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皂化

时间:2022-08-13 07:03:52

档案信皂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文化创意灵感的源泉。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特别指出了“把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创作生产全过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学习借鉴国外文化创新有益成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增强文化产品时代感和吸引力。”档案作为人类的共同记忆,其内容已成为人类文化传承和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当今文化大发展和繁荣的形势下,从科技与文化融合的角度来探讨档案信息化,对提升档案文化的创新能力,催生档案文化业态,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档案文化的诠释

1 档案文化的内涵

档案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结在一起,维系人类社会的时空统一与整体连续。所以说档案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记录,它反映了人类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基础。因此,档案在继承和保持社会文化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它不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部,而是其中具有基础性支撑意义的重要部分。

2 档案文化的结构

档案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很难将其给出一个准确清晰的分类标准。因此,对档案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只是从不同的方面来分析与阐述。而我们却可以将档案文化的结构分为内核和外显两个部分。

(1)档案文化的内核

从意识形态视域看,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理念、世界观、价值观层面形成档案文化。

从行为规范视域看,记载风俗习俗、宗教礼仪、社会机制、法律制度层面积累出档案文化。

从精神产品视域看,文学艺术和一切知识成果升华为档案文化。

(2)档案文化的外显

通过符号系统记录档案文化,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档案文化以纪实和旁观态度得以记录,以文字和影像得以存在,以呈现和再现得以流传。同时,语言符号决定人类文化的传播方式,档案文化与语言符号一样从口传文化到印刷文化到电子文化得到传播与发展。

3 档案文化的特征

档案文化的核心信息来自历史传统,具有清晰的内在的结构或层面,它承载着不同文化内容、体现着不同文化特征,正是这些档案建构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文化记忆。

(1)多元化意识

档案文化在内容、_形式、功能和作用上均呈现的多元化特征。从不同民族的档案文化角度看,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文明形成的档案记载着不同阶段、不同物质文明的人类发展,呈现着多元化特征。从社会文化整体的角度看,档案文化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文化,处于渗透、对话、融合的关系。

(2)开放性思维

档案文化的开放性思维认识表现为不同层面。在哲学层面的认识,理解为档案文化是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哲学时代和地域性具有不同的档案文化风格,而从存在主义层面认识,档案的存在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档案文化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存在方式的记录。人们存在于自然、历史和社会之中,所以档案文化对人们在这种存在过程中的行为规范、意识和感知等方面进行了积累和记载。

(3)动态迁移性

动态的档案文化则指那些会随着时间的延续、环境的变迁、事物的变化,并产生新的档案文化财富。动态档案化主要是由于档案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在传播过程中其量与质的增放,都会促使文化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时空环境的变迁,档案文化的影响力和表现力的辐射范围不断扩大,使原有文化产品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4 档案文化的价值取向

(1)档案文化的历史价值

档案是一种历史记录。从时态上讲,档案都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信息。也正因为如此,这种以往社会实践的原始记录,就可以把过去带到现在和未来,正所谓“让过去告诉现在”、“让历史告诉未来”。档案文化发挥着传播知识的功能,它的知识传播功能不仅有空间扩散性,而且有历史的延续性,它可以将要类知识世代相传,使之连绵不断。

(2)档案文化的社会价值

没有档案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记忆、没有文化、没有法律权利、没有历史的世界。因此,档案在继承和保持社会文化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让・皮埃尔-瓦洛先生所讲:“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淘走了多少历史的积淀,犹如那些为淘金者淘去泥沙的河流。档案这种金子就是人类记忆、文化和文明的金子。它也是民主、法制和公共行政的金子。它归根到底是显示各个集体、民族同一性的金子。”

(3)档案文化的创新价值

档案是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史学研究方面,马克思撰写《资本论》,就曾在大英博物馆利用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汇编。电子文件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记录信息、传达信息、留存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革命。这场革命是纸张产生以来,是近现代档案学理论诞生以来,档案工作领域最剧烈的一次变革,它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的工作方式、基本理论乃至思维观念。

档案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内在机理

1 两者相互关系及作用

科技促发档案文化彰显,档案文化反推科技创新。从历史形态上看,科技与档案文化都经历了从原始时期到古代农业社会和近现代大工业文明三个主要进程,档案文化的演变与科技的进步相互依存,科技进步史也就是档案文化史。从逻辑机制上看,二者在性质或内容上都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现实陛与历史性相结合,区域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等特征,形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鲜明特点。

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中,科技与档案文化内涵的关系还体现在,―方面科技发展为档案文化内涵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档案文化内涵借助科技力量得以转化、传播和利用;另一方面,档案文化内涵为科技手段提供丰富的表现内容和创新的方向,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缺―不可。

2 关键因素

“融合”就是科技与档案文化互动双方通过相互磨合形成的密不可分的统一状态,即互动双方的一体化。融合不是简单原始的混合,而是一种内在的、丰富性的趋同。

对于科技与档案文化的融合就是提取档案文化中的精华成分,使之成为产生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机制的源泉,逐渐将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中的关键元素、人文环境中的特色内涵用科技的手段和方法进行交叉渗透与集成融合。

3 档案文化向技术文化的进化

档案文化与技术文化的涵化关系决定了档案文化的进化过程。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新技术的产生必然引发新旧文化的冲突,从而导致原有文化形式发生变迁,也会直接影响到档案文化内容及形态的变化。

档案信息化环境发展的新趋势

1 新技术提升档案信息化发展态势

档案信息化是一个运用数字、网络

技术,将现实存在的档案馆的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动态进程。虚拟现实(VR)技术、三维影像技术、照片缝合技术、超高精度扫描技术等关键技术的运用推动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使档案实体虚拟化、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传递网络化、档案利用共享化、档案提供智能化、档案展示多样化成为档案信息化新的发展态势。

档案信息化在媒体进化的基础上得到空前的主动发展。从电拟媒体到数字媒体到网络数字媒体和移动媒体到智能媒体的发展,进一步突出了档案信息化发展方式的变化,拓展了应用形式和范围,使得档案信息化由被动转向主动。社会软件、虚拟技术、整合平台为档案信息化提供软件资源,搭建起以公共服务体系为平台、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通过网络将档案文化传递给社会,形成社会信息环境,实现多维度智能识别。

2 新角度思维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需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档案事业的发展从封闭的档案馆室延伸到了空间,未来社会对档案的关注已不再是单纯的保存和管理,而是如何开发、传播、利用和创新。档案作为文化载体的特征更为显著,这些已逐步引起业界的关注和高度重视,人们在开始尝试打破民族与国家的界限,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去认识档案的文化作用。

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不再是用信息化工具来维持旧体制,而是进行文件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的变革。档案信息化的核心就是档案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目的是保证信息化时代人类文化的完整传承和向人们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和知识服务。

(1)用技术丰富档案文化史料。办公自动化系统、文档一体化管理,将文件运转流程和业务流程有机融合起来,大大提高文件档案的质量和收集的齐全完整。

(2)用技术整合档案文化的知识系统。运用数据仓库、知识地图、超文本技术、元数据等多种信息技术,整合档案文化,开发具有数据和决策支持的档案知识管理系统。

(3)用技术提升档案文化的价值。档案文化的开发离不开科技,科技创新通过打破传统文化类别间的固有边界,将各种文化资源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从而构建新的文化形式和服务方式。以科技提升档案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用技术引导档案文化创新的功能。

(4)用技术保障档案价值的发挥。通过备份、迁移等技术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安全、有效。通过消毒、修复等技术延长档案的寿命,保障其价值的发挥。档案部门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保证具有安全的档案保管环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友好的利用环境。

(5)用技术发挥档案文化的社会功能。应充分重视和发挥技术在推动档案文化创新和传播中的作用。通过实施科技计划,将档案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关键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学术研究与创新活动相结合、搭建科技创新和档案文化产品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以便发挥其社会结构的整体功能。通过内网、专网、互联网来实现档案文化的快速传递和广泛共享。

档案信皂化的建设逐步形成综合化、整体化、生态化、人文化的趋势,科技与档案文化的融合使得人们开拓了新视野。

3 新世纪全球档案界热点关注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档案界的关注热点正在悄然变化,2000年第14届国际档案大会的电子文件管理与利用;2004年第15届国际档案大会的档案、记忆和知识;2008年第16届国际档案大会的档案、治理和发展,到2012年第17届国际档案大会的新环境、新变化。由对新兴科技概念和知识的应用,到深入认知内在价值的探讨,再到对发展环境的重视,体现了档案工作已上升到了发展、创新和融合的重要阶段。

档案的文化业态与科技创新的同步提升

档案文化业态是指档案文化收集、管理、传播、服务的形态。档案文化与高科技的融合会创造了文化领域的新业态。

发展档案文化业态,势必促进文化产业的升级,这就要求解放思想,推动档案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推进档案文化的创新,包括推动档案文化管理模式、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和服务意识的创新。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的层次阐释科技与档案文化相融合的作用。微观层次主要针对具体的档案文化相关内容,探讨科技创新对档案文化产品的收集、管理、传播、服务等方面的影响;中观层次主要在文化产业层面,研究科技与档案文化的融合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发展趋势的推动作用;宏观层次主要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层面,探讨科技与档案文化的融合对于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加快中国文化资源开发、传播和消费,使其产业化和国际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档案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战略路径

1 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路线图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将导致传统档案工作程序、管理方法等方面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档案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数字化档案,将按信息处理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档案收集、整理流程、方式和方法进行重新构建。档案信息管理不再是传统手工档案的“模拟系统”,而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与现代社会、经济和技术环境相适应的创新体系。

档案管理应建设以“云信息平台”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模式,通过云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云计算平台强大的计算能力、快捷的数据检索、智能的数据处理、人陛化的服务,有效地提高人们的使用效率。

2 发展与规划目标

档案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要以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中心,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技术使得档案文化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建设一个系统化、大型化、专项化和多样化的档案文化信息资源库,并将文化信息扩大服务领域(面向文化服务、文化科研、文化管理、文化产业、文化新闻娱乐),充分利用和发掘这些资源的价值,将档案文化融入于整个社会文化。

促进档案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中华民族多少年来积淀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形成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建成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实现资源的互通互享。打造档案文化品牌,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丰富档案网上传播的内容,提供多种网上专题展览,满足普通民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科技与档案文化的融合,不仅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类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平,也有助于科技创新主导文化产业的发展及演化,如档案产品的数字影视化、虚拟动态化,以现代信息技术的方式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科技与档案文化的融合将进入反哺和发展的新阶段,我们相信:档案文化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将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梦想和美好的憧憬!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局 100005)

上一篇:宏观鉴定与职能分析 下一篇:数字档案室建设实践与思考