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腔出血的临床体会

时间:2022-08-13 09:01:26

经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腔出血的临床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腔出血的方法,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临床78例鼻腔出血的患者进行鼻内窥镜下检查治疗,并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结果 治疗后进行电话随访3-6个月,在78例患者中,75例患者为一次性治愈,3例患者经过二次治疗后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 鼻腔出血为耳鼻喉科的常见急诊疾病,结合鼻内镜双极电凝止血法为有效的止血方法,并能减少填塞所致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鼻出血;鼻内镜;双极电凝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5月于我科就诊的78例鼻腔出血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25例;年龄12-83岁,平均63岁;均为单侧鼻腔出血,合并高血压病史37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病史2例,外院行前鼻孔填塞止血后二次出血5例,所有病人均无鼻腔外伤病史;出血部位:鼻中隔前端出血30例,鼻中隔中后段出血18例,下鼻甲外侧壁12例,筛顶区5例,中鼻甲末端近鼻咽部区3例,嗅裂区1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取平卧位,用吸引器尽量彻底清除血凝块及分泌物,用1%丁卡因加%1麻黄素浸润的棉片填塞上中下鼻道,充分麻醉及收敛鼻腔黏膜,用直径4mm的0°,30°,70°鼻内窥镜按顺序依次检查鼻中隔前部,鼻中隔中后部,上中鼻道,嗅裂区,鼻咽部,下鼻道,下鼻甲外侧壁,如患者鼻腔处于活动性出血期,用吸引器边抽吸血液边顺出血方向,可找寻出血点;如患者鼻腔出血处于静止或间歇期,可仔细观察是否有黏膜局部红色肉芽状小突起,可用吸引器点触突起诱发出血;如下鼻甲肥大的患者阻碍观察下鼻甲外侧壁出血点,可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鼻甲后内移,使视野能清晰暴露;一旦出血点明确,随即使用已准备好的双极电凝,调至合适功率,上下靠近出血点烧灼至出现黏膜碳化样改变,出血停止后观察数分钟,创面可放置明胶海绵保护。本科所收治的78例患者中,其中70例均顺利找到出血点,8例患者未明确出血点,在鼻腔黏膜渗血的相邻位置烧灼后辅以膨胀海绵或凡士林油纱条填塞后3天取出。所有患者止血术后口服抗生素3天。

2 结 果

以止血术后3-6个月鼻腔无再次出血,鼻腔创面粘膜愈合良好,无鼻腔粘连为治愈的标准。我科收治的上述78例患者中,一次性治愈的患者为75例,另外3例患者中,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再次出血,行凡士林纱条二次填塞;一例患者鼻中隔与下鼻甲黏膜粘连,给予内镜下分离后明胶海绵隔离创面。

3 讨 论

鼻腔出血是耳鼻喉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急诊疾病;发病原因为多种因素并存,如冬、春两季空气干燥,高血压、肾脏、血液系统相关疾病均可导致鼻腔出血;尤其老年患者,因自身的基础疾病,且血管硬化,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患者因发病突然,大多数伴有情绪紧张,就诊时对于填塞鼻腔的恐惧,导致止血困难,且盲目填塞止血,对鼻腔出血点位置判断不清,造成相邻鼻腔粘膜的损伤;鼻腔填塞后带来的鼻塞、头痛、流泪等相关并发症更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填塞对于隐蔽部分出血的治疗效果欠佳,经常出现反复口腔或健侧鼻腔渗血或二次出血取出填塞物后再次填塞等情况。鼻内镜的临床技术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盲目止血的情况,在明确鼻腔出血点的情况下,合并使用双极电凝,有的放矢,能一次性成功治愈鼻腔出血。并极大程度地改善了鼻腔填塞给患者自身所带来的痛苦以及填塞后鼻腔黏膜大面积损伤,后期鼻腔黏膜粘连的情况。随着各级医院对于鼻窦内窥镜的引进,随之带来的鼻腔可视,鼻腔出血不再是盲目操作,极大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成功率,值得临床的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金龙.鼻内窥镜下结合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效果观察.求医问药,2011,9:12.

[2] 翁立京.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200例临床研究.中外医学研究,2012,3:123.

[3] 吕美娟.鼻内窥镜双极电凝治疗老年鼻出血68例临床体会.中外医疗,2011:27.

[4] 付蔷,张琨龄.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术治疗老年顽固性鼻出血.安徽医学,2011:10.

上一篇:一次性头皮针软管在婴幼儿保留灌肠中的效果观... 下一篇:60例髋关节置换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