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设计初探

时间:2022-08-14 01:15:15

网络环境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设计初探

摘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针对外贸业务相关岗位设计的外贸专业核心课程,在网络逐步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各个领域的当下,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设计是提高教与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网络;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052—0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国际商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系统性强、技能要求高的课程,也是该专业其他主干课程如外贸函电、外贸单证业务等课程的前置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其中学生网民占比为28.6%,20~29岁的网民占比为30.2%。可见大学生网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当今时代,对网络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研究是做好该课程教学工作、提高课程教与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1 课程设计的依据和背景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设计思路是以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等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标准,基于外贸进出口工作过程重构课程内容体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因此,网络环境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就从当前环境下外贸业务相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入手,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进行深入探讨。

1.1 网络环境下的外贸工作呈现出的特点

1)贸易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外贸业务拓展往往依赖于展会、境外客户推荐、电话推广等方式,在网络日益普及的当今时代,电子商务成为各外贸公司开发新客户的重要手段之一,任何一家公司都不能忽视这一新兴的贸易方式。

2)业务处理的网络化。传统的外贸业务在办理的过程中需要涉及数十个部门,每个业务环节都需要业务员去相关部门办理。而现在外贸业务的办理可以通过电子口岸系统一站式处理,甚至汇款都可以通过网银来解决;与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往来也只需要轻点鼠标,足不出户就能完成。

3)业务信息的即时性。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外贸业务的相关信息也在随时更新,外贸业务员必须随时关注最新的市场行情、汇率变动、航运信息等,才能报出最有竞争力的价格,并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利润最大化。

1.2 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学生外贸实务学习特点

1)理论学习能力较弱,实际动手能力较强。高职学生的特点就是实际动手能力较强,而理论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利用这一特点,增加实际动手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熟练操作互联网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在互联网上的亲身操作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专业技能。

2)课程内的企业顶岗实践的机会较少。由于外贸工作的特点不可能接纳很多学生进行短期顶岗实践,因此在课程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充分与企业实际操作的内容接轨,用企业真实的业务资料作为背景材料,利用真实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

2 网络环境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设计的重点

2.1 利用网络整合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以进出口业务流程为主线,根据外贸业务的工作过程设置教学模块(项目),分别包括外贸业务的准备、外贸合同的磋商、外贸合同的签订以及外贸合同的履行,在每个教学项目下根据实际工作内容设定学习任务。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新教学内容。教师要利用网络等渠道搜集最新的行业信息和相关资料,并利用各种沟通渠道向外贸从业人员获取第一手的企业案例和各种证单,充实教学内容,使外贸实务专业教学最大限度地与实际接轨。

2)增加利用网络进行实操的教学内容。根据外贸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利用网络进行客户开发、寻找供应商、搜集航运信息、掌握汇率变动状况以便准确报价等内容,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际操练达到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目的。

2.2 利用网络辅助完成教学组织

首先,本课程实施的特点就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立虚拟公司、选定主营产品后,就以该产品作为典型产品展开客户开发、合同磋商、合同拟定和合同履行等各个任务的学习,这个公司及产品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与学过程中。那么学生就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完成公司成立、产品选择以及客户开发等一系列工作,这些都需要借助于网络来完成。

其次,按照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每个学习任务下的课堂教学可分为“任务目标”“情景呈现”“知识讲解”“操作示范”“完成任务”“成果评价”6个逐步演进的步骤,即根据实际工作目标确定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课堂学习之后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然后给学生创造一个工作情境,由学生讨论或分析该情境下的工作任务,并且试着去解决。如果是简单的任务,学生可以直接尝试完成;如果是比较复杂的任务,可由教师先进行操作示范,再由学生操作完成。其中知识的讲解可以穿行。最后由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点评或者学生互评。

在以上的教学活动中,情境呈现、知识讲解、操作示范、完成任务都可以借助网络展开,比如情境呈现的案情可以是网络上的实际公司和实际业务场景,知识讲解的来源就是网络资源(或网络课堂)并可以通过实景的方式进行呈现,操作示范和完成任务都是在网络上进行实际的操作,可以说整个课堂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

另外,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外贸合同的履行往往是教学的难点,一般都认为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却很难进行教学实施的内容。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进行改革:先由学生利用软件进行网络模拟操作,然后各小组分别以各自公司虚构的产品出口合同进行合同履行过程的汇报,由教师和同学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考评。

上一篇:没开门红,有开门礼 下一篇:基于百度知道的网络学习平台的交互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