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贫血病因分析及防治

时间:2022-08-13 08:53:16

婴幼儿贫血病因分析及防治

[摘要]目的贫血的小儿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慢,智力偏低,而且免疫力低下,容易患多种感染,严重影响小儿的健康。为了调查婴幼儿的贫血原因及状况,以便及早防治婴幼儿贫血,特开展此次调查工作。对象 延吉市6个月~7岁儿童。方法 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用XFA6000自动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浓度。结果 小儿贫血以6个月~2岁为多发期,其中6个月~12个月内最高。主要因为这时期的婴幼儿生长发育快,营养需求量高,但,出生4个月后未及时添加辅食或添加不当以及小儿挑食,偏食有关。所以,小儿贫血防治重点在6个月~2岁的婴幼儿。

[关键词]6个月~2岁的婴幼儿; 贫血人数; 添加辅食; 均衡膳食; 挑食; 偏食

[中图分类号] R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075-01

贫血的小儿多表现为皮肤,嘴唇及眼睑苍白,不活泼,没有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理解力降低,反应慢,智力偏低,食欲差,体重下降,而且免疫力低下,容易患多种感染,严重影响小儿的健康。为了调查婴幼儿的贫血原因,及时掌握儿保门诊中小儿贫血的患病情况,以便及早防治婴幼儿贫血,特开展此次调查工作,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由我院儿保科组织实施,调查2009年1月~12月在儿保门诊就诊儿童中随机抽取6个月~7岁儿童623名,分三个年龄组:6~12个月、1~2岁、3~7岁。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用XFA6000自动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浓度,根据四病防治将贫血分为轻、中、重三度。

2结果

2.12009年1月~12月共调查6个月~7岁儿童623名,查出贫血患儿133名,总患病率21.35%,其中中度贫血2例,占0.32%,轻度贫血131名,占21.03%。

2.2性别与贫血关系见表1

表1性别与贫血关系

2.3 年龄与贫血关系见表2

表2年龄与贫血关系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儿保门诊调查6个月~7岁儿童贫血患病率21.35%,其中6个月~2岁婴幼儿为25.39%。表2显示,小儿贫血患病率以6个月至12个月内最高, 1~2岁组次之,3岁以上相对减少,结合病史调查可见,贫血以6个月~2岁为多发期, 主要原因是这一阶段的婴幼儿生长发育旺盛,体重,身长增加较多,营养需要量增加,加上婴幼儿儿的膳食相对单一,饮食中铁的摄入量不够。4~6个月后未及时添加辅食或添加不当或婴幼儿挑食,偏食有关。所以小儿贫血的防治重点在6个月~2岁的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12个月的婴儿。

3.1 引起贫血常见的原因可分为红细胞的生成不足,破坏过多和失血三大类。制造红细胞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有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这些原料的缺乏会使红细胞生产不足而发生贫血,而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和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造血组织因某种因素遭受破坏而减少,造血能力低下,使红细胞生产不足,常见的是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受到白血病、淋巴瘤或转移癌的侵犯,都会使正常的造血受到排挤和破坏,红细胞生成不足而发生贫血。红细胞膜或红细胞酶内在的缺陷,或者红细胞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各种破坏的因素存在时,使红细胞破坏过多也会产生贫血。这类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贫血统称为溶血性贫血。此外,由于急性失血或长期慢性失血引起的血液丢失,称为失血性贫血。

3.2 积极提倡母乳喂养,4~6个月后及时添加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及叶酸丰富的辅助食物或铁强化的婴儿食品,如:动物血、肝脏、瘦肉、鱼、强化米粉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尽量做到食物多样化。一岁后应提供均衡膳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

3.3 结合儿保门诊,对7岁以下儿童进行常规血红蛋白浓度测定,要求8个月、18个月一次,以后每年测一次,可以对贫血患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查出的轻度贫血患儿主要给予饮食调整,对中度以上贫血则给予药物治疗,并纳入体弱儿管理。在婴幼儿常规体检时普及防治贫血知识,加强环境保护,积极预防及治疗各种影响婴幼儿健康的疾病如:佝偻病、腹泻、寄生虫病等以及外伤,并且及早纠正影响婴幼儿健康的各种不良因素,使小儿在身体、心理、智力各方面上健全,为祖国的未来做出更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陶立新.小儿贫血病因调查分析及防治[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12):52.

上一篇:经口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意义 下一篇: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症34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