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老人危险期应对策略探究

时间:2022-09-04 07:40:02

丧偶老人危险期应对策略探究

【摘要】丧偶老人之所以出现危险期,主要有老年人心理相对脆弱、生理机能下降、精神依托缺失等方面原因。开展积极的应对策略,是丧偶老人平稳渡过危险期的有效办法,比如: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保持广泛的人际交往;坚持学习,敢于接受新生事物;坚持锻炼,生活有规律;直面现实,树立正确的生老病死观。

【关键词】老年人 丧偶 危险期 预防 策略

遭遇丧偶的老年人在丧偶后一段时期,突患疾病或疾病加重的概率及死亡率远远高于一般老人,本文把这一时期称为丧偶老人的危险期。根据国外的一项研究,老年人丧偶后二至三年内的死亡危险最大,是同龄未丧偶者的2.76倍。①医学专家曾对2500名老年丧偶者进行研究,发现丧偶半年内是老人的高死亡危险期,在此期间,丧偶老人的免疫功能只有其他时间的十分之一。②

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老年人口高达1.7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3.26%。从发展趋势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且呈加速增长的态势,而80岁以上的老人还以超高速增长。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20%左右。③

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丧偶老人为3800万,占老年人口的30.36%。中国老龄科研中心1992年的调查显示,全国60~64岁城市低龄老人的丧偶率为16%,农村为20%;而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丧偶率,城市为63%,农村为76%。④以上数据表明,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老龄问题中的丧偶问题日益成为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及早做好预防工作,让老人平稳渡过丧偶后的危险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危险期产生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的心理较为脆弱。退休意味着退出紧张忙碌的工作环境和繁杂的人事关系,同时也意味着失去其他很多东西。因此,退休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众多的“失去”往往会造成老年人一定时间和程度上的心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如得不到有效缓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总的来说,退休人员几乎都要经历一段心理适应期,许多老人在退休“综合症”的影响下,心理逐渐脆弱,承受能力会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一些人一反常态,变得郁郁寡欢,脾气暴躁,甚至小肚鸡肠。

心理承受能力减弱的老人再遭遇丧偶,短时间内会对其心灵造成更大伤害。相对来说,那些兴趣广泛、生活依然充实的老人可以通过注意力的转换,不断排解忧伤情绪,能够比较快地从心理痛苦中解脱出来,逐渐恢复其心理平衡,从而步入生活常轨。而那些兴趣狭窄、生活单调、性格内向的人,很难接受外界的心理帮助,一旦遭遇老伴亡故这样的严重打击,脆弱的心理就会不堪重负,处于这种状况的老人是非常危险的。

器官老化,机体的抗打击能力下降。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器官衰老时间各有不同,但进入老年以后,各种生理器官的功能已全面衰退。在这种情况下,配偶的突然离去会使得本来就较为脆弱的身体难以承受,各项器官的功能难以发挥正常作用,机体的调节器失效,身体状况走向恶化。

精神依托缺失,丧失生活的信心。现代社会,成年后的儿女大多搬离父母居住,或外出谋生,“空巢”老人逐年增多,老夫妻俩只能相互扶持,相依为命。此时,对方的存在就是自己的精神寄托,是维持二人世界的平静生活和保持生命延续的“平衡剂”。一旦有一方先离世,这种平衡就会立刻被打破。老人在丧偶后很可能将自己封闭起来,丧失生活的信心。

提前干预,自我调适,平稳渡过危险期

外界给予丧偶老人的帮助当然有益于他们渡过危险期,但未必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有效。因为外界的帮助很难解决丧偶老人的深层问题,而老人所需要的恰恰就是与老伴在一起的生活。对于这样一种思维定势与生活方式,老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养成过程,想要老人在短期内摆脱丧偶的阴影,重建新的生活,难度可想而知。

笔者以为,让老人平稳渡过丧偶危险期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提前介入,早期预防,为进入老年的人们提早“打预防针”,使其形成抵御风险的机制和能力。这样的老年人即使遭遇到丧偶这样的严重打击,也能够自我调适,不至于不堪一击。简言之,就是让退休以后的老人建立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态度,使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广泛的人际交往,使他们的生活重新充实起来。

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生老病死观,使他们在遭遇丧偶时,能够比较快地把注意力从丧偶的痛苦中转移到日常兴趣中去,或者转移到繁忙的社会活动中来,尽快脱离痛苦的渊薮。其实,丧偶虽是人生之大不幸,但进入老年的人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有一些这方面的思想准备。所以,提前在这方面做些工作,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有利于老年人在遭遇丧偶后比较快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提前干预,早期预防,把工作做在前头,增强老年人的自我防范和调适能力,从内在方面建立起抗风险机制,这种机制远比老人在遭遇丧偶之后才由外部来做工作,让老人“吃药”、“打针”有用得多。

应对丧偶老人危险期的主要措施

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既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应对晚年以后家庭突发事故的有效办法。因此,在进入老年以前,甚至在中青年时期,就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还应与时俱进地培养新的特别适合于老年人的兴趣种类,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同样充实起来。

保持广泛的人际交往面。退休前,人际交往的对象和范围一般都比较宽广。退休以后,人际交往的对象和范围自然狭窄许多。研究表明,老年人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可以使机体得到有效的社会刺激,使人的各种情绪得到有效排解,维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⑤人际交往还可以起到交流信息、学习知识、传授经验等作用。所以,老年人仍然需要开展一定范围的人际交往活动。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关键是要放下架子,不怕丢面子,甚至可以忘却年龄和辈分,与青年人做朋友,保持平等接触。人在晚年如还能保持几位挚友进行正常交往,对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老年人还应该发挥自己的余热,力所能及地参与经济社会生活,通过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面,利己又利社会。这些活动既包括社区、村镇、街道组织的各种老年活动,也包括老年人自发开展的活动,同时还包括老年人可以参加的其他经济社会活动。

坚持学习,敢于接受新生事物。坚持学习,积极用脑,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情趣。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调动人的整个机体和脏器机能,包括视觉、听觉和其它感官以及运动神经的机能,维持机体的有效运转,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抑制痴呆症等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延缓衰老。同时,读书学习还有利于老年人接受新事物,开阔胸襟和视野,把注意力转向更广阔的世界,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老年人坚持学习,还可以激发其参与欲,充实生活内容,积极面对人生。

坚持锻炼,生活有规律。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老年人更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坚持参加身体锻炼,做到有规律地生活,让机体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中。这对于良好心态的形成是有帮助的,而强健的体魄与健康的心态又能有效抵抗各种风险。

直面现实,树立正确的生老病死观。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是不可抗拒的人生法则。人在进入老年特别是高龄以后,身体器官老化,各项功能逐渐衰竭,多病的老人更是危险。所以,老年伴侣谁先去世都是很正常的事。老年人必须明白这一点,必须面对丧偶这一残酷现实,一旦遭遇不测,就应努力从痛苦中及早解脱出来,重新安排生活,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生老病死观念确立的工作可由政府有关机构去做,也可由老龄组织去办,通过宣传教育和各种活动,内化为老年人的自觉意识。老年人自身更要自觉接受这种教育,自觉树立这一观念,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断提高人生境界。

(作者为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注释

①②④曲兰:《来自老父老母的生存报告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51页,第55页,第42页

③罗淳:《从老龄化到高龄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37~139页。

⑤章志光:《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53~254页。

上一篇:中国县域科学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 下一篇:满―通古斯语族禁忌文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