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法官阐明行为的规范化

时间:2022-08-14 09:37:11

摘要:法官的阐明行为就理论上而言存在一定的误区,致使在具体的实践中法官对阐明的方式以及阐明的限度把握不准,由此必须对法官的阐明行为规范化,从而保证诉讼的有效进行。规范法官的适度阐明,保证使用合理的方式进行阐明,从而切实达到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协调一致和规范统一。

关键字:法官 阐明行为 规范化

一、法官阐明行为概述

释明,也可称为阐明,也就是在民事诉讼当中,当案件的实体、程序、法律以及事实等多种问题,当事人不明确的状况下,或者当事人误认为自身所提供的证据已经充足时,法官所采取的解释或者明确行为,从而保证了诉讼人能正确、充分行使诉讼权利、适当履行诉讼义务的行为。法官阐明的权力属于系,也是法官根据其所具有的职权向当事人所作出的事实以及法律上的质问或者指示,从而帮助当事人排除不准确以及存在矛盾的主张,澄清不清楚以及不准确的主张,从而有效补充不充足的证据。

二、法官阐明行为的必要性

法官的阐明行为规定为法官的义务,一方面,能有效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请求,而另一方面,则能有效监督法官认真履行审判的职责,同时也保证与当事人在法律观点上的沟通,从而保证了当事人对诉讼行为形成了合理的行为预期。法官阐明权在本质上而言表示了法官与诉讼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从而使当事人受益。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法官的心态趋于公开化,由此也能获得社会上的正面评价,从而也能通过案件使社会公众了解法律的评价过程,有效提高了诉讼水平,降低了不必要的拖延,维护了司法的公正性。

三、法官阐明行为的规范化

1、规范法官阐明的方式

阐明主要可通过告知和发问两种形式,其中,发问是基本的的阐明方式,对于在法定情形下的诉讼当事人声明,法官都可使用发问的形式进行阐明。而告知是辅助的方式和手段,告知的阐明方式针对的是当事人声明对案件有不明确和不完整的情形,或者在法官需要公开新增基础事项以及阐明法律观点时。告知的阐明方式不适用于当事人声明不适合以及促使当事人提供新的诉讼资料的场合当中。这两种方式应使用发问的方式。发问也被称之为消极阐明,通过法官询问当事人,并理解当事人的意识,消极声明影响到当事人与法官的意思沟通,沟通的质量将对诉讼本身产生一定的影响。若是法官无法理解当事人的表达含义,那么就难以对争讼对象进行确定,那么也难以查明有关裁判的事实,由此也无法进行正确的裁决。若是当事人理解错误对方意思,那么就难以提出有效的反驳,甚至导致表达混乱,由此,法官可通过提示、发问的方式进行阐明。

2、规范法官阐明的内容

在对法官的阐明方式进行了规范后,还应对法官阐明的内容进行规范,法官阐明的内容也就是法官所需要阐明的对象,是法官阐明行为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根据不同的阐明内容,法官的阐明有三个类别。程序释明、实体释明及法律释明。

(1)程序释明

程序释明是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运用时间最早、应用范围最广泛的释明,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释明。程序释明主要说明诉讼案件中的程序事项,并不对案件的实体事项进行认定,而仅仅是一种阐释民事诉讼程序同时将其落实到实践中的具体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引导当事人将所提出的争议问题和事实以及相关的证据材料阐述得更为清楚和明确,保证当事人在合理的期限内积极、全面、准确而诚信地进行举证,从而保障了诉讼活动的持续、顺利进行。程序所阐明的主要情形包括:首先,若是诉讼当事人的诉讼主张不明,致使法官无法理解其真实的含义,并且其表达影响到判决结果时,法官有必要进行程序释明;其次,当事人陈述不明确;再次,当事人的诉讼主体资格不合适;最后,在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时,为了查明实际状况,法官可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进行释明。

(2) 实体释明

若是当事人与法官存在实体事项上的认知差异时,法官不应该沉默不语,而应该针对相关问题对当事人进行阐明,从而给当事人举证、抗辩、变更诉讼主张的机会。实体释明所适用的有几种情形:

首先,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所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事实所作出的判定不一致时,法官要进行释明。

其次,当事人所主张的民事行为的效力与法院所认定的效力不一致时,法官要进行释明。这是由于民事行为的效力对当事人而言,其所承担的法律后果有很大程度上的区别,法官应对当事人进行阐明。

再次,若是当事人对于合同关系是否成立与法院认定不一致时,法官要进行释明。在此,法官应同时向诉讼双方说明,从而引导诉讼双方针对事实提供有效的主张和举证。

最后,法官还应对待证事实进行释明。若是案件争议双方没有对诉讼时效提出对应主张,而法官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理由判定一方败诉,那么则对当事人未实施公正的判决。由此,若是案件包括诉讼时效等多种问题,法院要与当事人进行释明,要求当事人明确表示是否提出主张。

(3)法律释明

当前理论界中,法律的运用能否纳入法官释明范畴依旧存在争议。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待提高,在庭审当中,法官可对当事人所引证的法律理解是否正确可以进行释明。而法官就释明的权责而言,也应向诉讼双方针对法律原意进行开示。法官要告知当事人有关法律规定,并具体说明法律条文的实际含义,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当事人由于不懂法而失去其争取合法权益的权利。

参考文献:

[1]谢丰.法官释明行为规范化刍议[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2]谢文哲.法官阐明立法规定之历史沿革及启示——以德国、美国为中心的考察[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06)

上一篇:关于环卫工人工作疲劳的调查 下一篇:湄公河航运安全合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