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建设的积极影响

时间:2022-08-14 06:18:50

浅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建设的积极影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建设过程中,金融资本的作用功不可没。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概述,针对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并深入探讨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建设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建设;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发和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步骤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它见证了中国农村金融的货币化进程,促进并改善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农村金融领域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补充完善着金融自身的含义和内容。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较以前,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就,但是不可避免的也随之产生了一些亟需面对的问题。

1.现有农村金融资源不足以满足农村建设需求

经济的发展,让农村的储蓄总额大幅增加,大量的资金向城市及非农产业转移。而原本应用于农村建设发展的金融供给总量却严重不足,一些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乡土企业贷款很难,资金周转紧张,这是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2.品种单一的金融产品满足不了市场多样性需求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条件差异性非常大,农村建设所需的金融服务是一个规模庞大却需求各异的市场。然而农村金融供给的品种供给水平远低于城市,银行中间业务量也远低于城市地区。金融产品的单一性根本满足不了农村金融的差异化发展需求。

3.不断降低的经济效益满足不了金融机构发展的需求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及其农业发展银行,某种意义上这些机构都处于垄断的地位。但是这种垄断性的经营模式却直接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缺乏必要的良性竞争,相关经营机构也忽略了服务效率的提升。短期来看可能有不错的收益,而从长远出发,农村金融机构遭遇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断下降而不良资产则不断提高则是在所难免。这显然不利于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的。

二、农村金融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应对策略

1.健全农村金融机构筹资手段,增加可用资源

农村建设属于政府规划项目,政府的帮扶和补贴性的政策显然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进行独立性的市场拓展和资本筹集。金融资本匮乏成为所有农村金融机构都必然面临的问题。政府应当不断完善相关的政府政策,引导农村金融机构走向独立、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可以采取利税补贴、创信贷款等措施,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也可以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进行上市或发行债券等方式,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这种开源节流式的指导政策可以有效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流动资本。

2.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丰富金融产品种类

一个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应该包括三部分:侧重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机构;服务主体为一般工商企业的商业机构以及面向个体农户的合作机构。为了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适应农村经济特点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着重开发一些符合农村发展实际情况,满足农村建设实际需要的金融产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道路。

3.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

商业金融机构、政策金融机构和合作金融机构是护驾农村金融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的合作金融应该起到基础性的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基本上都与相关管理机构保持着频繁和深入的联系;另一方面合作金融机构可以借助自身健全的合作金融结算系统以及良好的运行机制来实现健康发展。总的来说,合作金融模式兼顾了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优点,是社会主义市场化的必然产物。

三、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建设的积极影响

1.农村金融能够为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当今时代,金融市场已经和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农村也不例外。无论农民的消费性需求还是投资生产性需求,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在现有能力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具备资金融通功能的金融就可以大显身手。农村金融机构通常通过政府扶持、农民的货币储蓄以及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等形式对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2.农村金融能够提高农村建设中的资金效率

资金利用效率的提高对于农村建设来讲,也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的。首先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对经手的资金流转状况进行动态监控,可以有效降低相关的交易成本和风险成本;其次农村的金融机构经过用途评估等方式,追求资金的最优化和最安全化利用。这两方面都可以实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使用效率的明显提高,从而将生产力加以凝聚,使其服务于农村建设。

3.农村金融是调节农村建设的重要杠杆

金融与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通过金融资本的流动状况,我们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到各区域的经济活动类型及其进行程度,甚至可以做出预判性的评估。就目前来讲,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农村以及乡镇地区的第二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替代农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医疗、教育、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就是典型的城镇化进程现象。农村金融就是通过经济的杠杆来调节农村的建设活动的。

4.农村金融对农村建设发挥着纽带作用

农村金融不仅能够吸收部分居民的储蓄存款,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而且还可以借助资金的力量,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闲散的资金就是这样,通过金融机构的枢纽作用,汇集之后,流向需要进行筹融资活动的农村建设项目中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部分乡镇企业必然可以成为区域的支柱产业,其上市和筹、融资活动也必然需要经过金融机构的中介纽带作用而实现。

结语

农村金融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农业产业化的实际需要,做好相关的体制改革。才能够将金融的力量,充分发挥于新农村的建设活动中去,这也是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蔡玉杰.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考[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2]李春友.解决农村金融缺失和错位建设农村的当务之急[J].现代商业银行,2006(05).

[3]张玉凤.我国农村金融边缘化问题的思考[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

[4]岳意定,蔡四平.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治理与农村建设[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05).

上一篇:税制改革与经济法的创新 下一篇: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