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歌多版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13 10:37:05

一歌多版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一歌多版,以听导唱,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教师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鉴别能力的音乐听众;让学生快乐着、歌唱着!

【关键词】一歌多版 聆听 感受音乐 参与 合作 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158-02

同一首歌,大家唱!怎样唱出别样情?一歌多版,以听导唱,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教师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鉴别能力的音乐听众;从而让学生快乐地歌唱!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必须调整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坚持下列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中,听赏为主线,充分揭示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

一 以听带练,激情趣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应以整体听赏的方式来体验音乐,理解“整体大于元素的总和”这一心理学原理,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地讲授。

二部曲式的《邮递马车》,由作曲家古关裕而、词作家丘灯志夫作于1951年12月。上课伊始,简短的介绍过后,首先给学生听赏由中岛美雪演唱的日语版本:歌曲洋溢着欢乐的情绪,原汁原味的演唱,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歌曲特有的意境。

《邮递马车》1952年由日本歌手冈本敦郎演唱得以广泛传唱。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逐渐传播开来。歌曲B乐段(第25~50小节)前半部分曲调比较舒展,后半部分用男女声交替演唱“听啊!”、“看啊!”,配上不断跳跃的旋律,把生活在边远牧场上小伙子们和姑娘们希望邮递马车快点带来信息的心情,描写得十分生动传神。接着,笔者给学生播放了由老一辈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的“中日双语版本”:边听边想,这个版本与先前教材配套里的普通话版本,在“听啊!”、“看啊!”处的演唱有何不同?

(教材曲谱)

(朱逢博版本)

通过静心聆听比较,找到了旋律骨干音,学生们很快便学会了原有的旋律;还在老师的指挥下,把两个版本的唱法融合成了此起彼伏的二声部的合唱小片段,充满希望的嘹亮歌声油然而起。

紧接着,播放由“八只眼组合”演唱的歌曲版本,适时提问并重点听赏A乐段:歌曲前奏、配器有何特点?分句或乐句尾部长音的演唱运用了什么手法?无须老师赘述,音乐响起,伴随着清脆快乐的口哨声,在打击乐模拟的马铃的伴奏下,仿佛远处马车驶来,生活在边远牧场上小伙子们和姑娘们正翘首以盼!紧接着“八只眼组合”的“长音加花”伴唱的演唱形式,更引得孩子们模仿哼唱个不停;还情不自禁

的做出扬鞭、催马、送信忙的样子,悠然自得、乐在其中。

古人曾说:言之不足咏之歌之,咏歌不足舞之蹈之。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二 以听引唱,巧拓展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学习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是欣赏主体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出来的感情相互交融、产生共鸣的过程。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老师不再唱独角戏。

《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非常出名的诗歌,原文是苏格兰文。《Auld Lang Syne》是18世纪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根据当地父老口传录下的。这首诗后来被谱了乐曲,亦被多国填上当地语言。在经典电影《魂断蓝桥》中,此曲被用作为主旋律,也因此流传于世。

《Auld Lang Syne》中文译名为《美好的往昔》。当《魂断蓝桥》主题曲片段在教室响起的时候,悲伤凄美的情绪立刻弥漫开来。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学唱歌曲的英文版本。趁热打铁,我为学生播放了英国达人秀草根歌后――苏珊大妈的《Auld Lang Syne》初上赛场的视频演唱版本:苏珊大妈一亮歌喉、一鸣惊人,一下子震住了在座的同学;特别是刚刚还以貌取人,甚至嘲笑她是个卖菜老婆婆的……情不自禁地听着、感受着、模仿着;老师只是带唱个别连读、略读的演唱难点;英语口语好的同学,还主动请缨当起了英文歌助教呢!

在很多西方国家,这首歌通常会在圣诞夜演唱,象征送走旧年而迎接新年的来临,它的主调并没有中文版本那样感伤。玛丽亚・凯丽(Mariah Carey)最新圣诞单曲《Auld Lang Syne》,无与伦比的曲风,值得推荐。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穿着打扮大相径庭。如何才能让学生喜爱,又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领略这首歌带来的圣诞气氛呢?我在向学生播放视频前,用了这样的开场白:“天使的面孔、魔鬼般的身材、海豚般亮丽的高音,她就是欧美流行乐坛的天后――玛丽亚・凯丽(Mariah Carey)”。课后,很多同学回家跟爸爸、妈妈做了交流;有的还上网搜索了玛丽亚・凯丽的资料,并做了一个PPT集锦带回班里与同学们分享:玛丽亚・凯丽,流行天后苦难的童年……至此,一颗忐忑的心总算放了下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

学生们余热未消,纷纷请战要来个“copy不走样”的模仿秀:英语歌唱能力特强的孩子,在同学们的簇拥下上台来担当《Auld Lang Syne》的主唱;校鼓号队的小鼓手们成了歌曲里面圣诞迎新10,9,8,……2,1倒计时的引领者;其中“Happy new year to you and your friend”的“新词填唱”难度系数不高,全民参与;和着录音里hip-hop曲风的伴奏,唱着、跳着,模仿着乐队弹吉他、打架子鼓;当然,里面举世无双的“海豚音”,仍由录音里的天后玛丽亚・凯丽担当,同学们只是手拿麦克风,张着嘴在那里装模作样……

笑着、唱着、亲身体验着,音乐的种子慢慢在发芽!

三 以听导唱,乐参与

创造是艺术乃至这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很快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有人说:“音乐创造引起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没有人想到,就是这么一首1955年为电影《祖国的花朵》量身定造的电影插曲,竟然能红遍华夏大地;传唱半个多世纪仍然深受喜爱,影响了无数少先队员。

一首耳熟能详的老歌,一首每天都会在校园的铃声里听到甚至百听不腻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因为有幸聆听一位合唱界的老顽童的授课,而又重新燃起了对这首歌的喜爱:他就是祖籍苏州的张以达教授,创作改编的《猜调》《山娃之歌》《沂蒙山歌》等数十首优秀的合唱作品,多次在国际上获奖;他更是最早为电影《祖国的花朵》录唱主题歌的队员。

谷歌google、百度baidu,变着法地在网上搜索,最后竟然淘到了10多年前的一个合唱团的全新的合唱改编版本,欣喜若狂!立马跟同学们在课堂上分享:

第一,第二段歌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变化,你能学着和一和吗?

第二,第三段歌词“做完了一天的功课……”你能听出、哼出全新的二声部吗?

第三,歌曲尾声“小船儿轻轻……”节奏有什么特点?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全新感觉?同学们能试着分组合作唱一唱吗?

其中,关注的并不仅仅是歌唱技巧,而是在一歌多版老歌新唱的欣赏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和即兴的表现。班里歌咏队的学生是得力唱将,她们把录音里的美妙的二声部和声带到了班里;文笔好的同学则借助原有的歌词,小组创作“数板”的音乐段落:

好动的男生挑了铃鼓、舞板、电子琴等乐器来为新编的“数板”段落,编配简单的固定音型的伴奏;喜欢跳舞的同学,围成船头状造型,并加入了划桨、随波荡漾等一系列动作来应景。

在这自由的表现中,学生们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培养了自信和勇气。

在音乐课设计中,以听赏为主线,把同一曲目不同演唱版本的音乐作为纽带和桥梁,以各种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为载体,给学生留出“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良好的交往合作。这不仅可以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他们的个性、自主能力和特长。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一歌多版导聆听,音乐老师要做个“网罗音乐”的有心人,巧妙唤醒学生会听音乐的耳朵,把美妙的歌声永远留驻在学生们的心间!

上一篇: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活动学业成绩评价 下一篇:新形势下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