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产后抑郁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08-13 08:54:50

初产妇产后抑郁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初产妇分娩后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 对延边地区的60名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状态发生率为40%,其发生与产妇的年龄、教育程度有关。结论:抑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各种相关因素对孕产期的孕妇加强心理卫生知识宣教,对其进行心理调节可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病率。

[关键词]初产妇;抑郁;

随着心理保健医学的发展,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已成为围产保健中一个重要环节,女性妊娠、分娩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但也是一个重大的生活事件, 给孕产妇带来不同的应激反应[1]。对初产妇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产后抑郁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婴儿的发育、家庭、社会均造成一定的危害[2]。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0-003-11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延边地区无精神疾病和严重躯体疾病史的初产妇 60例。

1.2工具与方法

一般资料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SPSS 13. 0软件包

2结果

2.1抑郁情绪与年龄的关系

在调查对象中,30岁以下妇女31名,其中有12人有抑郁情绪,30岁以上有29名,其中5人有抑郁情绪。调查结果表明抑郁情绪的发生与年龄有明显的关系。

2.2抑郁情绪与教育程度的关系

在抽取的60名初产妇女中,大学以上学历者30人,其中有抑郁情绪者5人;大学以下学历者30人,其中有抑郁情绪者12人。调查结果表明教育程度与抑郁情绪的发生有明显关系。

3讨论

3.1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

3.1.1年龄因素

本调查对象中,低年龄组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高年龄组,表明年龄对产后抑郁情绪的发生有显著影响。这可能由于低龄的初产妇思想不够成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对生育各方面知识不够了解,对新生儿的喂养没有经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使其心烦气燥,情绪低落等。

3.1.2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高,抑郁情绪发生率低, 可能与文化程度高者接受知识能力强、理解能力强、能正确对待妊娠有关[3]。

3.1.3生物学因素

(1)内分泌因素:在妊娠期与产后,妇女的内分泌调节产生巨大变化。(2)遗传因素:这是精神障碍的潜在因素。有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患者家族中,单、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均较高。

3.1.4心理与社会、家庭因素

产后妇女心理比较脆弱,其特殊心理状态是暂时的随时变化的。心理学家认为 ,妇女在怀孕期和产后第一个月内均可能产生暂时的心理“退化”现象。产褥期妇女心理处于严重不稳定状态,加上长时间对妊娠、分娩、育儿的不安,积累成精神压力,情绪较为脆弱激怒而出现焦虑不安,心态十分敏感。劣性的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负性的生活事件包括:失业、生病、先兆流产、家庭成员对本次妊娠感到不高兴、夫妻关系不融洽等,可加重孕妇的心理压力。这说明抑郁情绪的发生不是某个单一因素作用的产物,而是主客观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2产后抑郁的预防

预防抑郁和早期干预产妇的心理是最重要的。尽管许多医院建立了围生期门诊,但多限于对孕妇身体状况和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的检查,缺少对孕妇心理健康的指导[4]。产前检查和产科门诊应同时简要了解孕妇的基本情况,对于有抑郁发生危险的孕妇给予健康教育,足够的重视, 认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在产前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积极消除及减轻焦虑抑郁情绪, 对于孕产期的保健中, 防止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给孕妇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帮助产妇认同母亲的角色,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争取良好的家庭氛围;孕妇要了解妇女妊娠期生理等各方面的一系列变化,积极面对妊娠,分娩时不要过度紧张,放松情绪,分娩后要补足营养,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调整好情绪,正确面对分娩后的一系列问题。随着缩短住院期的医疗服务趋势,产妇更早回到家中,产科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有抑郁危险的孕产妇,对已经发生抑郁的产妇,应尽早诊断、治疗,在孕期及产后采取安全、有效的心理干预,及早调整妊娠期抑郁情绪,并及早发现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给予正确的心理指导,以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4结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身心医学日益受到临床各学科的重视,尤其是孕产妇的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各种相关因素对孕产期的孕妇加强心理卫生知识宣教,对其进行心理调节可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胡少瑾,顾仁骏,徐贵红.78例初产妇分娩前后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6):464-465

[2]杜艳鸿,袁秀珍.产后抑郁的诱发因素及护理措施.现代护理,2006,12(5):444-445

[3]袁浓根,赵苗青.孕妇产前心理状况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82

[4]陈彩霞,李国芸,顾欣等.80例初产妇分娩前后焦虑抑郁状况调查.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7(11):251-252

上一篇:医院标准建设及标准化管理的探索 下一篇: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