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鞋

时间:2022-08-14 04:28:36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和梅各有长短,“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伸开五指还不一般长短,这些道理,作为教师都明白,可是面对实实在在的一群孩子,有时却往往不切实际,急功近利,希望他们全都优秀,老师如此,家长更是如此。于是,很多的烦恼也就应运而生,老师愁,孩子忧。其实,我们可以换个方法,运用一些心理学的方法,教孩子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就像帮学生找到一双合适的鞋,也许情况就是另一番光景,基于这种思考,我采用了以下措施:

一、够自己能够得着的苹果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测验,让一群孩子围绕一棵树摘树上的苹果,有的人想方设法摘最高最好的苹果,而有的人只摘自己够得着的较好的苹果。实验结果验证:只摘够得着的较好的苹果的人,往往是一些充满自信快乐的人。根据这个原理,我教孩子们制定语文学习目标,不要太高,只需要超过自己的前一名就可以,虽然简单,可是持续前进,效果也是惊人的。

每个人都有追求进步,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心理需求。如果成功的概率过小,他们就会失去信心。所以在课堂提问时,我总是把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优生回答,这样优生的思维得到开发,而相对容易的语文问题,学困生开动脑筋也可以找到答案,在教师的鼓励下更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信心。

我把全班七十多人按六人一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这六人成绩差不多,每一个月评比一次,选出两名进步最大的表扬,以此类推,激励全班学生的兴趣,这样,全班同学在语文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好局面。

二、巧妙刺激养成好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白鼠实验中发现,如果每隔二十秒就对小白鼠刺激一次,在强化刺激后,白鼠的反应就会停顿,然后反应速度增快,在下次强化刺激之前达到高峰。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连续的固定的强化刺激是必须的,这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完成任务,尽快得到奖励,但是又不能让学生找到规律,避免他专心等待刺激。

例如我班每周三进行语文作业评比,学生找到规律后,每逢周三的作业就格外认真,尤其是几个机灵鬼,平时乱写,周三特好。了解到这个信息,我宣布:作业评比不定时,这样他们就不敢马虎了,渐渐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有时,我们还可以用别的方法代替,例如我班,学生每进步一次就奖励一颗红星,当红星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可以被评为“红星少年”,这种方法可以起到长效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习惯是十分有利的。而对一些特别调皮难管的学生,我采用更多的有效方法,例如设定“进步奖”。“一日一表现”“昨天的我,今天的我”等各种活动,强化奖励的效果,让学生在不同的对比中发现自己,找到自我。

三、甘于平凡但不平庸

如同所有的士兵将来都成为将军是天大的谎言一样,要让所有的孩子都非常优异也是不可能的。在现实生活中,普通平凡的孩子还是多数,就像每一年我们都要送走七八十个孩子进入新的学校,可是,又有几人将来能考上“北大”“清华”呢?“人生就像赛跑,淘汰制,永远把跑得最快的拉出来再跑,所以,永远失败的多。胜利的人少。胜是偶然,败是必然,没什么大不了”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

所以在我的班级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认识到学生的平凡,教学生认识自己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凡,才能有自知之明。平凡不等于平庸,平凡只是一种心态,代表着谦逊宽厚和从容。平凡的孩子,平凡的教师,平凡的心态,平凡的教育。在这种环境中,每个孩子都很快乐。例如我班有一位家境很好的孩子,刚开始还有些不可一世,慢慢的融化在这个环境内,也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人。

在基于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孩子们的自信心空前高涨。我更是因势利导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展示自我的聪明才智,一幅漂亮的画,一张工整的钢笔字,一篇优美的文章,甚至一件粗糙的小制作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感到自豪,增强自信。

总的来说,给孩子们确立一个合适的目标,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我觉得就像给孩子们穿上一双合适的鞋,无论他们走远还是走近,最起码可以保证他们走得轻松,我想这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吧!

上一篇:浅谈江淹《杂体诗三十首》的摹拟特色 下一篇:共饮丹江水(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