公正地评价自己的文章的眼光自然越来越高。

(二)范例写作,引领潜游之“正”。写作课程,教者自己率先“下水作文”,不仅仅有意识的引领学生选材亮色而阳光,更能让孩子产生“跳一跳,够得着”的挑战意识。那些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小事,经过老师的浓缩于派生,就能有穿透孩子心魂的魅力,让孩子在写作中,从根本上摒弃假大空的写作思路,从而取得自然贴切的实效。

学生的擂台作文,如“有时候,爱,很浅淡,比如耳边不断响起的足音。那熟悉的由远而近的脚步声,在耳边响起。熟悉得仿佛能让人忘却它的存在,是母亲送来了温热的牛奶,乳白色的液体兴奋地迎着母亲的脚步声左右晃动。那有节奏的足音丝丝缠绕,叩响心灵,而爱恋也一直从喉咙暖到了胃里。铿然的足音不断响起,是不断传送的关怀。那些浅淡的爱一点点慢慢地漾开,像一枚石子投入湖面激起的一圈圈涟漪。聆听爱的寂音,犹比天籁!”

这些在范例引领之下,还要担心孩子的思想潜游“正”与“歪”吗?真的是“无花水也香”啊!

(三)范评习作,自寻优劣之“根”。学生习作《煤油灯下的岁月》范评:“岁月无声,爱,却被沉淀下来。煤油灯,伴着母亲的青青岁月,燃烧出了最至真的情愫。灯,始终是明亮的,只要你心灵的殿堂中,有一处容纳之地,就会散发出无尽的光来。阳光下的旧煤油灯,记忆中的点亮的灯,串起的,都是照耀“我”成长的光源。倾心,倾情,都是岁月的河流打磨成的珍珠”。学生在看到我的点评后,跃跃欲试,争相为其他孩子评点作文,让性灵的文字,真的做到在“阳光下曝晒”!将评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孩子自寻文章的优劣之“根”,比起单纯的一次又一次的说教强上百倍。

五.评价策略:评价鼓励,明确标准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动态的评价,能让学生于睿智的片言只语中,达到“不言不语念真经”的境界,自然享受到“意在笔先”的神奇魅力。

(一)点评巧妙适中,体现人文关怀。对初学者来说,文章叙事顺畅,懂得真情流露,就该给予适当的肯定,在此基础之上,做巧妙的提升,如:你的“爆芽”的“爆”用得富于张力和活力,写出了春日的蓬勃和鼓胀。真希望你的文字中多“爆”些这样的字眼!这种人文关怀,对每一个孩子都很重要,他们也都珍视老师的这份出自内心的肯定!

(二)评语中肯突出,倾注人性关爱。学生的潜意识里,有着许多成年人所没有的敏感神经。空洞的“赐予”褒扬,他们的心田里,自然会长出抗拒的芽苗,对写作的热情,自会淡去直至虚无。而中肯的建议和突出的肯定相结合,能让他们享受到关爱的幸福。

(三)鼓励艺术通透,孕育人心似海。阅读初中生的作文,教者不止是高屋建瓴的引领者,更应该是蹲下身子的欣赏者。在评点学生作文时,用通透的语言,艺术地进行评价,更是一种教学智慧。肯定、赞赏、激励的鼓动策略,能让初中生对写作的热情高涨,持久不衰。

“以人为本来驭文”,是指导中学生写作走向成功的根本。农村初中生的作文成长周期,可快可慢,如果选取方法得当,应对策略优化,学生走上写作的成功之路,自会简省很多。诸多写作储备能力方面的“螺旋”上升,将最终形成学生整体写作能力的周期性提高。

夏年凤,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上一篇:利用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求一类问题的最值 下一篇:艺术透视《水调歌头》中月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