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娱乐新闻:走出低俗怪圈

时间:2022-08-14 07:11:56

电视娱乐新闻:走出低俗怪圈

摘要:我国电视娱乐新闻在其光鲜亮丽的背后,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三方面探讨解决办法,一是净化节目空间,要娱乐不要“愚乐”,二是体现传播者立场:要品质不要跟风,三是承担媒体社会责任:要引导不要迎合。

关键词:电视 娱乐 新闻 低俗怪圈

电视娱乐新闻作为新闻与娱乐之间的交融已成为吸引电视观众的良器,它的出现满足了观众对娱乐资讯的需求。电视新闻的传播手段和视听元素使其展现的娱乐资讯具有新闻性和广泛性,既促进了媒体发展,也丰富了观众生活。但电视娱乐新闻的炫目光环掩饰不了低俗的问题,在媒体文化倍受推崇的今天更值得深思。

净化节目空间:要娱乐不要“愚乐”

娱乐是电视的天性,电视娱乐新闻自然具有娱乐的艺术功能。然而,一些电视娱乐新闻在满足观众需要上,表现出所谓“绝对服从观众需要”的倾向,甚至诱导观众,聚焦于表层的低俗化内容。为了挖新闻不择手段,为了收视率而迎合低级趣味,资讯内容低级无聊,主持人搞怪耍宝,把节目当杂耍,愚人愚己。明星绯闻能满足观众的窥私欲,就不惜降低格调蜂拥而上;“追星族”需要明星隐私,便想方设法进行“地毯式”搜索和报道。娱乐圈最不缺的就是负面消息:吸毒、撞车、、艳照……应有尽有。而负面消息一出,主角都获得了超人气关注,这倒成了电视娱乐传播者的一大“功劳”。虽然有些错不在媒体而在事情本身,但媒体的刻意传播“愚乐”了观众,降低了观众的心智。

“搞笑式”传播方式已为众多电视媒体所倚重,并渐成传媒习惯,在激活人气、提高收视率方面功不可没,但走通俗化路线并非降低节目格调。娱乐新闻以娱乐性为基础,同时应具有思想内涵和文化内质,具有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游戏功能、娱乐功能相统一的节目。娱乐并不意味着庸俗,娱乐并不等同于“愚乐”。高品位的娱乐新闻一样能给观众提供娱乐,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观众的品味。那种低俗化、弱智类、办自家儿戏的节目实在是浪费与腐蚀了频道资源。因此,要净化节目空间应做到:在节目设置方面不可泛滥化,在节目价值取向要保持格调,在报道内容上要正确的取舍,在编辑审片时有娱乐化“尺度”。

体现传播者立场:要品质不要跟风

资源重叠中的非良性竞争也给传媒界自身发展带来困惑与障碍,同质化的娱乐新闻和资讯并非卖点但又难以摆脱。如何从相同的娱乐事件中发掘出不一样的角度和视点,发出自己的声音,就成为吸引眼球的一个重要因素。高品质的娱乐新闻节目需要从有限的资源挖掘新闻,从新闻内容中提炼新颖独特的观点,用最佳的角度和立场去解读,使之产生新的价值。节目不能满足于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更要理性地思考和发掘当中存在的新闻价值。

被一些同行称为为娱乐界的“新闻联播”的《娱乐现场》(《中国娱乐报道》)有一句口号――“一样的娱乐圈,不一样的角度和观点”。如何呈现独家视角?有分析认为其运作特点主要体现为:一是将关注重点从挖掘名人隐私、明星绯闻中转移过来,积极拓展娱乐报道的范围,挖掘娱乐资源,寻找娱乐新闻发展的多元化可能;二是从国内到国际、从名人到普通人,寻找观众需要的多重兴奋点;三是在报道中不能仅满足于简单的汇集信息,而要找准娱乐事件特的报道角度和切入点,加强深度报道。

娱乐新闻具有新闻属性,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娱乐媒体不应捕风捉影,靠臆想和猜测去炒作和夸大内容,也不能靠恶搞、出位等手段哗众取宠。如歌手姚某即将离世时,众多媒体就开始炒作,连篇累牍地挖掘其各种绯闻,年轻的生命就此消失在媒介的喧嚣之中。连明星离世都如此制造噱头,部分媒体缺乏品质可见一斑。

此外,电视媒体要打造符合文明价值观的原创娱乐新闻节目,提高节目的文化品质,聚集社会文化中高尚的精神内核。不同地方要依据自身特点定制节目,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发掘看点,传播高雅的娱乐理念,摈弃过分的感官刺激和猎奇。同时要改变从业人员素质失控的状况。

承担媒体社会责任:要引导不要迎合

由“传者本位”到“受众本位”的转变是媒体观念适应市场需要的一个重大转变。媒体要在市场竞争占据有利地位,制作新闻产品时就必须树立一种与受众紧密相连关系的市场观。电视娱乐新闻因其娱乐性、趣味性特征而吸引观众,媒体在形式和内容的策划上自然要有的放矢,但这并不表示要一味迎合部分观众、效仿海外不良制作,甚至给社会造成黑洞。我国明确社会制作机构不得制作娱乐类新闻,对违反规定的制作机构和播出机构采取吊销节目制作资质、通报批评、停播等处罚措施。这种管理有利于媒体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

一些娱乐新闻节目显示出危险的倾向,不断触及职业、伦理、道德、法律的底线,过分追求高收视率而导致低俗化、恶俗化,甚至背离文化。一些娱乐内容俨然如“愚人堂、疯子秀、傻瓜谈、美人诱”,节目开播后风波不断。受众中心论有其局限性,它可能导致不分需求合理与否一概满足,导致消极庸俗内容泛滥,在培养观众媒介素养方面起反作用。对于作为收视主体的青少年,不良倾向更容易在他们身上产生消极影响。

电视媒体需要注重媒介伦理及相应的社会责任。由于我国大众传媒的属性、定位及传播广度,在大众心理上,电视媒体呈现的观点基本是作为主流价值观得到认同。从大众文化的层面来审视,娱乐新闻节目是满足受众文化需求的“向导性”媒体。电视娱乐新闻对观众的文化层面要求较低,加之依托直观形象传播,因此较适合全方位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传媒在报道事实过程中会产生具有倾向性的新闻舆论,以报道明星为主的娱乐新闻也不例外。娱乐新闻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精神产品。新闻舆论导向包括价值取向、道德取向、行为导向、审美取向等方面。电视娱乐新闻在变革传播理念,改进传播手段的同时,尤其应当承担起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提高娱乐品位的社会责任,“寓乐于教”“寓乐于知”。而随着电视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他们也将更需要高层次的娱乐,并与创新性报道产生审美共鸣。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栏目责编:吉 庆

上一篇:语言与文化同行,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学生国际视... 下一篇:尿的形成动态模拟装置的制作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