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联合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

时间:2022-08-13 08:47:55

疏血通联合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疏血通联合抗凝对次大面积肺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患有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4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凝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疏血通联合抗凝对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进行相应的对比,其观察组患者的有效例数为22例,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例数19例,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疏血通联合抗凝对次大面积肺栓塞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疏血通联合抗凝;次大面积肺栓塞;临床应用分析

肺血栓栓塞症是静脉系统中或者右心血栓受到阻塞从而形成肺动脉或者其分支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通常是肺循环或者呼吸功能受到阻碍。引起此病的血栓通常来自于深静脉中,从而形成血栓[1]。其深静脉血栓以及肺血栓栓塞在实质上是一种疾病的体现,其具体体现在不同位置以及阶段。此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临床中将其分为大面积肺血栓栓塞和非大面积肺血栓栓塞两种。此研究对我院2012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患有次大面积栓塞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患有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48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4例,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1例,女性患者为13例,其患者的年龄均为24-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8±4.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为9例,其患者的年龄均为26-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4±5.4)岁之间,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其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对症治疗,其对照组患者采用抗凝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按照患者的体质予以患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12小时进行一次注射,同时服用华法林。观察组患者采用疏血通联合抗凝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其疏血通注射剂的用法用量为静脉滴主,1日6ml,同时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气血恢复正常状态、肺损害减少一半以上则为显效;其症状有所缓解,患者气血有所改善,肺损害减少超过25%则为有效;其症状并未完全消失,患者气血没有相应的改善,其肺损伤症状加重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P

2 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其观察组患者的有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例数,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9.17%,由此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较为显著,P

表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3 讨论

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全身的血流动力通常情况下会处在稳定的状态,其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存在高发病率以及高病死率,但是诱发肺血栓栓塞症的血栓通常来自深静脉血栓,从而引发患者形成肺血栓栓塞症[2]。大多数的临床实践表明,每年都会有大于60万的发病患者,大约为10~20万患者最终会面临死亡,没有经过治疗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死亡率大致为30%左右[3]。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肺血栓栓塞症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因为肺血栓栓塞症发病以及临床表现所呈现出的复杂性,具有较高的漏诊率以及误诊率,所以,编订科学合理的肺血栓栓塞症治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而言,就目前来看普遍认为早期溶栓联合抗凝对其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其血流阻塞现象,从而达到降低右心后负荷的目的,以此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大大降低死亡率[4-5]。然而疏血通联合抗凝对其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且不会对身体造成相应的毒副反应,其疏血通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与现代制剂技术相结合,研制出具备自我知识产权的新型中药注射[6]。疏血通具有良好的抗凝、抗血栓作用,且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的药理作用,与此同时在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中发挥自身的疗效,然而此药的安全可靠性在近几年来的的临床研究中也获得了相应的肯定,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疏血通联合抗凝对次大面积肺栓塞进行相应的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且此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性,并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相应的副反应现象,对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存在促进作用,提升其微循环,降低急性炎症渗出的现象,有利于患者的吸收,对血肿吸收存在促进作用,减少组织损害的发生,使患者的受损组织能够快速恢复正常状态。

参考文献:

[1] Yang Yong, Lin Peiyi, Lin Shaopeng et al. Fill, Shuxuetong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on transient cerebral effects of serum lipid and carotid artery intima media thickness ischemic attack [J].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physiology, 2012,28 (8): 1513-1515.

[2] 曹秀梅,应风博.依达拉奉、长春西汀、疏血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15-4516.

[3] 叶蕾,张荣华.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25例疗效评价[J].重庆医学,2010,39(7):863-864.

[4] 刘海涛,何敬堂,张景等.纤溶酶联合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2,28(1):28-30.

[5] 陆卫华,唐忠志,马教等.溶栓加抗凝疗法与单纯抗凝疗法对次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2,36(3):340-342.

[6] 焦雪.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溶栓治疗老年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62-3063.

上一篇:老年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方案探讨 下一篇:CA玩具企业目标市场战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