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野?任性?小小支配狂?

时间:2022-08-14 12:41:35

L心理症状:晓路如此撒野

一天,我接待了一位年轻母亲的来访,听她诉说难题。

她有个4岁的儿子,叫晓路。别看年龄小,在家里权力却最大,全家人都得听他的,不高兴就会连哭带闹的撒野。一天该吃晚饭的时候,晓路非要打开电视看《熊出没》。父母说吃完饭再看,晓路就开始撒野,连哭带闹。结果,妈妈还是依了晓路。一次,小表弟来家里。玩了不一会儿,晓路就和小表弟打了起来,就因为晓路想让小表弟一切都听自己的。可同是男孩子,小表弟怎么可能完全听命?于是,晓路就开始撒野,大吵大叫,把玩具砸坏了,还把小表弟给打哭了。

在家里这样,在外面也这样。一次在公交车上,因为妈妈不让他吃零食,晓路又开始撒野,大喊大叫,一车人都被惊得捂上耳朵。到这时候妈妈也投降了:把零食交给了晓路。周末,全家人和亲戚家一起吃饭。饭菜上来的时候,人还没到齐,看着桌上的大虾,晓路就要吃。妈妈说:“等一下,我们和大家一起吃。”一句话就让晓路大哭起来,还在地上打滚,奶奶赶紧说:“吃吧,吃吧,让孩子吃吧!”

一个4岁的娃娃,为什么这样撒野?原来,晓路主要由爷爷奶奶带大,在他们家族中就这么一个男孩,爷爷奶奶非常溺爱,“要星星不给月亮”,结果晓路学会了耍性子。而且,爷爷奶奶还把孩子耍性子,当成口头语挂在嘴上,当着孩子的面总说“这孩子真会耍性子,性子来了,谁都得听他的,要不就撒野”。父母呢,也经常把撒野这句话挂在嘴边。就是在向我诉说中,晓路妈妈也不知道说了多少遍。

L心理把脉:由任性发展为支配狂

很明显,晓路的撒野是家庭教养失误的表现。

有些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珍宝,一味娇惯溺爱,让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过度膨胀。另一方面,成人当着孩子的面,反复地述说孩子的撒野任性,这种消极的评价好比给孩子贴上一个消极的标签,足以把孩子“引导”成一个撒野任性的人。这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也叫做“标签效应”。

不过,晓路的撒野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任性的范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下面三种情况的孩子容易由任性发展为支配狂。第一种是被成人过分宠爱的孩子;第二种是有慢性疾病或身体有缺陷的孩子;第三种是被成人过分忽视的孩子。说是三种,其实还是两种,因为第二种孩子,不是被过分宠爱,就是被过分忽视。晓路就属于第一种情况。

孩子很小的时候,甚至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对父母的可支配性,就已经非常敏感,就有了一种支配欲、一种权利感。上述情况的孩子,由于家人的过分关注或过分忽视,导致他们对于自我及权利的认知更加强烈:受到过分娇宠的孩子,因其周围的一切统统都在适应他,就会自我中心膨胀而形成支配他人的习惯;受到过分忽视的孩子,对自我的认可更为强烈,会想尽办法使自己成为被关注的对象,也会表现为支配他人。一旦这种初始的支配行为,没有及时纠正,孩子便切实体验到自己任性的好处,以后再不会作其他的选择,而是以种种方法热衷于体验支配环境和他人,动辄无理取闹,行为越来越霸道,最终成为小小支配狂。

支配狂是一种由于性格过分偏激,导致情绪难以自控的心理障碍。这样的孩子,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无理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须围着他转,并倾向通过极端的语言行为等,来引起旁人的注意,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L心理处方:从不迁就孩子开始

对于孩子这样的心理问题,预防是最重要的。怎样预防孩子的任性?怎样预防孩子的任性发展为支配狂?

一是摆正孩子的家庭位置。这有两个意思:不要过分娇宠,不要过分忽视。一般来说,过分忽视的情况不多,重要的是不要过分娇宠。比如,在家里通过食物分享,通过角色游戏,让孩子从生活中逐步体会到,自己只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而不是核心,自己在家中是被关注的,但没有特权,更不能在家中指挥一切。在这一点上,祖辈特别要注意,不要娇宠孙辈。

二是合理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任性常常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所以,父母以合理的方式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这是睿智的。当然,满足孩子的需要一定要讲究条件,对该满足的需要可以满足,对于不能或不该满足的需要,一定要坚守原则,毫不妥协。最不可取的做法是,非要等孩子任性发脾气了,再来答应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发现成人可以被支配。在前面案例中可以鲜明地看到这一点。

三是敏锐关注孩子的情绪。情绪变化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当孩子出现任时,总会有一些情绪上的反应,父母一定要找出原因:是孩子没有得到恰当的关注受了委屈,还是孩子的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然后,针对具体原因,及时疏解孩子的情绪,而不是一味斥责孩子。

四是从开始就不迁就孩子。孩子的任性和支配欲,常常怪不得孩子。有多少父母或祖辈,孩子刚一哭闹耍性子,就心软了?就百依百顺?等到孩子已经掌握了任性这个要挟成人的“法宝”,知道任性可以支配成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无休止地恶性发展下去时,才知道发愁?孩子出生后,就和父母处于一种“亲子互动”的关系中,互动过程中,他们会很敏锐地抓住时机学会影响父母,甚至支配父母。所以,必须从很早就注意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不给孩子学会用任性支配成人的机会。

沟通了上面的意思,晓路妈妈领会很好。我建议她回去首先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和爷爷奶奶开一个会,转变他们的认识,统一思想,拿出行动。

另外要学会“冷处理”,国外也叫“暂停隔离”,即孩子无理哭闹时,不必回应,可把孩子放置视线可触及的安全处所,隔离几分钟,任他哭闹,之后以什么事都没发生的姿态对待孩子。

不久,晓路妈妈在电话里告诉我,由于他们做出了改变,做好了预防工作,特别是避免了消极标签,谁也不再说孩子任性撒野,也学会了“暂停隔离”的方式对待孩子的哭闹,现在已经看到晓路身上的变化,哭闹撒野的时候越来越少了。

上一篇:abc,拼读不再烦 下一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管理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