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玉雕莲花童子赏析

时间:2022-08-14 05:58:55

摘要:随着宋代经济和城市商业的发展,民间用玉发展到一个历史的高峰。在宋代世俗用玉中,玉雕童子大量出现,而玉雕童子中又以莲花童子的形象最为常见。本文对出土、传世的宋代玉雕莲花童子实物进行了简单梳理,分析了其艺术特征;并进一步考证了莲花童子这一形象在宋代大量出现的民俗背景。

关键词:宋代;玉雕;莲花童子

宋代是中国历史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政治上,文官政治取代了唐代以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经济上,农业技术进步、城市商业和手工业迅猛发展。官方政治上的无所作为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民间生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世俗化,成为宋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不论是从《清明上河图》中城市生活的盛况,还是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汴京的繁华,我们都能一窥宋朝社会生活的开放风气。这种风气的形成一方面与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分不开,另一方面也是市民们异族侵略的压力下“及时行乐”思想的体现。

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由于文人阶层地位的提高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宋代用玉可以分成两大主流:一方面,因为金石学的兴起和文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出现了大量仿古玉器及文房四宝等文玩。另一方面,市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世俗装饰、陈设用玉形成了很大的市场。这使得宋代玉器进一步突破了祭祀、“比德”等传统用玉观念,在种类和纹饰图案上都呈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

宋代玉器中实用玉器(佩坠之类)占据了重要地位,不论在材料还是在工艺上都相当考究;高濂曾评论说:“自唐宋以下……猿、马、犬、猫等动物,花朵及种种,碾法如刻,细入丝发,无隙败矩,工致极矣,尽矣。①”其中,存在着大量玉雕童子的形象,他们有的足跨枝叶,有的抱球或持盒,有的嬉戏,有的舞蹈,形象清新可爱。清王世祯的《香祖笔记》中就记载了宋高宗丢失玉孩儿扇坠,后于鱼腹中失而复得的故事。而在宋代玉雕童子中又以莲花童子的形象最为常见,最富有生活气息。

宋代玉雕莲花童子不仅有出土遗物,也有大量传世品存在。现存的出土及传世品主要有:故宫藏“玉雕持莲童子”一件、1981年四川广汉发现的窖藏南宋“玉雕持荷双童”一件、“玉雕荷丛童子”一件、上海博物馆、上海文物商店藏“玉雕持荷童子”两件、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藏“玉雕持果枝荷莲三童”一件

这些玉雕莲花童子均为圆雕,童子多雕有大脑壳,后脑部位多凸出;脸部鼻子为葱管小鼻,鼻子自上直下,从两眼内眼角直通嘴部;眉毛为“八”字形;樱桃小嘴;耳朵刻划明显,位置较靠前,接近腮部。着大襟中式衣服,外加以坎肩和肥裤;手多作拳头形;以阴线表现衣纹,衣纹有素的,也有斜方格纹或米字纹。

宋代世俗用玉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莲花与童子组合,从字面上看,“莲”与“连”同音,莲花童子就是“连生贵子”之意。但是,除了谐音,这一题材在宋代的大量出现还有其民俗背景。

《东京梦华录》载:“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②”至临安,这种风气仍在沿续,《梦粱录》说:“此东都流传,至今不改,不知出何文记也。③”

莲花与童子的组合,究竟典出何处呢?

宋代佛教在民间已相当流行。一说莲花童子的题材是缘于佛经故事“鹿母莲花生子”。《杂宝藏经》记载,在很久以前,西域波罗奈国中有一仙山,山上居住一名梵志,他常在山石上小便。一次,一只雌鹿舔食了他的尿后生下一女,梵志遂将女孩收养。女孩长大后,被国王娶为第二夫人。后来二夫人怀胎,生下一千叶莲花怪胎,大夫人蒙住二夫人双目,不让她看见,把怪胎放入竹篮扔在河中任其漂流。乌耆延王恰巧带领徒弟在下游经过,看见了便将篮子捞上,一打开,只见千叶莲花的每一叶上都有一个小儿。国王将这些小儿养大成人后,个个力大无穷,皆为有用之才。这个吉祥的故事在宋代民间广为流传,寄托了上至帝王下至市民盼望“多子多孙,人人成才”的美好寓意。传说这一题材的玉佩体弱的小孩佩有健康成才之兆;成人佩则兆“莲生贵子”。

另一说,莲花童子源于“磨喝乐”,或“摩罗”孩儿的故事。“磨喝乐”或是“摩罗”都是佛陀的儿子罗睺罗的音译。据《阿弥陀经疏》,释迦牟尼佛出家六年,罗睺罗方生了下来,诸侍皆疑他不是佛种。释迦牟尼成道后,还宫说法,罗睺罗的母亲、释迦牟尼佛的妻子耶输陀罗,为证清白,让罗睺罗持“欢喜丸”赠父,释迦牟尼为检验罗睺罗是否是亲子,遂将诸侍者尽化为佛,可是罗睺罗却将丸准确地交给释迦牟尼佛,诸侍者方信他真是释迦牟尼所生。罗睺罗在佛经中的含意是“覆障”,即因他居母腹七年方生而得名,但他与释迦牟尼相逢便认,显示了他具有极其聪颖的慧根。罗睺罗十五岁出家,在佛陀十大弟子中称密行第一。罗睺罗作为佛的儿子,聪慧过人;莲花又是佛教中智慧的象征,罗睺罗的形象当时就和莲花荷叶结合在一起。《西湖老人繁盛录》中载:“御街扑卖摩睺罗,多着乾红背心,系青纱裙儿……卖荷叶伞儿。④”《武林旧事》中也有:“小儿女多衣荷叶半臂,手执荷叶,效颦磨睺罗。⑤”让儿童执荷叶效颦罗睺罗,表现了市民对于孩子美好的期望,即希望他们能够像罗睺罗一样聪慧过人。所以,按这一说法,玉雕莲花童子是罗睺罗的形象,抑或是对小儿女们效颦罗睺罗形象的描摹。

宋代玉雕莲花童子以其质朴清新的形象体现了宋代玉器“形神兼备”、灵秀生动的特征,同时也寄寓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望。(作者单位:青浦博物馆)

参考文献:

[1]范学静,《宋代玉雕童子面面观》,《收藏家》,2004年第8期。

[2]王今栋,《“磨喝乐”考》,《中国美术报》,1986年第4期。

[3]周南泉,《古玉器——文物鉴赏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注解

①高濂著,赵立勋等校注,《遵生八笺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548页。

②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54页.

③吴自牧,《梦粱录》卷四,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23页。

④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盛录》,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12页。

⑤周密,《武林旧事》,西湖书社,1981年,43页。

上一篇:比时间短,比爱情长 下一篇:讨论海林市水能开发与经济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