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关键数据盘点

时间:2022-08-13 09:41:23

十大关键数据盘点

GDP增速7.5%

尽管面对复杂形势和下行压力,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连续第三年设定在7.5%左右。

经济还将围绕7.5%这样一个中枢窄幅波动,增速略低于2013年,主要考虑到目前的利率上升、融资成本高企可能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一定抑制作用,而消费和进出口的增速可能与上年持平。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风险点很多。环境,QE退出,产能过剩,金融风险,债务隐患,楼市泡沫,潜藏的风险在不断积累,对短期和长期的经济运行均构成威胁。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不变,是一种稳中求进的取向。“稳”既是一种目标,更是一种谋略。在中国经济已经初步探索出新的合理区间、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面对下行压力,稳定增速目标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实现全年经济平稳发展。增速目标保持不变,对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至关重要,对于稳住就业、改善民生必不可少,而且与中国经济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相符,既传递了政策导向,又实事求是。

财政赤字13500亿元

赤字高低,既体现财政政策力度,又关系风险管控。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但赤字率稳定在2.1%不变。

当前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企业仍然比较困难,所以还需要积极财政政策“搭把手”、“加把劲”。要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增加民生支出,赤字率保持不动,有利于防范风险。

CPI控制在3.5%

既要守住稳增长的下限,又要守住防通胀的上限。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也与上年目标保持不变。

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会过快,供需基本平衡,这是对物价涨幅的最大约束。特别是货币政策稳健,粮食“十连增”,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都有利于稳定物价。CPI目标设置在3.5%,既考虑到前一年物价翘尾的因素,又能给资源能源价格调整预留一定的空间。老百姓对物价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对老百姓来说就是最大的“踏实”。

M2增速13%

广义货币M2代表着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撑。今年M2预期增长目标定为13%左右,与上年目标持平,比上年实际增速低0.6个百分点。

M2增速一般要比经济增速和物价上涨水平之和高出几个百分点。M2增速过高,容易引发资产泡沫和物价的上涨;M2过低,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

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

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要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

这是继2013年之后,中国外贸又一次下调目标,也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新低。在此之前,外贸增速已经连续两年未达既定目标。连续两年下调外贸目标,客观原因是外部贸易再平衡,内部出口竞争力下降,导致连续两年未完成目标;主观原因是,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外贸高速增长的日子已经远去,在过去两年进出口总额均无法重现10%以上的高速增长,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外贸正在从促增长向保质量转变。在保持外贸合理增长的基础上,切实将发展目标转移到质量和效益上来。

新增就业1000万

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今年在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保持不变的同时,就业目标比上年“加码”100万人。

中国经济从去年开始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大大高于第二产业。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能够实现更多新增就业。这彰显政府更加注重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上调就业目标,这很不容易。同时,这也表明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所以目标才会定得较高。

新型城镇化三个1亿人

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城镇化进程中,“人”不能掉队。城镇化是稳增长的潜力、调结构的支撑、促改革的方向和惠民生的手段,最大的阻力在城乡二元结构。“三个1亿人”目标,就是创造公平制度环境,比如,剥离户籍背后的隐形福利,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并轨”,让更多人通过改革分享“福利蛋糕”,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农村大学生增加10%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

这两年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寒门难出贵子”,针对的就是名牌高校里来自农村的生源减少的现象。教育公平的背后,关联的是机会公平、社会公平;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化,是每一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了教育均衡化的努力方向,还设定了一个10%的硬杠杠,体现了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促进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这有助于社会纵向流动,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感受到希望。

建成保障房480万套

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让翘首以盼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迁入新居。

过去几年,房价的持续高涨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尤其对城市中低收入者的心态产生较大冲击。政府部门不能直接干预市场,但是加大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却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既可增加房源供给,促进住房市场结构合理化,又可平衡中低收入人群心态,维护社会公平。这延续了政府一贯的调控思路,更多的保障房建成,将有效缓解“住房难”,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还体现出更加市场化的思路。

能源消耗降低3.9%

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

十报告对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着墨多,提出“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让人们看到希望。打破治污“一亩三分地”,走好“全国一盘棋”,启动碳排放交易权,运用市场化手段降污,如此或能缓解“雾霾中国”的“呼吸之痛”。保障呼吸安全是民生最大期待,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只有从整体出发研究和处理该区域的污染问题,才能实现区域空气污染状况有所改善。

上一篇:云南省工行成功防范一起抢劫客户资金案件 下一篇:旅游牵手金融 轻松畅游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