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教材驾驭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08-14 02:39:32

对比教材驾驭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摘 要:探讨了新旧化学教材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对比,总结了高中化学教学应加强的教学观念及自身学习观念的转变,强调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 教材对比 教学理念 师生关系 研究性学习 学习力

为了体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指导思想,江西省对高中化学教材进行了又一轮新的改革,2008年秋季在江西省各重点高中得以全面推开,教材的更新是发展经济、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体现了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现在新课标已经实行三年了,今年也是江西省新课标的第一年高考,现在要探讨的不是新旧交替而是如何对比好新旧教材的改变,教师如何驾驭好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的教学?

一、 对比高中化学新旧教材,从内容上察觉教材上整体的变化与改革的方向

在教学理念上, 高中化学新教材强调“实用论”,新教材没有把培养化学专业人才作为主要的课程任务,而把目光瞄向全体学生,重在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化学素养。新教材的必修模块降低了难度,增加了许多内容,阐释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使学生能较自觉地关心环境、能源、材料、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旧教材则以“专业论”为主,注重传授化学知识,忽视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把培养化学专业人才作为主要的课程任务。

在师生关系上,新教材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新教材的编写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且语言生动活泼,采用了比喻等手法,非常注意层层引导,使教材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启发性,能吸引学生自觉地阅读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某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描写得非常具体,非常贴近学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自学。如人教版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一节中,一开如就描绘了地球上主要以水为主,为一个水球,大部份反应都在水溶液中进行,而且离子间的反应没有活化能的要求…这些内容在课本上体现出来,学生在阅读课本时有一种享受的感觉,这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旧教材是以教师为本体的,强调教师的权威与作用,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从传授书本知识转向培养学生学习力,教师需要扮演一位引路人的角色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或者说只是提供了学习的一个范例,培养学生的学力比传授书本知识更加重要。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1]我们要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必拘泥于教材,不需再受教材的严格约束。如一些学生自学可以解决的纯叙述性的内容不需要再在课堂上讲授,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学生的特点来大胆地处理教材、选择授课的内容,为了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也可以有选择地增加教学的内容,做到最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课程的性质。

三、冲破固定不变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讲究多样化教学,特别是类比思维的运用

化学教学中类比思维运用的设置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种既孕育着迷雾而又引人人胜的情景,提出既不是唾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的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运用直觉、联想、分析、比较去推理,去活化思维,教师则乘机诱导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2]

例如:科学实验证明,同主族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其性质相似,例如,硫化物的性质类似于氧化物,过硫化物的性质类似于过氧化物,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CS2与Na2S溶液一起振荡,水溶液由无色变为有色:__________________。

(2)As2S6溶于Na2S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2S2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淡黄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同主族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相似的规律,运用类比思维即可解决问题。

(1)类比CO2与Na2O的反应得:

CS2+NA2S=NA2CS3

(2)类比P2O5与Na2O的反应得:

AS2S5+3NA2S=2NA3ASS4

(3)类比Na2O2与盐酸的反应得:

Na2S2+2HC1=2NaC1+H2S+S

四、教师的主要工作从讲解知识转向示范和评价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但不应该是“主演”,在教和学中,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好象是学的事情,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说起实在来,却又象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教和学分离了。”在新教材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是活动的组织者、监控者,最多只能算是“导演”,“主演”应该是学生,教师不能跟他们“抢镜头”。

五、教师需要加强学习,适应时代要求

教师自身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每个教师都应成为研究型教师。倡导教师成为研究者不是要把教师变为专业的教育研究者,而是鼓励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针对发生在自己工作情境中的各种教育问题开展研究。因为教育教学完全是个性化的行为,现成的理论与实践很少恰好适合自己的课堂。在教材的处理应用上,在教学资源的设计利用上,在课堂组织形式的匠心独具上,教师都有很大的发挥余地和打造空间。

著名教育家、教育部新教育实验课题组总负责人朱永新教授号召教师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3]他说:“苏霍姆林斯基现在是一位世界公认的大教育家,但他不是从‘实验室’里走出来的书斋式的教育家,而是根植于教育实践土壤之上的一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就是坚持不懈地记载自己的教育实践,同时又在时时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 朱永新从2002年倡导推广“新教育实验”,主要就是让教育理念变成教育实践。就目前的实践效果而言,新教育已经显示了它的意义。江西省对教师自身的培养也作出的安排:要求一线教师每年都要上全国继续教育网进行学习,当然这只是一种途径.

参考文献:

[1][3][美]Stephen D.Brookfield. 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第62,69页.

[2]杨学琴.化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思维”初探与实践,新华教育研究 2009年第2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减数分裂的辨析 下一篇: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