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素质,不能轻视知识

时间:2022-08-14 12:01:53

注重素质,不能轻视知识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是重起炉灶,而是继承与发展;不是不要知识,而是要更加重视知识。

关键词:素质教育 轻视知识 传统教育

目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轻视知识”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部分教育工作者简单地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搞活动、减负、组织兴趣小组、加强德育和音体美劳等“非考学科”。以为实施素质教育与传统知识教育是矛盾的,以为素质教育不是传统知识教育的完善,而是对传统知识教育的否定。

一、倒洗澡水时不能倒掉孩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布鲁纳在进行教育改革时,就曾大声呼吁倒冼澡水的时候不能倒掉孩子。这句对美国人的提醒话,我觉得对现在轻视知识的认识也同样适用。

这些认识的出现,与人们对于追求升学率消极负面影响的情绪以及对知识教育中的缺点不满的心理有关。追求升学率的消极负面影响多少年来困扰着我们,知识教育中也的确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知识本身更新不够及时,结构未能及时调整,也不够精简;传授不甚得法,被动接受、呆读死记、机械训练等,特别是普遍停留于认知浅表层次,而不能深入到能力、情感、思想品德;它与学生的经验和实际活动不协调乃至脱节等。这双重的消极危害,都落到学生头上,身心不堪重负,导致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但如果仅仅因为传统教育注重教授学生知识,就否定知识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忽视知识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提出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是两回事的看法,是找到了问题,把错了脉,开错了药方,根本治不了传统教育的“病”,甚至有可能使“病”情加重。

应该开什么药方去医治传统教育“病”,还需要进行研究。这些认识只是起着对教育传统中顽固积弊猛烈冲击、给人以启迪和警示的作用,终究不能作为正确的指导思想,如果我们今天依靠它来指导我们的教育、课程改革,可能将重犯历史的错误、前人和他人的错误,其后果是使人忧虑的。前苏联20世纪20年代搬运实用主义的一套去改革“读书学校”,导致20世纪30年代的矫枉过正,几乎走向脱离实践、“无儿童”的地步就是例证。美国20世纪60年代课程改革也因为走得太远,脱离实际,引发一场强大的带保守倾向的“恢复基础教育运动”,也是一个例子。近年来,美国和前苏联的课程改革“表现出惊人的相似:让学生在更短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科学和文化知识。因此,两国都耗时费力地组织了各门学科的第一流专家重新编写新教材、更新教学内容,以容纳各类最新、最先进的知识。”从这些研究成果来看,各国的教育、课程改革,关于重视“基础学力”,重视“知识”是很突出的。为什么有些人不与国际共同趋势相一致,却相反要知识降位、要从知识教育“转轨”呢?用轻视知识的思路去医治传统教育“病”,是一个不良的药方。倒洗澡水的时候千万不能把孩子也倒掉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对传统教育的不足无限放大。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进行思考,有助与推动工作,然而以此推论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是对立的却犯了逻辑错误,有移花接木之嫌。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的不断宽善;不是重起炉灶,而是继承与发展。不是不要知识,而是要更加重视知识。

二、教学是知识的“加工厂”

学生的各种发展是知识引起的,是知识的内化,是知识的超越,教学工作就是将人类历史经验的精华即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精神财富。教学工作不是别的,主要就是对知识进行种种“加工”的工作。

首先,将知识打开。知识好比一个百宝箱,里面藏了大量珍宝:不仅内含有关于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而且内含有人类主观能力、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精神力量、品质和态度。这些“珍宝”不会自动地呈现出来,也不能简单而直接地拿来,因此要想办法让学生也经历一下,并且不只是简单经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亲身去体验。所谓将知识打开,就是把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加以还原、展开、重演、再现……每位教师都是自觉不自觉地这样做的。

其次,将知识加以简化实现内化。将还原、展开、重演、再现……的活动方式和过程,加以简化,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原原本本地照搬或复制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话动方式和过程,是不可能的、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重演什么?怎样再现?要进行改造、专门设计、简化、典型化,如缩短过程、平易难度,精简多余情节等。在展开之后,沿着相反的方向,进行压缩、提炼、抽象、概括,回到结论、概念、公式、原理。这样,就可以实现知识的内化。

最后,实现知识的外化。知识内化的真正完成,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还需进行外化过程,即把此前领会的知识通过操作和言语展开、呈现出来,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就是练习、实习、实验、操作,问答、考试,包括审题、解题、判断等过程。

教材中的知识如果不经过打开、简化等一系列内化、外化工作,教师照本宣科、简单告诉,学生完全机械记诵,那是不能为学生掌握并促进他们的发展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学生的发展中起何种不同作用;不同类型的知识学习过程和条件有何不同;它们的测量和评价标准有何差异。但如果根本没有知识或轻视、削弱知识,那么学生的发展更无从谈起,主动学习态度、能力、情感、价值观等等便无源无本,教师纵有孙猴子的本领也变不出来,道理很简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三、“车儿”要赶路,必须“动力”足

在国际冲突频繁不断、国力竞争尖锐激烈的情况下,立国制胜之本在于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从个体角度来说,一个人如果不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在智育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准,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生产的要求,就不能把握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更不可能对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从社会角度来说,无论是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主要依赖与国民的科学文化知识修养和智力发展水平。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语莫过于“科技、创新”。当前,我国最为急需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自主创新。在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已经成为改造世界、创造奇迹的强大武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越来越依靠科学知识,而我国真正掌握科学知识的专门人才的数量还很少,所占人口比例就更少,缺少必要的科学知识修养的劳动者为数众多,相当数量的劳动者还是半文盲,这是我们谁都不能不正视的一种客观存在。抓住科学知识教育这根主线,就可以带动全局,确保我们的教育不失现代水准,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理想目标就具备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教育的一个千古不易的“硬道理”。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是重起炉灶,而是继承与发展;不是不要知识,而是要更加重视知识。以上所述,不尽完美,我们还需不断努力思考,力求探寻出一条既能让学生素质能力得以提高,又能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先进的知识的教学新路子。

上一篇:浅析教学提问艺术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以情优教,促进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