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笔花鸟画中质地表现的研究

时间:2022-08-14 06:47:43

关于工笔花鸟画中质地表现的研究

摘要:工笔花鸟画中的质地也有一定的自由性和表现性,为画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种质地的表现被画家所认识和掌握,便会获得一种特具视觉刺激的表现语言。针对工笔花鸟画中的质地表现展开研究,使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打破传统绘画的束缚,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最终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使中国工笔花鸟画更具有时代性,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为当代人学习工笔花鸟画提供一个参考的媒介。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质地;质地表现

质地的概念起初是指某种材料的结构性质。引用到视觉艺术中,质地是指某种单位面积的机理结构。在中国画中质地表现也很明显,虽然没有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不过早在彩陶文饰、敦煌壁画、宋元以来的中国画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绘画对质地的表现也并不是一片空白,诸如干湿、浓淡、枯润、老辣、粗质与细质等这些质地范畴研究的对象,早已在传统的绘画中有所渗透,只是没有把它独立出来进行研究。中国传统的工笔花鸟画也是在创作一种质地变化上的节奏美感,也是透过视觉而唤醒人们的心灵美感。是画家心灵律动的反映,也是艺术家们自我意志的表现和自我体验的印证。所以对画面中质地表现的研究也是我们在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绘画因素。

一、关于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质地表现的分析

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质地虽变化微弱,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就宋代工笔花鸟画来说,从表现技法来看,虽都为设色画,仍可以区分为以传粉晕色为主,辅以淡色勾勒不露笔墨痕迹近于没骨画法和显示墨笔勾勒之美的两种表现技巧。这种为表现画家对自然界多种多样的感受而寻求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的创作思维对于今天的现代画家来说,仍然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楷模。传统工笔花鸟画更着眼于物象自身的精神和质感的描绘,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顿挫转折来表现画面的节奏,从而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受。传统工笔花鸟画多以绢为绘画材料,流传至今仍完整无损,绢质本身光滑细腻,易于勾勒、设色,易于保存。

二、近现代工笔花鸟画质地表现的传承与发展

近现代工笔花鸟画传承了古代工笔花鸟画的技法与表现,同时也有了新的发展。工笔花鸟画在现代画坛已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它继承了古代工笔花鸟画的工整、严谨,同时也有了很多创新的思维。现代工笔画家在古人的基础上,又创造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以点的因素、线的因素、色的因素在缜密的构图中创造出具有平面化的秩序美感。质地的感觉千差万别,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画家可以通过质地上的无穷变化,来宣泄个人对视觉节奏和韵律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画家对美的一种认识。通过画家的体验与实践,更注重了画面形式语言的表现和语言自身的建构,这样来自形态、形色、质地上的变化更加自由,自然万物有机的转化成艺术符号,使画面形成了一种神奇的效果。所以通过这些质地的对比,也大大提高了艺术的表现力,使画家们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使艺术的式样更具有视觉张力。

三、当代工笔花鸟画质地表现的综合研究与运用

我们从中国传统绘画的质地表现中了解到中国画在质地表现上已有了丰富的积累。当中国绘画走到今天,尤其工笔花鸟画,艺术家们把创作伸向民间、伸向世界、伸向大自然。绘画道路走的越来越广,理解的层面也越来越宽,因此出现了一批从精神上脱化古典、民间、和西方现代模式的艺术家。许多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具备了撞击现代人心灵的视觉冲击力。尤其是在质地表现上,有传统笔墨的遗风,也有西方很多新的思维方式,这大大拓展了工笔花鸟画质地表现的领域。从他们的作品表现来看,画家们确实有自己的追求和选择,他们能够放弃中国千百年来的理想追求,寻求一种更适合自己发展和能够揭示内在心灵的表述方法,更注重技术上的制作和材质美感的挖掘。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不同程度上都接受传统绘画的启蒙教育,对传统笔墨内涵和表现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实践体验,另有西方色彩的理性认识,所以在手段上也突破了传统绘画的勾染方法,在勾勒、涂染、拓印、喷洒、帖箔、打磨、堆积、薄罩、厚涂、拼贴、质地创造等方法上展开了多方尝试,在视觉感受上也提高了色彩张力表现。

当代工笔花鸟画在表现手段上的挖掘实际上拓展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表现领域,进入了一个表现手段无比丰富的创造空间。传统的工笔花鸟画是在绢和钒纸上先勾勒,然后用淡墨稍染凹凸,再分染、统染、罩染等等,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制作过程多种多样,有用生宣纸画面先以写意形式展开,再以胶矾将纸作成熟宣,在罩染、设色。也有先裱纸、蛤粉打底或用矿砂打底,然后略工依底稿敷设。也可用丙烯和其它色铺陈作色底,然后依笔痕色迹自然引发,通过材料和色相的微妙对比,使画面有如绢上晕染之妙。这种粗质与细质冷色与暖色,明度上鲜晦之变化及虚实、软、硬、工、拙等相对因素的比较,为画面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媒介,其妙不可言。使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打破传统绘画的束缚,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使中国工笔花鸟画更具有时代性,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

基金项目:本文系佳木斯市2010年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课题

项目编号:10031

上一篇:闽台高校合作开设中华民族民间舞创编课程的构... 下一篇:浅谈铜版画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